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構想過你的退休生活?是三代同堂其樂融融,還是居住在功能設施完備的養老社區里?人人都會有變老的那一天,退休規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安排,不過我們也發現,即使很多人明白這一點,對退休規劃的重視程度卻并不足夠,退休規劃往往被排在了子女教育、買房買車之后,實際進行的準備并不充分。
走出迷思,科學規劃養老
養老計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大部分人對此的重視程度并不足夠。以下就是理財師們總結出人們最常走入的四條退休迷思,對照一下,看看你中了幾招?
第一條:
我還年輕,退休離我還早呢,到時再想也不遲。
什么時候開始為退休規劃做準備?并沒有某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越早越好。舉例說明,“早先生”和“晚先生”的故事我們聽過很多次,假如“早先生”從30歲開始就為退休做準備,“晚先生”卻拖到45歲才來考慮這件事情。他們都想在60歲退休時準備200萬元的退休基金。差別就是,早先生每年只需要準備2.5萬元就能夠實現目標,這是個輕松的計劃;晚先生就沒有這么幸運了,每年需要投入8.6萬元到他的退休計劃中才有希望實現目標(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前提下,均使用6%的年收益率進行試算)。
所以說,越早準備越輕松,因為“時間”這個元素不斷為投資基金創造價值,15年的差距將非常明顯。
第二條: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負擔重,根本沒法顧及自己的退休規劃!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哦,在資金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要負擔上一輩的養老生活,要給子女創造更好的未來,而自己的退休計劃,只能一拖再拖。
可是,你想到過嗎,退休的那道閘門和孩子們的錄取通知書一樣,都是有時限的。如果因為這個、那個忽視自己的退休計劃,那么你不得不面臨這樣兩種情況:一、你的子女很孝順,為你的退休生活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但他們不得不重復你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生活,繼續向下一代透支養老;二、你的子女自顧不暇,不啃老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為你養老?對不起,實在無能為力。
答案你看得到,想要在退休后過上幸福的生活,經濟主動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份充分的養老基金是剛需,而不是奢侈品。
第三條:
有退休金、企業年金等,等老了應該夠用了吧?
是的,對于我們父母那一輩來說,有了退休金、年金,養老就能樂陶陶了。可是,父輩們比較節省、開支也小,這一點在年輕一輩人身上卻實現不了。想想你對退休生活的憧憬吧:是不是要環球旅行,到自己沒踏足的地方去?是不是想要講求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共同豐裕?這些都離不開足夠的退休收入。
有個詞叫做養老金替代率,它等于退休金收入/退休前收入,舉個例子來說,你工作時的月薪是1萬元,退休金為每月4000元,養老金替代率就為40%。通常來說,養老金替代率高于70%~80%時,退休金的收入基本能夠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但是,對很多企業員工(有別于事業單位員工)來說,由于社保的力度還遠遠不夠,養老金替代率非常低,特別是高收入群體,養老金有上限的限制,這個比率水平更低,養老金很難滿足退休生活的需要。現在一些單位提供了企業年金,增加了退休金的供給,但這部分比例也不高,老了也未必夠用。
不可忽略的因素還有通貨膨脹,同樣1元錢,現在和30年前的購買力完全不同,退休規劃越充分,養老生活的質量才越有保障。
總結一下:通過積極準備,建立完善的退休養老計劃,可以彌補上退休金的不足,保證安虞的養老生活。
第四條:
股票、基金、債券、保險,我已經有很多投資了,肯定能滿足退休所需!
