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芳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交通經濟系,福建 福州350007)
港口現代航運服務產業是指以一定規模的國際貿易港口為依托,以現代國際航運企業為對象,集合金融、貿易、法律、咨詢、政策、運輸等各種服務方式所形成的綜合性國際產業鏈[1]。現代航運服務產業既是現代港口發展的重要內在要素,同時也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產業基礎。健全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保障了航運業健康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尤其是對于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福建省岸線資源豐富,大陸海岸線長3 752 km,海島岸線長2 804 km,具備發展大港口的優越條件?!笆晃濉币詠?,通過完善規劃、整合資源、加快建設、拓展腹地、推動發展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進港口快速發展,港口已適度超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大港口”雛形初步呈現。2013 年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4.55 億t 和1 169 萬標箱,萬噸級以上泊位145 個,具備了靠泊世界上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最大主力船型的設施條件。種種數據表明,福建已形成中國第四大港口群—成為繼珠三角港口群、長三角港口群和環渤海灣港口群之后的以福州港、湄洲灣港、廈門港為代表的海峽西岸港口群。在福建省委八屆十一次全會上指出“推進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物流體系”,推進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對于深入貫徹《海峽兩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在更高起點推進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意義重大[2]。2013 年,福建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深入推進‘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設,基本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東南沿海港口航運服務體系’”。
航運服務業是指為航運主業提供相關服務的行業,包括與船舶直接相關的行業,如船代、維修等,還包括與船舶間接相關的行業,如航運金融、保險、信息和仲裁等[3]。包括低附加值和高附加值的服務,前者指包括船舶注冊、船舶代理、船舶運營、船舶制造和維修、船舶配套服務業;后者即高端服務業,包括航運金融、海上保險和航運咨詢服務等內容。
目前,縱觀世界著名國際航運中心的經驗,航運中心要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關鍵在于航運高端服務業發展水平。如新加坡先進的法律服務體系為其成為全球著名的國際航運中心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新加坡港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4]。荷蘭港口的碼頭、堆場、倉庫、裝卸設備、環保設施和水陸空交通運輸網及各種支持系統非常完善,而且運營管理科學、規范,信息化管理效率高,引領著世界港口集疏運規范和港口物流服務業[5]。倫敦不斷創新與衍生航運交易、融資、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和仲裁等航運相關服務產業集群,并主導制定國際航運服務業及相關行業的系列國際標準與市場規則。挪威船舶及海洋設備的工藝,尤其是高科技船舶和海事工程建設領先于世界,使其快速成長成為全球海事技術服務中心。根據港口城市航運的發展歷程來看,航運服務是集傳統服務、現代服務為一身的綜合性服務[6]。
到2013 年底,福建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4.55億t 和1 169 萬標箱,萬噸級以上泊位145 個。目前,省內共有324 家航運企業,注冊船舶運力達825 萬載重噸。福建省集中力量打造“兩集兩散兩液”核心港區,即以集裝箱運輸為主的廈門港海滄和福州港江陰,以大宗散貨運輸為主的羅源灣可門和湄洲灣北岸,以臨港工業為依托、液體散貨運輸為主的湄洲灣南岸、漳州古雷等核心港區。
2012 年5 月,福建省出臺《關于口岸通關和國稅部門促進貿易便利化的措施》,旨在提升口岸通關效率,促進貿易便利。海關方面,廈門海關對特殊監管區之間貨物流轉從轉關方式轉為直接放行;福州海關在全國率先開展通關無紙化試點,逐步取消紙質單證;福、廈兩關還將跨關區“屬地報關、口岸驗收”適應范圍擴大,讓福州關區92%和廈門關區99%的企業獲益。此外,通關作業75%的貨物實現“讀秒”放行。檢驗檢疫方面,在全國率先實現突破企業不分產品,出口全部“直通放行”。廈門檢區全面推廣“電子閘口”自動放行,大部分進口集裝箱避免了二次移箱,實現通關再提速。
在2015 年底前建成湄洲灣北岸及福州港可門、江陰港區鐵路支線,龍漳廈和廈深鐵路,溝通福建省內、外更廣闊的腹地,形成便捷經濟的鐵路運輸網。至2018 年,福建省“三縱八橫”高速公路、“八縱十一橫十五聯”國省道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形成完善的沿海港口公路集疏運通道。正在改善的閩江通海航道的通航條件,將全面恢復閩江干流馬尾至三明正常通航,形成干支和江海直達水路運輸通道。
目前,福建省共有324 家航運企業,注冊船舶運力達825萬載重噸,但平均每家運力不到3 萬載重噸,10 萬載重噸以上的航運企業僅14 家。與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福建運力規模在全國的占比不大。技術差、耗油大的老舊船較多,影響了航運企業的對外競爭力。航運企業的船舶外掛現象也比較嚴重,省內登記船舶運力僅占29%,省外和境外登記船舶運力分別占43%和28%。外掛運力總量占比大,制約了福建省全省航運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福建省港口經濟發展尚處于較低水平和層次,港口功能相對比較單一,港口企業除了具備基本的裝卸、倉儲、航運和簡單的船代、貨代等物流服務外,商貿、加工增值服務以及相關的金融保險業務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造成企業利潤水平較低,競爭力不強,直接導致港口物流鏈短而小,未能對地方經濟形成有效的集聚和擴散效應。
