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為什么上火了?
引起身體上火的具體原因有很多種,但總不外乎內因和外因。外因,無非是風、寒、暑、濕、燥、火等自然之邪侵擾機體;而內因就要復雜多了,情緒波動、壓力過大、勞倦損傷、飲食失節、熬夜失眠等都會誘發上火。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因體質特點,生來就比別人容易上火。對于大多數城市白領來說,身體上火主要有5大原因。
甘肥辛燥吃出火
適當進補、調整飲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過多吃補品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引起心火、肺熱或肝膽之熱等,而出現便秘、頭暈、口臭、目赤、咽干等癥狀。尤其,那些本身就愛上火的人,更應該多加節制,清淡飲食為妙。因為,那些肥美的食物其性多溫熱,常吃會引起上火。另外,不管食物本身的冷熱屬性,只要采用油炸或燒烤方式烹調,都將成為易上火的食物。那么,吃了這樣的食物就容易上火,假如再喝點黃酒或是白酒,則無異于火上澆油。如果實在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吃多了容易上火的食物,那么就要及時飲用一些涼性的茶飲或是涼性的菜肴來平衡一下機體的內環境。
憂思苦悶生郁火
現在人們的生活雖然越來越好,但同時人們必須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于是不快樂的人也越來越多。對于一個人來說,不快樂是一種不良情緒,若這種情緒長期存在,會給疾病大開方便之門。心情不好雖不是什么大事,但郁而化火會燒灼真陰,加劇陰陽偏盛,導致睡眠障礙,對人體非常有害,所以一定要及時調治。若平日里因為情志抑郁而出現頭痛、脅痛、失眠、易怒、舌尖紅、口苦等癥狀,一定要努力做好自我心理調節,若能掌握一些藥食同源的知識,適當地服用藥膳,及時將抑郁之火暢達開來,可避免發展成為嚴重的疾病。
深夜不眠,熬得陰虛火旺
熬夜之后人的體能透支,所導致的上火是典型的虛火。所以,去這種火的時候不宜選用寒涼藥物,而當滋陰,給干涸的臟腑“補個覺”才能化解熬夜所造成的各種干澀感受。熬夜后,一定要抓緊時間補充睡眠,同時還要注意營養的補充,可多吃梨、百合、銀耳、枸杞子、山藥等甘涼滋潤的食物,少吃辣椒、蔥、姜、蒜等辛溫燥烈之品。
暑熱風燥,自然之火也傷人
春季是陽氣生發的時候,所以這個季節要適當地宣發釋放,如果不遵循它的規律,體內的陽氣就會被抑制,氣機不暢,各種邪氣乘虛而入,就會出現“上火”癥狀。另外,春季陽氣生發速度要快于陰津,所以要適時地滋陰以助陽,否則會造成陰虛,出現虛火上炎或是虛陽浮越諸癥。因此,春季最好多吃時令蔬菜,一到春天,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新鮮的嫩芽,其中香椿、豆芽、蒜苗、豆苗,以及各種野菜芽等都是這個季節難得的美味。由于春天容易上火,所以應該盡量少吃或忌吃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體質使然,本身就是易上火體質
在生活中,上火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時常上火,有的人卻很少上火,這源于各人體質的不同。現代中醫將人的體質分為平和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氣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血瘀體質、氣郁體質、特稟體質等九種體質。其中,陰虛體質的人自體陰陽處于“陰虛陽亢”的狀態,濕熱體質是以濕熱內蘊為主要特征,也就是說,這兩種體質的人生來就比別人容易上火。現在人們吃得好睡得少,坐得多動得少,這種生活方式讓許多人體質偏陰虛,平時易患陰虧燥熱的病變,也就是愛“上火”。

怎樣做,不上火
中醫一直秉承“食物是萬藥之本”思想。在中醫看來,藥與食是不分家的,“食養”才是最佳養生方式。所以,去火最簡便又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飲食調養。為了預防上火,平時飲食食物最好多樣化,多飲水。另外,盡量少吸煙、少飲酒。同時還要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情緒穩定,心平氣和,起居要規律,最好不要熬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平日多吃一點:綠豆芽、黃瓜、芹菜、茭白、梨、蘋果等涼性的蔬果。