和毫無積累的人相比,能擁有這么多投資,至少說明了:你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及你對投資有很大的熱情。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厘清,退休基金必須專款專用、專項投資。
畢竟投資都有風險,對于退休養老這樣的剛性需求來說,投資的方向和方式都必須是謹慎的,有時候為了保證投資的可靠性,我們甚至有必要犧牲一部分盈利空間。因此,比較可靠的做法是把這部分投資獨立出來,單獨進行規劃部署。
事實上,不僅是退休規劃,每一項財務目標我們都建議投資者們參照這樣的做法,保證目標有序地實現。
科學規劃,3D平臺財智養老
走出迷思,最亟需的是科學、系統地進行退休規劃,并不斷對規劃中的執行狀況進行跟蹤和調整。
在過去的幾年里,匯豐敏銳地發現,隨著客戶日益開拓的國際化視野和日漸成熟的理財觀念,他們對財富的觀念也隨之改變,財富不僅僅是存款和收入的增長,它包含更多意義—家庭的保障、下一代教育的規劃、養老計劃、財富的增長、家業的傳承等等。
近期匯豐就對財富管理系統進行了再升級,新上線的3D財智平臺上,使用三大系統:財務規劃平臺(SFP)、客戶理財產品管理平臺(WD)、客戶經理平臺(RMP),多緯度、立體地滿足客戶理財規劃的需求。其中,財務規劃平臺幫助客戶認知自己的財務目標、財務狀況,為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篩選出適合的投資工具;客戶理財產品管理平臺分別為客戶和客戶經理提供入口,隨時了解到財務目標實現的進度,對投資進行追蹤和調整;客戶經理平臺則能夠使客戶經理的工作更加高效,持續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理財服務。
3D財智平臺究竟有多大的魔力?我們不妨結合實際的案例來看看它將如何在財務目標的實現中發揮作用。
Lisa 30歲,丈夫Ben是一位私營企業主,今年35歲。為了把自己的收入和家庭的收入分開,Ben每個月從公司領取3萬元作為工資,基本上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此外Ben在年末還有一筆30萬元的分紅。Lisa在圖書館工作,收入不高,每月5000元左右,但是她很喜歡自己的這份工作。
企業的經營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風雨,Lisa雖然對現在的生活還比較滿意,但她覺得及早做一份退休規劃非常重要,她的目標是在25年后準備1000萬元的退休養老資金,現在她準備拿出1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Lisa該如何安排她和先生的退休計劃?
方案
第一步,通過財務規劃平臺(SFP – Strategic Financial Planning)設定財務目標,建立初步規劃。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理解為“搭框架”。
—首先,Lisa根據自己的需求,在系統中選擇“退休計劃”這一理財規劃目標。
—其次, Lisa在平臺上進行了風險測評,在經過一系列問卷回答后,得出Lisa的風險水平為“成長型”,意味著她可以承受較高程度的損失,以換取較高的潛在投資回報。
—隨后,系統將根據Lisa的退休金目標、規劃年限、初始投入資金,以及每年可投入資金等數據,如1000萬元退休金,25年,啟動資金100萬元,每年可投資金36萬元等,計算出Lisa是否可以順利地達成理財目標,或者有多大的財務缺口。
—Lisa在了解了目前自身的財務狀況后。系統會根據其風險承受水平、財務狀況和投資偏好等信息,為Lisa展示出一系列可行的理財產品方案供Lisa選擇,如開放式基金產品,分紅型養老年金保險產品等。
—當然,除了財務規劃平臺為Lisa篩選的理財產品外, Lisa也可以選擇自己偏好的投資產品加入到理財計劃中。而且,在產品的篩選過程中,客戶經理也會與Lisa進行深入探討,幫助Lisa理解與決策。
財務規劃平臺可以幫助Lisa明確自身理財需求,進行科學的財務分析和嚴謹的風險評估,并篩選出合適的理財產品和財務規劃方案以供參考和選擇。該平臺不但可以有效減少個人主觀選擇的偏差,還可以讓Lisa的財富規劃旅程更為順暢和愜意。
第二步:在客戶理財產品管理平臺(WD-Wealth Dashboard)了解到退休計劃的投資信息
當然,建立初步規劃只是起點的一小步,Lisa還需隨時掌握理財賬戶的狀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客戶理財產品管理平臺(WD)可以幫助Lisa實現這一目標。
—如通過平臺上“我的理財組合”,Lisa可以對投資賬戶進行概覽,并了解當前持有投資產品實現損益的狀況,比如在目前的市況下,哪一類型投資的表現較好、哪一類產品出現虧損等。
—客戶經理也可以通過WD平臺快速了解Lisa投資組合的狀況,與Lisa保持及時溝通和定期回顧,必要時協助Lisa對當前的投資組合進行調整。
—Lisa還可以將平時關心的產品,放入“關注產品”中,WD平臺也會對這些產品的表現進行追蹤,便于Lisa進行比較和篩選。
此外,在Lisa所看不見的背后,銀行的客戶經理還通過客戶經理平臺(RMP–Relation Manager Platform)管理著日常財富管理工作。RMP平臺將來自不同渠道的客戶聯系需求系統化地整合在一起,幫助客戶經理全面跟蹤與客戶的電話溝通、面談預約,以及內容和結果的跟進,使整個財富管理流程更為順暢和高效。
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里,3D財智平臺將不斷跟進Lisa的退休計劃,為她提供滿意的財富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