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的航運金融服務能力還較弱,尚沒有專門以船舶貸款為主業的銀行。航運保險覆蓋面小,運輸險在境內的承保面還達不到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0%;據福建省船東反映,在船舶保險方面,省內保險比較困難,而且保險費率要比省外高,如福建船舶的保險費率一般在1.1%~2.3%左右,對平潭船舶的保險費率則高達1.8%~2.7。而在江蘇同一費率僅為1%~1.3%,有的地方對新船保額更低至0.8%。
根據2012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航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福建省已經抓緊出臺相應配套的航運扶持政策,打造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加快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建設;吸引國際知名航運經紀公司、大型船舶管理公司在廈門落戶或設立分支機構;推進廈門海峽兩岸航運物流中心和廈門東南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建設,支持廈門航運交易所加快發展,編制發布兩岸集裝箱運價指數,拓展航運衍生服務,建設兩岸航運服務共享信息平臺;支持廈門設立航運發展基金,引進和培育在航運方面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影響力的金融企業。大力發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運經紀、航運咨詢、航運信息、航運仲裁、航運人才、船舶技術等各類航運服務機構,拓展航運服務產業鏈,促進各類航運要素集聚。
推進福建電子口岸大通關平臺建設,促進關港貿多方聯網。推動口岸通關作業單證無紙化、執法信息數據標準化和處理平臺單一化。落實口岸通關便利政策,實行繁忙口岸每周七天工作制,提供24 h 預約通關,加強關檢協作,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簡政放權,簡化并公開內部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
提高港口信息化水平。使福建交通電子口岸與福建電子口岸、福建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融合,加大與口岸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力度,強化跨部門、跨區域的聯網應用。加強福建省港口企業生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推廣集裝箱碼頭第四代全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提升碼頭利用率。
做大做強港口企業,有序進行港口重點企業整合。應重點支持省交通集團、廈門港務控股集團通過聯營、入股、兼并等方式對省內其他港口碼頭資產進行重組;形成合理分工、優勢互補、相互合作的格局,統籌建設經營全省公共碼頭,打造一流的公共碼頭運營商和港口物流綜合服務商。以骨干航運企業為核心,鞏固散雜貨運輸基礎,大力發展煤炭、礦石、油品、集裝箱等專業化、大型化、現代化運輸船隊;落實相關政策,吸引外掛運力回歸和新增船舶落籍福建省,引進國際國內航運企業落戶福建省。
1)大力發展現代航運金融服務業。引進和培育在航運方面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租賃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規定的臺灣金融、保險機構在福建省設立法人機構、分支機構和代表處。研究出臺優惠政策,對發展航運金融、保險、租賃、海運結算等航運金融相關機構給予相關扶持政策。
2)大力拓展航運投融資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造船、航運等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開展船舶抵押貸款、融資租賃等傳統航運融資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進入銀行間市場拆借資金和發行債券;完善航運金融擔保機制;設立航運發展基金,為航運企業提供股權、債權等融資服務。
3)大力發展航運保險。發展船舶保險、海上貨運險、保賠保險等傳統保險業務,鼓勵海上貨運險本地投保;探索設立保賠協會或引進國內外船東互保協會在福建省設立機構;創新開發適應航運市場發展的保險產品,積極培育和發展航運再保險業務。
構建港口貨運鐵路網。加快沿海港口鐵路支線建設,加快出省貨運鐵路建設,推動合福、贛龍、南三龍、福平等鐵路建設進程,釋放鐵路貨運能力,構建利用贛龍、龍廈、鷹廈、向莆、峰福、衢寧、漳泉肖和吉永泉等鐵路拓展腹地的格局,形成便捷經濟的鐵路運輸網。
完善港口公路集疏運通道。加快建設港口疏港公路,提升疏港公路等級,實現沿海港口與干線高速公路、國省道、工業區、開發區、科技園區之間的快速、順暢連接,形成完善的沿海港口公路集疏運通道。
[1] 朱巖.提高我國港口現代航運服務產業競爭力研究-以上海港為例[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5):43 -45.
[2] 龔高健.加快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的對策研究[J].港口科技,2011(11):12 -16.
[3] 蘇新,趙金濤.我國航運服務業發展建議[J].水運管理,2010(10):1 -3.
[4] 鄧珊.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法律服務體系研究[J].東南亞縱橫,2012(11):11 -15.
[5] 莊佩君,馬仁鋒等. 歐洲港口海運產業集群發展模式[J].中國航海,2013(6):129 -134.
[6] 劉陽,周甫賓. 寧波航運服務體系的構建及培育[J]. 物流技術,2012(4):42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