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斌 陳小亮 陳偉澤
隨著一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利率管制的弊端將日益顯現,正因如此,實施利率管制的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普遍進行了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管制對中國總需求結構的不利影響日益顯現,長遠來看,中國同樣應該實施利率市場化改革。但是,目前中國經濟仍處于轉型期,經濟運行有其獨特之處,若利率市場化改革過于激進,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沖擊。本文計算結果表明,如果單獨實施利率市場化改革,總產出水平將會大幅下跌7.20%。
一是,激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將導致貸款利率明顯上升,大幅提高國企和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運營成本,致使它們虧損甚至破產。盛洪指出,2001~2009年國企承擔的利率只有1.6%,而市場實際利率為4.68%;若國企按照市場利率借貸,那么需要將同期凈利潤的47%用于支付利息。利率市場化之后,實際貸款利率還將提高25.4%,國有部門的生產規模可能將迅速萎縮。地方投融資平臺憑借政府擔保,獲得了大量低息貸款,根據中國銀監會的統計,截至2012年年底,銀行面向地方投融資平臺的貸款余額高達9.2萬億元,占銀行全部貸款余額的13.8%。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盈利能力很低,因此地方政府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激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進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投融資平臺愈發難以持續。
二是,激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會加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行風險,但是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系缺乏相關保障機制。放開利率管制之后,銀行之間為了爭奪信貸資金將展開激烈的競爭,競爭力不足的金融機構將面臨倒閉的噩運。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并不只是放開利率管制那么簡單,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破產法規和存款保險等機制。美國、日本等順利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在改革之前或者改革過程中建立起了存款保險制度。由于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存貸利差,利率市場化所引發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然而中國目前還沒有做好應對準備。金融機構破產的相關法規基本上仍是一片空白,金融機構能否退出市場,如何退出市場等問題缺乏明確的秩序安排。此外,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建立,一旦金融機構無法持續運行,存款人的利益將難以得到保障,這不僅不利于金融機構退出市場,而且會嚴重影響市場預期,削弱金融市場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