平日少吃一點:辣椒、胡椒、羊肉、荔枝、龍眼等辛溫助火的食物。
對于已經出現上火癥狀的,想要通過飲食去火,不僅要了解食物的性味,還要清楚自己癥狀的虛實。實火者應吃一些寒涼的食物以瀉火。但是,如果是陰虛火旺者則應吃一些滋陰降火的食物。
實火當清瀉
一般實火多是由外感六淫或精神臟腑功能失調所致,通常實火患者表現為面紅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耳鳴耳聾、身熱煩躁、尿少便秘、癤瘡乍起,舌紅苔黃、可有芒刺、脈實滑數,甚至鼻衄出血、尿血便血。可采用苦寒制火、清熱解毒、瀉實敗火的方法。但清瀉實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均為實火依然要辨識火之來源對癥用藥,不可為去其表證一味以寒涼攻伐。應針對實火不同的病因、病機選擇不同的藥物,我們日常若通過飲食去火,也同樣需要依癥取食。

4類食物敗實火
清熱解毒類:
香蕉、枇杷、梨、西瓜、黃瓜、冬瓜、芹菜、空心菜、白菜、茄子、莧菜、茭白、荸薺、菱角、小米、綠豆、葛根等。
這類食物有清熱解毒之功,適用于瘟疫、溫毒及多種熱毒病癥或瘡瘍疔毒的輔助治療。癥見高熱煩擾、口燥咽干、便秘尿黃、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
苦寒瀉火類:
苦瓜、苦菜、蕨菜、蘆薈、絲瓜、陳粟米、蕎麥、兔肉、田螺、槐花、桑葚等。
這類食物性味寒涼,可清肝瀉火,適用于肝火上炎,出現頭痛眩暈、耳鳴耳聾、面紅目赤、口干苦、脅部疼痛、嘔吐黃苦水,甚則吐血,急躁易怒,大便秘結,苔黃、脈弦數的患者。
清熱利濕類:
紅豆、薏苡仁、綠豆、大麥、芒果、荷葉、玉米須、扁豆、冬瓜、萵筍、綠豆芽、鴨肉、瘦豬肉、泥鰍、鯽魚、鯉魚、黑魚等。
這類食物可清熱利濕,有助于清除下焦濕熱,適用于濕熱下注,或蘊結下焦,癥見小腹脹滿、小便渾赤、尿頻澀痛、淋漓不暢,甚則癃閉不通,舌苔黃膩者。
涼血斂血類:
蓮藕、蘿卜、茄子、梨、桑葚、荸薺、木耳、糯米、藕粉、薺菜、馬齒莧、海參、黃鱔、蓮子心、玉米須、竹葉、生地黃等。
這類有涼血止血功效的食物,可用于外感熱邪,熱入血分,血受熱邪所迫而妄行,癥見流鼻血、牙齦出血,午后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等。
虛火當清補
虛火多因內傷勞損所致,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溫除熱為原則。虛火又因病機不同可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陰虛火旺都多表現為全身潮熱、夜晚盜汗、形體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搏細數。治療時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氣虛火旺者表現全身燥熱、午前為甚、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治療時應以補中益氣、強腎興陽、甘溫除熱為原則。陰虛上火,不可過度用寒涼消火,會損傷陽氣,食療宜采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平時宜多吃溫潤食物,忌食辛燥、寒涼,尤其冷飲及冰箱里剛拿出來的食物一定不能吃。
4類食物降虛火
生津養血類:
大棗、桂圓、桑葚、葡萄、花生、山藥、黑木耳、菠菜、胡蘿卜、牛肝、烏雞、甲魚、海參、烏賊、黑米等。
這些具有生津養血功效的食物,可用于由失血過多,或久病陰血虛耗,或脾胃功能失常引起的體內陰血虧損,癥見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等。
滋陰降火類:
海帶、紫菜、甲魚、海參、蛤蜊、豬血、豬肝、烏雞、菠菜、南瓜、銀耳、桑葚、紅糖等。
這類食物多用于臟腑陰分虧虛,失于滋養,虛熱內生所致的陰虛火旺、五心煩熱、潮紅盜汗、夜不能寐等癥,臨床多表現為面紅、目赤、咽干、喉痛、心煩、失眠,舌紅苔少、脈細數等。
甘溫除熱類:
荔枝、栗子、大棗、櫻桃、石榴、胡桃仁、烏梅、百合、燕窩、蜂乳、牛肉、雞肉、蝦、黃鱔、黑芝麻、高梁、生姜、茴香、刀豆、白菜、芥菜等,適用于氣虛火旺的病況。
這類食物較適于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后及疲勞過度所致的虛火,這些患者臟腑功能虛弱,飲食宜溫和,要慢慢調養,不可貪嗜。
補臟熄火類:
如黑豆、山藥、花生、牛乳、薏苡仁、白木耳、鴿蛋、鵪鶉、雀肉、鱔魚、羊肉、狗肉、韭菜、桑葚等,適用于因臟腑虛弱、陽氣不舉所致的各種虛火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