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華 李曉雋
1.存款保險制度的職能應逐步向“風險最小化”轉變。在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初期應采用“狹義”的存款保險制度,之后逐步向“風險最小化”轉化?!帮L險最小化”模式具有事前監(jiān)管功能,而不僅是等到投保銀行出現(xiàn)問題時進行存款賠付或在其破產后進行資產接管處理,它可降低道德風險、有效阻止投保銀行問題的加速惡化。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之初,由于監(jiān)管權責的劃分需磨合、金融體系不成熟等問題,缺乏直接采用這一模式的條件。因此,可像新興市場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那樣,先采用“成本最小化”或“付款箱”模式,之后逐步向“風險最小化”模式轉變。
2.存款保險范圍應實現(xiàn)全覆蓋。我國國有控股銀行參與存款保險意味著增加其經營成本,也使國有控股銀行對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不太積極。但如果不將國有控股銀行覆蓋在內,就會影響市場的公平性。表面看,納入這幾大國有控股銀行似乎有些“劫富濟貧”,但我們應該看到,由于其國有控股的特征,其繳納的保費最終是轉嫁給全體納稅人負擔的一種社會成本;而其他銀行破產或出現(xiàn)經營危機時,它之前繳納積累的保險費實際上“沖減”了這一社會成本。因此,應要求國有控股銀行與其他銀行一樣加入該制度、支付保險費,以降低對其援助時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傮w看,銀行體系通過金融市場結合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有效而穩(wěn)定的金融體系使各銀行同時得益,反之會同時受損。所以,應實現(xiàn)存款保險制度在大型國有控股銀行、中小銀行的全覆蓋。
3.過渡期實行“單一費率”,之后實行“差別費率”。單一費率指對加入存款保險制度的所有銀行均采用相同的比率計算和征收保險費。而差別費率則是把保險費率與銀行的經營風險程度掛鉤,對各銀行實行不同的保險費率,風險較大的銀行征收較高的存款保險費。單一費率制雖然具有操作簡單易行、計算方便的優(yōu)點,但也違背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經營狀況良好的銀行給那些經營不善的同業(yè)者們進行了補貼),容易引發(fā)銀行的道德風險,從而擴大銀行業(yè)的風險偏好,并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目前,雖然世界上采用單一費率的國家占多數,但許多國家(尤其是工業(yè)國)在近10余年進行了“轉軌”,差別費率制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我國存款保險制度最終也必然要采用差別費率制,但考慮到我國銀行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實情況,可實行1~2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采用單一費率,讓銀行有時間來調整其資產負債,避免在一開始就建立差異過大的差別化費率,給中小銀行造成壓力。
4.設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存款限額賠付標準。存款限額賠付指對每個儲戶受賠付的存款額設置一定金額或比例的限度,超出部分將不受保護。這是全球的通行做法,其動機在于促使大額存款人謹慎挑選銀行,對銀行經營活動形成一定監(jiān)督壓力,促使其降低道德風險。
賠付限額過高或過低都會產生一些問題。限額過高會降低存款人的風險防范意識,銀行容易產生道德風險;限額過低會使存款保險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目前,世界各國賠付限額約為人均GDP的2~4倍。2012年我國人均 GDP為38 354元,按此倍率計算,存款保險賠付限額為8萬~15萬元,保障度偏低。鑒于銀行存款是我國居民保有財富的主要手段,而且我國擁有較高的儲蓄率,所以應考慮保障倍數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按人均GDP的6倍計算,賠付限額是23萬元左右,因此,本文認為賠付限額在20萬~30萬元之間是合理的。由于我國政府隱形擔保的長期存在,存款人長期缺乏風險意識,建議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之初實行1~2年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對存款全額保護,并加強宣傳、培育存款人的風險意識。同時,讓存款人有一定時間調整存款配置,之后再轉化為限額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