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梅
摘 要:獲得知識的途徑之一就是閱讀。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學生閱讀的“自主”意識,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科學指導,從而教會孩子少做題、多讀書、愛讀書。
關鍵詞:閱讀興趣;科學指導;愛讀書;會讀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又好動,自我約束能力差等特點,加上缺少生活經驗,導致他們閱讀量少,閱讀的主動性不高。那么,作為小學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喜愛閱讀呢?下面我結合工作實踐,淺談一些心得體會。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愛讀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兒童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
1.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
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常常給孩子們講故事。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我聲情并茂的講解一次次把孩子們帶入了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之際,我戛然收聲和孩子說:“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這樣讓孩子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自然主動去閱讀了,這效果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善用獎勵激發興趣
在課堂上,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我就給予大力表揚;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在課堂上無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識時,我就因勢利導,讓他當回講解員,向同學介紹知識的來處,并推薦相關的書籍。在課外,我及時關注班級愛讀課外書的學生,樹立典型,并號召同學向他學習,同時給予愛讀書的同學一些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從而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3.樹立榜樣鞏固興趣
我根據小學生模仿性強,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點,常常給他們講一些古今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如蘇秦懸梁刺服勤讀書,匡衡鑿壁借光好讀書,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神童”陳毅巧讀書等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為了滿足他們的看書愿望,我還調動家長,讓家長在家陪孩子讀書,講名人故事,從而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的閱讀量,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4.開展活動保持興趣
近幾年,我校開展了“品讀經典、浸潤人生”的讀書系列活動,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紛紛誦讀起了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篇,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我抓住契機,把每周四的興趣活動,改為班級的讀書課,或誦讀名人名篇,或欣賞一些學生自己的“佳作”,或開展詩歌朗誦活動……,每月評出班級的“閱讀小能手”“講故事小能手”“科學小博士”等。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濃了。
二、科學指導,使學生會讀書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恰當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的興趣就像幼苗一樣是需要呵護的,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要讀得更好更有成效。即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掌握“三讀”法
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如,對于書本上的必讀課文或名家名篇就用精讀法,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對于童話、故事、小說類的文章就采用略讀法;對于一些報刊、雜志就采用瀏覽法,有些甚至只讀標題就罷了。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使用。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量會大大地提高。
2.會作讀書筆記
(1)圈點式。碰到重要的觀點,精彩的描繪,關鍵性的詞語,精辟的論述,發人深省的警句,或是有疑問,都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符號標示出來。
(2)卡片式。對于好詞好句、重要的資料、觀點、心得等,可指導學生及時抄在紙卡上,并教學生注明資料的出處,書名、篇名、作者名,出版單位。
(3)心得式。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把體會、收獲、感想、疑問、評價,成篇地寫下來,這是提高認識,強化記憶、提高習作能力的好方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中高年級的學生。
(4)剪貼式。把在報紙刊物上讀到的好文章、好圖片及時剪裁下來,分好類,粘貼在過期的雜志上或本子上,前邊寫上分類目錄,后邊注明出處。經常這樣做,不僅為學生的習作積累了資料,也是一種有趣的工藝勞動。
為了使他們能“讀”以致用,我要求孩子們每學期都要準備采蜜本:摘錄文中優美的或讓你感動的詞句及名言警句,每周寫一篇讀后感,每月向全班同學推薦一篇自己的“佳作”,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里供全班同學賞析。
在新世紀里,閱讀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的熏陶,它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這需要教師、學生、家長三者都必須有耐心,有恒心。我們的教育最終要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為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追趕時代,就得超越課堂,帶領學生“躍馬平川”去開辟閱讀的廣闊天地。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好的方法,長期堅持下去,相信沒有實現不了的理想。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細河區東苑小學)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