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鵬/黑龍江省饒河農場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淺析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及其經濟協調發展
邵鵬/黑龍江省饒河農場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當代社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企業發展需要自身素質的提升,尤其是在人才方面的進步,在整個企業競爭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在我國,由于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企業的競爭和發展能力也有所不同,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日益呈現出不同的態勢來。本文重點從我國的人力資源發展角度入手,對其和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探討,并結合我國東西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提成了一系列的方案和建議。
人力資源;經濟;發展
一般來說,人力資源的涵蓋范圍比較廣泛,除了知識和技能方面,還包括企業本身的文化以及員工的基本能力等。也就是說,企業通過人才的投入,提高自我的發展水平,在我國的衛生和教育行業,這種對比比較明顯。由于我國早期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落后,因此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許多的問題,特別是經濟因素造成的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日益明顯。雖然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提成了人才戰略方案,但是由于我國東西經濟差別大,對于落后的地區落實不完善,造成了企業競爭能力的不協調性,給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小的損失。總的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改良: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人力資源的發展和經濟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通常人力資源越豐富,物質的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人力資本的投入情況和資金籌措情況會有所不同,遇到的問題也有差別。
人才的培養需要追溯到大學時代,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下大力氣,為了保證高等教育的發展,國家實施了助學貸款制度,旨在幫助上不起學的大學生,這種制度在全國的開展,大大提高了人才的數量,為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優秀人才。
助學帶來政策規定,每年有五分之一的學生科申請貸款的資格,貸款的金額為每年6000元,一般來說,上學期間的貸款沒有利益,而一旦脫離了學校,貸款才會發生利息,但如果學生繼續深造,可以進行貸款的延期,最好的還款期限為8年的時間,因此為全國的大學生提供了上學的最好平臺。
據可靠數據顯示,每年入學的大學生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申請貸款的資格,通常國家在這個方面的投入會達到上百億元,也就是說每年會有十萬左右的學生可以辦理助學貸款,然而由于許多客觀因素的影響,貸款的放款率并不高,這種現象的發生直接影響了我國助學貸款的人數,讓很多的學生和大學失之交臂,因此,助學貸款制度的實現依然需要更多的監督政策投入,特別是做好資金的落實和放款工作,保證學生貸款的有效性。
在我國的西部地區,由于經濟水平有限,勞動者的素質以及公共衛生條件根本達不到要求,因此提高中西部地區的衛生資金的投入情況是加強其人力資源建設的關鍵和根本。農村和貧困地區人們的健康情況不完善,很多人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使得人們對于醫院望而卻步,衛生服務做不到位,這些都是存在的弊端所在,要徹底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加大資金財政的投入,將投入到東部地區的資金轉而投往西部地區,滿足人們就醫的基本需求,同事,提高醫療發展水平。
在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過程中,各地紛紛提出了“科教興省”,“科教興市”等口號,加大了人力資本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然而,人們對于人力資本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尚需深化。主要表現在:
1.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地區依然比較重視物質資本的投入,把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投入置于被動從屬的地位。各地熱衷于上立竿見影的工業項目,搞有望留名青史的“形象工程”。而由于人力資本建設方面的項目見效慢,且效益不易測度,各地區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往往只停留在政策宣傳的層面上。各地均制定了各種各樣的人力資源開發規劃(如教育規劃、下崗職工培訓計劃等),然而由于投入不足,這些規劃往往只能得到部分執行,有些規劃甚至根本得不到執行。
2.在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各地區往往只重視教育方面的投入,而不注重人力資本建設其他方面的投入。如在廣大農村,改革前建立的合作醫療系統基本上蕩然無存,傳染病防疫體系也因為投入不足而陷于癱瘓狀態。事實上,增加衛生保健方面的投入,有利于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素質,擴大人力資本總量。
3.在人才培養方面,各地往往只重視高級人才的培養,而不注重適用人才的培養,只重視普通教育,而不注重職業教育,只重視正規教育,而不重視各種形式的非正規教育。因此,必須深化對人力資本的認識,全面正確地理解人力資本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系統的人力資源開發戰略。建立科學系統的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正確評價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效能的前提和基礎。我們將已有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效能評價指標進行了匯總。在當前的企業發展過程中,制定切合實際并具有可行性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這個戰略目標實施的過程中,離不開人力資源管理的支持,要對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效能進行評價,就必須明確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細節和內容,這是評價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效能的基礎。
地區協調發展的重要方面是逐步縮小不同地區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差距。根據人力資本的相關理論,增加公共教育投入,是達到目標的一種實在的和有效的支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公共教育經費占GNP的比重不斷提高,1999年,達到2.79%。但是,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比重仍然偏低。1980年~1995年,世界各國公共教育經費占GNP的比重平均為4.9%。其中,北美和歐洲發達國家從5.2%上升至5.5%左右,發展中國家從3.8%上升至4.1%。目前,人均GNP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國家人口預期受教育年限為14年,中國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8年左右,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差3年,只是略高于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從全國的角度來看,東中西三大地區都應該繼加大公共教育經費的投入。然而,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差較大,財力也不盡相同,中央政府責無旁貸地要發揮平衡教育資源的作用,將資金資源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區。
總而言之,我國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近些年來有加大的趨勢,作為企業生存根本的人力資源是實現現代化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水平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企業最重要的內容是加大人才的培養,使其能夠更好地為企業的發展共享自我的力量,企業人力資源發展靠的是各個方面的統一和協調,改變固有的模式,因此需要更強的力度去實現和落實。
[1]楊萍,楊忠.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與發展[J].商場現代化.2006(34).
[2]馬建軍.塑造良好的CI是發展徐州經濟的重要策略[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 (03).
[3]汪宗俊.論發展中小企業的重要作用[J].北方經貿.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