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昶趙國華韓鋒玉盧杰陳良紅何穎宋玉玲/.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東北石油大學
淺析大慶精神與石油企業文化
李昶1趙國華1韓鋒玉1盧杰1陳良紅1何穎1宋玉玲2/1.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東北石油大學
大慶精神作為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精神文化成果,它必須在新時期不斷發展自己。本文總結了大慶精神的新內涵,解析企業文化和石油企業文化,并闡述了用大慶精神打造中國石油企業文化。
大慶精神;石油企業文化;企業精神
“大慶精神”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大慶石油企業文化的靈魂。它脫胎于革命戰爭年代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具有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特質和愛國主義特征。“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正是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同中國人民世代傳承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精神是一脈相傳的。經歷著第二次創業的大慶,正需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精神,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大慶精神也依據時代發展的特點賦予了“發展、創新、創業、科學、人本”的新內涵。
(一)新時期弘揚大慶精神就要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發展才能進步,發展才是制勝。新時期的大慶精神需要可持續發展,油田所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要不斷強調部分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環境與資源,企業與員工等的協調統一,從而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新時期弘揚大慶精神就要發揚創業創新精神
如果拘泥于過去的生產方式就會停步不前,只有創業創新才能不斷發展,沒有創新,傳統就會失去生命力。在市場經條件下出現的困惑,需要我們觀念創新;阻礙企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需要我們管理創新;新舊體制交替過程中出現的矛盾,需要我們機制創新;油田開發技術上面臨的問題,需要我們科技創新。新時期弘揚大慶精神需要創業創新精神,大慶精神只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成為企業發展的長久動力。
(三)新時期弘揚大慶精神就要強化科學人本理念
新時期的大慶精神需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企業發展與職工價值的和諧統一,只有職工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應的保障,我們的事業才能不斷向前邁進。要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改善職工生活及工作環境,促進個人與企業的和諧統一,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與人的和諧統一,要處理好加快發展與和諧發展,無私奉獻與公平分配,開發資源與保護環境的關系,把和諧思想融入大慶精神,用和諧保穩定,促發展。
只有賦予大慶精神新內涵,它才能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才能永遠是激勵我們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才能適應石油企業和石油企業文化的發展變化。
企業文化特指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確立的,被企業全體員工普遍認可和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稱。企業文化興起于當代中國,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有重要意義,我們所建設的企業文化,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的先進的群體文化。
我國石油企業文化經歷創業階段、改革開放、重組改制階段的發展歷程,石油人從實際出發,按照企業精神、經營管理理念、企業使命和企業標識確定了企業文化的主要元素,將“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作為企業精神;把“誠信、創新、業績、和諧、安全”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和行為的價值取向,把“奉獻能源、創造和諧”作為企業使命;把“寶石花”確定為企業標識,大慶精神的弘揚對石油企業群體文化的獨特優勢發揮了作用,形成了先進理念和體系,從而建設出具有特色的石油企業文化。
中國石油企業要躋身于世界一流企業的行列,需要一種先進精神的推動,需要更為強勁的企業文化理念支撐去迎接世界范圍錯綜復雜的挑戰。
(一)用大慶精神統一石油企業文化
石油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大慶精神,大慶精神起源于油田奮戰時期,而在推進文明創建的過程中,大企業重生產輕生活,重效益輕精神,沒有達成同赴文明的共識,企業文化教育與城市精神教育脫節,這就造成許多人沒有領會和理解大慶精神對塑造精神文明的指導意義,沒有把企業文化融合到生活中。我們要把大慶精神融入生產管理及社會生活,指導人們的生產實踐,規范人們的行為舉止,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用大慶精神來統一思想、增強觀念。要不斷豐富內容,創新教育活動,調動新聞、宣傳等力量,提高職工參與企業文化的認知度與積極性。要加強對企業宣傳教育,使企業文化與大慶精神水乳交融,實現生產、生活、實踐的統一。
(二)用大慶精神發展石油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理論與建設實踐從來都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不會停留在一個固定僵化的發展階段,而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過程。
在新時期的石油企業文化建設中,盡管有其固有優勢,仍需進一步弘揚大慶精神,我們正處在企業文化建設的新起點上,我們的企業正面臨著國際金融危機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挑戰,用大慶精神發展石油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建設更加扎實有效地提升企業員工整體素質,提升市場開拓和競爭力,是很有必要的。
(三)用大慶精神創新石油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繼承創新的長期過程。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加強企業文化的融合創新力度,吸收新觀念、新信息、新知識,要用創新的思維對原有的企業精神、企業使命及經營理念,開拓提煉。轉換思維角度,充分發揮大慶精神的導向功能、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凝聚功能,突破成規局限,采用超前方式和措施,創造最好技術和工藝,開創一流業績和局面。我們要以大慶精神為支柱來解決石油企業文化中存在的問題,打造新時期獨具特色的石油企業文化,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1]宋玉玲,趙哲.大慶精神科學內涵的時代價值探析[J].大慶社會科學,2012.
[2]王超逸.中外企業文化理念大全[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李昶(1973-),女,黑龍江大慶人。副教授,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
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科學研究項目,項目批準編號:125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