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計華
摘 要:古詩詞教學重在誦讀積累,增強語感;領會大意,習得方法;品詞析句,領會意境;建構(gòu)模式,錘煉語言。
關(guān)鍵詞:誦讀;方法;意境;模式
葉圣陶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兩句話就足夠,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幾個建議:
一、古詩詞教學重在誦讀積累,增強語感
熟讀成誦是理解、欣賞、內(nèi)化的最好手段。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課,教學第三、四句詩時,我說:西湖晴時瀲滟,雨時空蒙,時而濃抹,忽而淡妝,真讓人分辨不出這是西湖還是西施啊。看得人如癡如醉,當然要說(女生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之美又何止晴雨,看,一年四季,不同時間,都有著不同的美,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這句(男生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一個美妙而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讀出這美麗的神韻吧(齊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二、古詩詞教學重在領會大意,習得方法
教材中精選的古詩大多出自名家之手。這些詩人在為人、行事、作詩等方面有不少逸聞趣事,讓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了解和課文相關(guān)的故事,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詩詞內(nèi)容,從而在教師有效教學模式的引領下逐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學懂古詩。
三、古詩詞教學重在品詞析句,領會意境
在教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時,抓住“胡塵”這一中介,設計教學片段:
師:這里的“胡塵”,寫出的難道僅僅是金兵戰(zhàn)馬所揚起的塵土嗎?(學生搖頭。)
師:請同學們聽錄音展開想象:在金兵戰(zhàn)馬啾啾的嘶鳴聲中,在金兵戰(zhàn)馬嗒嗒的踐踏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樣的場景?
生:我看到了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慘死在金兵的鐵蹄之下。
生:我看到了破落的村莊,瑟瑟的茅屋。……
上述案例成功地把“胡塵”兩字化成了這樣的畫面:戰(zhàn)馬嘶鳴,鐵蹄肆虐,生靈涂炭,試想,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頓生悲切凄涼之情?
四、古詩詞教學重在建構(gòu)模式,錘煉語言
詩詞語言精練,用詞講究,音韻優(yōu)美,形式特別,是引領學生錘煉語言、飛揚文采的極好憑借。在教學《題西林壁》時,教師設計了一個仿寫詩句的填空題:不識( )真面目,( )。要識( )真面目,( )。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錘煉語言,給了學生極大的生成空間。學生語言模式建構(gòu)多了,從而駕馭語言,文采飛揚。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包頭市昆區(qū)包鋼十一小)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