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綏:李將軍好,首先恭喜您的詩詞書法作品集出版,周篤文先生也是我的忘年交,我覺得他在序文開篇所講的“這是一部別具異彩的詩集”,恰如其分地評價了這部書。
李棟恒:我是畢業于理工科大學的,半生戎馬,但是酷愛詩詞,在這方面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老師指導,詩詞知識大多都是自學得之。生活中,不免有感悟、有憂樂,不吐不快時,我就不計工拙,謅上幾句,也算得上人生快事。(笑)
李公綏:您太謙虛了。不久前,我將您的作品集轉送給一位老先生,他說,您的作品不僅在當代將軍詩詞中屬于一流,在當代詩詞界也屬于不可多得的。非但細膩生動,而且氣象萬千,超越了自我,體現出一種大愛。
李棟恒:我忘不了當兵后站得第一班崗,一身綠色的軍裝,背上沉句句的槍。我對自己說,國家領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愛國不是一句空話,在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永遠報效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古人說,詩言志。一個人平時想什么,筆下就會流淌出什么,人生在世,要為國家和人民做些事情,總要為社會貢獻些力量才對,立德、立功、立言,說了幾千年,不能是一句空話。
李公綏:世界上其實沒有什么事情是絕對偶然的,我想到今年9月參加艾青、高瑛詩歌合集《詩的牽手》出版座談會上的發言,我說,在艾青的作品中沒有卿卿我我;在高瑛的作品中,一草一木都是愛的純粹,干干凈凈。自屈原以降,從李白、李賀、李商隱、李煜、李清照等人的詩詞軌跡中,可以發現,傳統詩詞大體上在走一條從“大我”到“小我”,從氣韻高遠到兒女情長的道路。而在您的作品中,傳遞出來卻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正能量,我認為氣韻高遠才是民族文化的希望。
李棟恒:自古軍旅多以寒苦相伴,我的詩詞都是生活的記載,比如:“風勢助銀龍,周天布陣重。夜沉沉,步履匆匆。凍透皮衣成鐵甲,眉睫白,鼻霜濃。軍號咽寒風,紅旗引劍鋒。正揮師、百里爭雄。三九練兵奔襲急,為來日,建奇功。”就是在記錄我們急行軍,不需要杜撰,也不需要精雕細琢,如果能看到當時的情景,特別是能夠參與其中,你就會覺得那就是一首宏大的詩。
李公綏:進門時,我看到您書寫的一幅書法作品:“頭上高山山復山,彎彎石級貫重天;回顧人生真如是,步步艱難步步攀。”沒有難懂的字,沒有高深的詞,更沒有引經據典,這種經歷,我們大都經歷過,而您卻從中提煉出人生的哲理,所有的信手拈來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就像狙擊手的抬手一槍,需要天分,也需要長期的訓l練。
李棟恒:這可能和我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有關,早年的文字在十年浩劫中為防止被曲解致禍,所作大多付之一炬。盡管如此,積以時日也有了些篇幅。諸多親友也都幫我收集到了一些早年的詩作,并再三敦促我整理結集。我想,倘能歸于一起,老來翻閱,不能不算一件開心的事情。于是,也就不計拙陋,按時間順序排列,集結成冊,還要請專家和朋友們多多批評。
李公綏:我看到許多詩詞評論家都給予了您的作品很高的評價,有的說您對仗工整、格律嚴整的古韻古風,為時下少見。有的說您的作品在汲古人之神韻的同時,已經在創作中探索出屬于自己的風格和特點。還有人說您立意高遠氣勢恢弘,人間天上恣意縱橫。總而言之,是從繽紛的萬象中發挖詩材,并把它升華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體悟,鼓舞人們開拓、創造、前進。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將軍還為您書寫了“劍膽琴心”的題詞。
李棟恒:是的!各方面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勵,老首長遲浩田副主席也揮筆題詞,給予了我極大的鞭策;周篤文老先生兩次審稿,撥冗作序;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詹杭倫先生,認真審閱詩稿,并作出多處批注、評語;老同學、老朋友吳筱儒不辭辛苦,翻閱資料,詮釋作注;許政同志及其同事,創造條件,精心設計,辛勤制作,為詩集做了大量的“催生”工作;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領導、專家和同志們,嚴格把關,審閱修訂;還有許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都為此付出了辛勞。沒有首長、專家和各方面的鼓勵、支持與幫助,這部詩集是不可能順利問世的。在這里,我借你們《世界都市iTALK》雜志向他們再次致以由衷的感激和深深的謝忱!
李公綏:我也代表廣大讀者朋友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大家說
李棟恒將軍的詩詞,充滿了濃郁的情感,不管是鄉情、親情、友情,也不論是思親人、念故人、懷友人的作品,他都傾注了自己的真實情感。
李棟恒將軍不是一個食古不化的詩人,而是汲古人之神韻,在創作中不斷探索出屬于自己的風格特點來。學習創作古體詩,我覺得李棟恒將軍的這種探索精神是很值得效仿和提倡的。
——陳先義
豪放一派在中國古體詩史上一直是主流。這種理解似乎越來越離開了風格學的意義而有了某種價值的含義。當然這是很復雜的問題,我們不必多言。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棟恒將軍的詩是豪放一派。他立意高遠氣勢恢弘,人間天上恣意縱橫。
——孟繁華
棟恒將軍憂國、憂民、憂軍、憂世,與歷代詩人的憂患意識不同,比較而言,是在國強、民富、軍壯、世安,當然尚屬發展中國家的條件之下,因而更為可貴,猶如警鐘長鳴,醒人夢寐。
將軍詩人李棟恒,深得翻案法的精髓。他的詩詞,注重創新,或以意勝——發人所未發;或以語勝——道人所未道;或以巧勝——想人所未想。善翻舊案,便是他力求出新的一種妙法。
——丁國成
從繽紛的萬象中發挖詩材,并把它升華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體悟,鼓舞人們開拓、創造、前進。這就是我讀后的一點體會。時代需要這樣的佳作,我們期待棟恒同志為當代詩壇作出更多的貢獻。
——周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