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簡述文本故事。
2.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應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語言實踐中豐富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本教學設計注重讓學生在讀中品味文本語言,在學習《推敲》中學會揣摩語言,錘煉文字。
【教學過程】
一、由詩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讀古詩嗎?能不能朗誦一首?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首古詩。出示《題李凝幽居》,你知道這首詩最有名的兩句是什么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也有人說“僧敲月下門”,到底是用“推”好呢還是用“敲”好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齊讀。
二、了解“推敲”的故事
自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流利,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第一組:賈島、和尚、韓愈、儀仗隊;第二組:簇擁、避讓、莽撞、寬恕;第三組:斟酌、推敲、妥帖、恰當。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幾個詞語概括一下嗎?
板書:即興寫詩—斟酌文字—韓愈解疑
三、理解“推敲”的內涵
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賈島和韓愈分別是怎么斟酌“推敲”的?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1.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2.賈島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訓練點: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作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什么是吟哦?賈島在吟哦什么呢?
(2)結合49頁插圖,大家學著賈島的樣子一起來做一做。
(3)看到賈島這個樣子,大街上的人們會說些什么?
(4)用一個詞形容此時賈島專注的神情。
(5)誰能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情景,讓我們看到一個為了斟酌一個字眼如癡如醉的賈島?
3.韓愈是怎樣斟酌“推敲”的?
訓練點:過了一會兒,他對賈島說:“……讀起來也響亮些。”
賈島想了一路還猶豫不決,韓愈想了一會就有結果,他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也來斟酌一下這兩個字。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用“推”給人的感覺是?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用“敲”給人的感覺是?
誰來當一當韓愈,說給賈島聽一聽?
指名回讀韓愈的話。
4.出示賈島、韓愈斟詞酌句的資料
韓愈:他是唐朝的著名詩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寫的詩文在當時影響很大。他是一位語言巨匠,曾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
賈島:著名的苦吟詩人。為寫詩傾盡心血,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曾有詩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他也因此錘煉出許多詩歌精品。后代詩人中甚至有人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侍之如神。
5.總結:通過上述資料你發現他們兩人雖然身份懸殊,但卻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斟酌詞句。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演繹了一段文壇千古佳話。正是因為這一段佳話,后來,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至今,人們還對其念念不忘,賈島、韓愈的人格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推敲的故事也得以千古傳誦。
6.思考:學了推敲這篇課文,你從他們身上讀懂了什么?
四、體驗“推敲”的快樂
1.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大家看這句話,把“不知不覺”去掉行不行,為什么呢?
聯系上下文想想,賈島都對什么不知不覺?
2.完成課后第四題,第1小題。
五、作業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都像賈島那樣,做學問態度認真,文學作品追求完美。你還知道哪些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簡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記下來。
附:板書設計:
推敲
即興寫詩—斟酌文字—韓愈解疑
嚴肅認真、鍥而不舍
【教學反思】
教學開始借助文本,讓學生了解“推敲”的故事。接著引導學生依托文本,理解“推敲”的內涵。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演、自悟等方式,讓學生明白“推敲”不僅僅是一個故事,他更是賈島做事專注,刻苦鉆研的精神體現,從而產生敬佩與學習的情感。課文題目是“推敲”,這其實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點”,教學中教師適時鼓勵學生自我推敲,學習文本,并設計有關的推敲訓練,超越文本,讓學生實踐“推敲”的方法,體驗推敲的快樂,學生從理解到實踐,不但“懂了”,而且“會了”。學生的思維、語言、能力、方法得到發展,語文素養在課堂上得以提升。
(作者單位 山東東明縣馬頭中心校)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