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謙煜 姚明華
1.加強審查監督的法制建設,加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預算必須依法編制、依法實施、依法監督,應盡快修訂《預算法》,不斷的推動政府預算逐步實現科學、完整、公開、透明、精細、規范。在預算法修訂過程中,應加強對一些深層次問題研究,如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劃定,如何增強地方財力保障;政府、社會、市場的關系問題,明晰政府支出邊界;財政部門與政府其他部門的關系,解決“二次”分配問題;人大與政府預算權界定,明確預算調整權限;建立完善人大預算審批機制,確立預算修正、單項表決等制度。
2.健全政府預算體系,提升各類預算的完整性及統籌性。加快推進政府全口徑預算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保基金預算等“四本預算”和政府性債務計劃的編制和執行工作,進一步明確各類預算的功能定位,從橫向完整性和縱向細化性兩個方面完善全口徑預算體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動。
3.獨立編制政府性債務計劃,有效防范政府財政風險。把地方政府性債務收支從現行的政府公共預算中分離出來,獨立的編制地方政府性債務預算,更有利于控制和防范財政風險。通過清晰列明政府債務資金的舉借、使用和償還等情況,能使政府和公眾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預算單位債務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更加有利于政府債務的規范化管理。
4.改進完善人大審查監督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完整的全口徑預算體系上會審查制度。為提高預算編制的規范性、完整性和科學性,建議進一步明確統一政府各類預算草案的編制規范、上會的程序和格式文本等,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人大預決算審查監督工作機制。為增強人大代表審查監督效果,建議將財政預算草案上會書面報告恢復為上會口頭報告。同時進一步明確中央轉移支付補助收入等編入地方公共財政預算草案,提高公共財政預算完整性;進一步細化公共財政預算的科目編制和相關說明解釋,明細反映政府性基金收支的具體情況;積極穩妥推進預算公開,完善和推廣預算讀本,便于人大代表監督審查。
5.注重預算審查監督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全面推進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強化組織力量,提升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大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專業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提高人大代表的審查監督能力,提高全口徑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履職能力。通過加強隊伍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好十八大精神,切實增強全口徑預算決算審查監督的實效,不斷推進全口徑預算決算審查監督工作。
(成林摘自《地方財政研究》2014年第8期《省級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遼寧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