屠雯|文
今天,沒有哪個工業品行業像電解鋁一樣飽受詬病: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大量滯銷,價格持續低迷,企業巨額虧損。作為一個競爭性行業,即沒有壟斷的地位做保障,又不斷在審批制下惡性發展;在市場價格下行和能源價格升高的雙重壓力下,電解鋁行業原有的利潤被各方擠壓。企業不甘就此沉淪,盡管眼睛向內,強化管理,深挖潛力,但自身的艱苦努力難以改變經營業績下滑的尷尬處境。
電解鋁產能過剩引起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從2002年開始,國家有關部委就設立土地、環保、金融等多道“柵欄”,嚴控新增產能。然而,十多個部門、幾十個文件,都沒能阻擋電解鋁洶涌的發展勢頭。從2011年開始,行業協會也從擴大應用入手,促進鋁在交通、建筑等行業的推廣,以化解天量的鋁產能。然而,就在同時,某些地方,依仗自身的一些所謂“優勢”,仍然在400萬噸、500萬噸的大干快上電解鋁。
一邊在化解,一邊在新增,不禁讓人一聲嘆息——規則都去哪兒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一個行業來說也是如此,建立規則、嚴守規范,就是為了營造一種公平、正常、合理的經營秩序,如果不遵守秩序,就會造成許多惡果:科技進步導致行業建設速度過快;其他行業紛紛投資電解鋁;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推波助瀾;鋁企業頭腦發熱沒有自律……如果這些現象還不足以佐證“規則”二字,那么,在新疆、內蒙古、甘肅、寧夏等能源豐富的地區,企業“先上車后買票”,紛紛上馬電解鋁項目,就足以說明,“規則”這個名詞,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字典中早已不復存在。
化解鋁產能過剩、淘汰落后就像大家排隊買火車票一樣,一方面,大家都埋怨有人不守規矩亂加塞,搶到自己前頭;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想自己也能插隊往前排,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成為不講規則的推動者和實施者。既得利益,誰都不想失去。
但是,新的規則又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電解鋁從中東部高成本地區向西部低成本地區轉移,這是一個趨勢,然則“西移東不退”,在淘汰落后方面,最難的就是缺乏競爭力產能的退出速度,高昂的電價削弱了成本優勢,原本應該關停,卻又涉及就業、銀行貸款、上下游產業鏈以及人員安置等一系列問題。這些規則又需要我們一一去遵守,去適應。
當前,我國鋁工業正處于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關頭,產能過剩難以短時化解,資源、能源和銷售價格對電解鋁的雙向擠壓狀態還將持續,企業早已疲憊無力,盈利能力難以出現根本性好轉。此時此刻,鋁行業期盼公平的環境規則、法制規則、市場規則、監管規則再度“隆重登場”,因為,“讓規則看守世界,比用其他東西看守世界更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