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始煒/黑龍江省信息中心
卷首篇
發展黑龍江省經濟的若干思考
鄺始煒/黑龍江省信息中心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發展速度和質量效益都有了較大提升,但與相鄰省區相比,發展還明顯慢,經濟運行中一些結構性、體制性等深層次矛盾和難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第一,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作為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我省經濟結構的構成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痕跡,在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城鄉結構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這種不合理的經濟結構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制約作用日益顯現。
一是產業結構具有明顯的“資源依賴”特征,傳統產業比重過大,新產業規模小、發展慢。我省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存度過高,原油、原煤等能源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的比重分別高達42.3%、45.6%和94.5%,近年來,隨著石油、煤炭等資源可采儲量逐年下降,開采成本不斷提高,繼續依靠資源開采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難度不斷加大。
二是中直大企業與地方企業融合程度低,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緩慢。我省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中80%為中直企業,加快地方經濟發展,離不開中直大企業拉動,中直大企業的發展也應需要地方企業的配合協作。但大企業內部分工代替分工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從產業關聯度看,中直企業與地方企業相分離,企業間協調配套能力低,未能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溶入市場經濟的發展態勢。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城鎮化水平提升不快,城市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2000年-2007年我省城鎮化率只提高了2個百分點,而同期全國平均提高了8.7個百分點。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上,缺乏大手筆、大氣魄,城市建設精品不多,市容市貌變化不大,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水不高,制約了城市發展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的發揮。
第二,創新明顯不足。造成我省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不高的原因,除了地處偏遠、氣候寒冷等客觀因素外,根本還在于的思想的落后和體制的僵化,突出表現為創新意識淡薄、工作思路保守、制度創新滯后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多個方面。
一是工作思路創新不夠。一些地方和單位在發展思路的謀劃上還沒有完全跳出依賴能源、資源消耗的思維慣勢,總是先看有什么資源,再看用什么技術,最后看發展什么產業,采取市場導向的決策比較少。在工作推進中,習慣于墨守成規,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反應遲緩,猶豫觀望,缺少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不能及時調整工作部署和決策,從而喪失發展機遇。
二是創新意識有待加強。受區域文化傳統和計劃經濟體制慣性影響,我省部分地區、部門、企業在工作中存在著安于現狀,小富既安的思想觀念,創新的主動性和緊迫感不強。民間商業文化不發達,全民創業的氛圍一直不夠濃厚,勇于創業、樂于創業、精于創業的意識不強,缺乏有利于民間企業家成長的文化背景。
三是制度創新滯后。國有企業的制度改革和經營管理機制轉換還遠未到位,現代企業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來,真正引入非公有資本參股、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業僅占30%,“改而不活”、甚至“假改”現象仍然存在。
第三,投資增速還不夠快。近年來,我省投資一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但總體規模仍然偏低,投資力度不大已成為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是市場主體弱,投資能力不強。我省企業抗風險能力、持續發展能力較弱,資本積累率僅為5.9%,分別低于遼寧和吉林14.4和13.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發育遲緩,缺少對產業升級具有重大拉動作用的大的龍頭企業,從事資本運營的少。
二是金融生態環境差,融資渠道狹小。我省信用等級AA級以上的企業只占開戶企業的0.44%,金融機構貸款不良率高達25.91%,被國有商業銀行確定為高風險區,只存不貸或上收貸款權限。企業債券發行已停滯多年,風險投資體系不健全。
三是大項目建設結構不合理,投資的帶動效應不高。近年來,我省先后建成或加快建設了一批重大的產業項目,為我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從大項目結構看,產業項目的數量、投資額度仍然偏低,產業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的缺乏直接影響了投資對GDP增長的乘數效應。
四是投資吸收能力不強,投資環境仍待改善。政府主導型的投資體制尚未得到根本改變,非公經濟門檻歧視、限制現象仍時有發生。表現為重“經營環境”輕“法制環境”,重“先期免費”輕“后期服務”,重“引資”輕“規矩”,沒有真正樹立起法制政府和誠信政府的形象,使一些外來投資者望而卻步,降低了對外來投資的吸收能力。
1.創新結構調整工作思路,加大對新產業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快推進資源類產品的精深加工,轉變單純靠出賣資源的發展思路,走“轉化”路,在資源的多樣開發、深度加工想辦法,延伸產業鏈條,把煤炭、石油資源轉化成電,轉化成精細化工產品,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要加快發展服務業,依托中心城市構建現代服務體系,積極承接國內外服務貿易轉移,大力拓展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突出地域特色,創新發展模式,把旅游業、物流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三是重點做好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工作,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各類科技園區建設,突出產業特色,增強集聚功能,力爭在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產業化和產業規模等方面實現突破。四是加快推進重點大城市跨越發展,大手筆規劃城市建設,擴張城市發展空間,拓展城市功能,更多地集聚經濟和吸納人口。為了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建議省政府設立新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對于從事生物、數字、新材料、新能源、信息、創意和服務外包等市場前景廣闊、經濟牽動力大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產的企業,給予注入資本金和貸款貼息,促其做大做強,努力改變資源依賴型的產業格局。
2.努力營造創新氛圍,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積極倡導創新文化、創新精神,不斷增強創新意識、憂患意識和市場意識,大力激發全民創業熱情,形成全民創業的社會文化氛圍。加大對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圍繞發展優勢產業、培育新產業,重點在先進制造、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擇優建設一批開放性的重點實驗室和科研基地,支持和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
3.加強和改善金融服務,為推動經濟更快發展提供有力資金支撐。進一步壯大地方金融機構,深化城市商業銀行股權改造,盡快組建省商業銀行。支持民間資本向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投資入股。加快金融業開放步伐,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內外商業銀行到我省設立分支機構。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盡快組建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公司。整合現有風險投資機構,進一步明確職能定位,擴大風險投資規模,培育一批風險投資骨干企業。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融資,推行產業投資基金、融資租賃等新型融資方式,推進大型企業的上市工作,鼓勵和扶持中小高科技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融資形成我省企業上市梯次結構,擴大直接融資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