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芳/五大連池市元青山林場
森林病蟲害防治綜述
齊芳/五大連池市元青山林場
現階段,大量的有害生物入侵我國的森林,林業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且各地發生的病蟲害森林面積越來越大,相關部門必須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具體的,形成病蟲害測報制度,增加對森林檢疫的資金投入,由具體的部門承擔責任。
森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法
1.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發布預報和指導防治。
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
3.檢疫工作不到位,各個林場和林業站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
4.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的防治率低,先進話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1.在生態系統中,森林、害蟲以及害蟲的天敵,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共同存在。在森林生態系統內,不管是三者中的任何一個的變化都可能會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害蟲、天敵、森林等共同組成了森林生態系統。而綜合治理指的是在進行森林樹木的栽植等過程中,合理的調控生態系統中一些組成部分的數量,進而實現生態系統中樹木的數量以及害蟲天敵的數量,最終實現減少病蟲害發生以及降低病蟲害危害程度的目的。
2.從安全角度出發,根據森林生態系統里各組成成分的運動規律和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既針對不同對象,又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當時和以后的影響,靈活、協調地選用一種或幾種適合園林實際條件的有效技術和方法。如園林管理技術、病蟲天敵的保護和利用、物理機械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當森林遭到不同害蟲的破壞時,必須使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3.為了有效的進行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穩定生態的平衡性,也可以恰當的使用一些化學農藥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必須確保從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間的自然關系出發,科學地選擇及合理地使用農藥,應特別注意選擇高效、無毒或低毒、污染輕、有選擇性的農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充分保護和利用天敵,逐步加強自然控制的各個因素,不斷增強自然控制力。
1.在造林地確定后,即調查造林地周圍原有林木的病蟲害種類、危害程度及數量,同時訓查天敵發生隋況,發生嚴重的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清除尤培育價值的病蟲木和交叉感染的樹木。如清除造林地上。無價值的桑科植物,以避免造林所用的毛白楊、蘋果等受桑天牛的侵害。并建立起病蟲檔案。
2.適地適樹的原則下,選用優良苗木。苗木檢疫是預防苗木免受某些危險性病蟲害的重要措施。對種子、苗術、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調運加強管理,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確保營造健康森林,減少病蟲害發生。
3.建立監測標準地。在新造林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塊建立永久性監測標準地,在標準地再確定20~30株標準樹。整個生長季節對標準樹定期進行觀測,記載病蟲害發生情況和為害程度。同時,在林地中進行踏查必要時沒設臨時標準地,用于補充標準地觀察的不足,以便了解整個林地的病蟲情況并加以記載存檔。
4.建立起永久性病蟲害檔案。每年發生期結束后,加以匯報和分析,預測病蟲害發生趨勢。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1.在造林地確定后,即調查造林地周圍原有林木的病蟲害種類、危害程度及數量,同時訓查天敵發生隋況,發生嚴重的要采取必要的防 治措施,清除尤培育價值的病蟲木和交叉感染的樹木。如清除造林地上。無價值的桑科植物,以避免造林所用的毛白楊、蘋果等受桑天牛的侵害。并建立起病蟲檔案。
2.適地適樹的原則下,選用優良苗木。苗木檢疫是預防苗木免受某些危險性病蟲害的重要措施。對種子、苗術、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調運加強管理,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確保營造健康森林,減少病蟲害發生。
3.建立監測標準地。在新造林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塊建立永久性監測標準地,在標準地再確定20~30株標準樹。整個生長季節對標準樹定期進行觀測,記載病蟲害發生情況和為害程度。同時,在林地中進行踏查必要時設立臨時標準地,用于補充標準地觀察的不足,以便了解整個林地的病蟲情況并加以記載存檔。
1.科學的開展城市森林的種植工作在進行城市綠化時,不僅要考慮到美觀性問題,同時還要考慮到以后可能會造成的病蟲害問題。合理的根據當地經常發生的一些病蟲害,選擇一些能夠擁有對這些害蟲抵抗作用的一些植物,進而有效的控制這些病蟲的數量。
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個體系”建設。
近年來,外來有害生物對我國林業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直接對我區林業構成威脅。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防患于未然。海關、商檢、森檢部門和木材檢查站要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嚴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業部門要堅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監測工作,適時開展專項調查,發現病死樹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時上報送檢。
3.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對生長勢差的應及時施肥、澆水、松土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并結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蟲枝條。這樣不但可以調節植物養分,還可以減少病蟲來源,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越冬、繁衍、為害的環境條件。
4.切實做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應準確地掌握害蟲生活史買防治的關鍵,只有掌握害蟲種群的消長規律,才能準確進行蟲害的預防和治理。無論對常規性病蟲害或暴發性病蟲害都要以預測預報為主,它是我市病蟲害防治的基礎和依據,是捍衛綠化成果、提高綠化質量的有力保障。
5.做好技術培訓工作,提高病蟲害防治業務水平。筆者建議每年進行林業知識講座培訓,其中病蟲害防治應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學習一些常見病蟲害的特點及農藥的選擇和安全使用等內容。對于突發性的重大病蟲害,及時進行現場指導和技術培訓,指導林業站工作者有針對性的采取應對措施,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大面積擴散。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1]蔡元才,陳阿麗,畢克德.樹立森林健康理念實現病蟲害可持續控制[J].中國森林病蟲,2004(4):42-44.
[2]邵景文.森林昆蟲分類與鑒[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3]崔向臣.淺談森林病蟲害的特點和預防措施[J].價值工程,2010,29(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