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利
(重慶市工業學校,重慶400043)
目前,休閑旅游已經成為世界旅游市場的熱點與趨勢之一。根據世界旅游組織在全球范圍內的調查顯示:“今后15 年全球參加社會工作的人們每年將有50%以上的時間用于休閑,休閑經濟將在旅游產業體系中占據首位,休閑旅游產業將是第三產業中第一重要的產業”。
什么是“休閑旅游”?簡言之就是以休閑為目的的旅游。它是旅游者消費了較多的閑暇時間和可自由支配的經濟收入,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務設施條件下而逐漸形成的,是旅游得以豐富發展的產物。
重慶永川茶文化源遠流長,相傳茶圣陸羽曾到永川箕山游覽,對山上遍布的古生茶樹贊嘆不已,清人鄭板橋在雍正十年到茶山流連忘返,并興書“掃來竹葉烹茶葉,劈開松根煮菜根”茶聯一幅。飲茶習俗是古重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飲茶的方式、茶館的情趣上都別具一格,吸引中外游客的興趣,體現出重慶古老文化傳統和迷人的魅力。2003年,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在中國重慶永川舉行,這是一次規格高、規模大、跨區域、國際性集特色旅游、茶文化、茶產業開發為一體的旅游活動,這也是一次推動重慶茶文化特色旅游的發展和茶產業振興的重要經貿文化活動,這對于推動重慶茶文化旅游資源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時至今日,重慶雖然舉辦過三屆茶文化藝術節,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只有為數較少的市民來到了現場,茶文化的旅游活動項目更是沒有涉及。2014 年6 月在重慶南坪會展中心舉行的茶博會也由于亮點不多、賣點不足、吸引力不強,導致場面冷冷清清。
重慶有各種獲獎的名優茶品類,達幾十種之多,但由于多數生產企業零星、分散,各自為陣,難以形成批量、形成規模、形成商品,有的長期停留在樣茶生產階段,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有的生產企業產品有一定規模,卻長期賣原料,而沒有自己的品牌,難以形成商品優勢、獲得市場份額、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近些年來,在成渝兩地興起一股“血戰到底”的麻將熱,并且這些麻將館都和茶館掛鉤,打著茶館的名義,實際就是顧客娛樂的場所。但這卻讓很多人都以為茶館就是麻將館,完全忽略了重慶傳統茶文化的真正內涵,讓現在重慶真正做茶文化的茶藝館背黑鍋。
茶文化旅游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修養都有較高的要求。要發展重慶市的茶文化旅游,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專業的基礎知識,還要對重慶茶文化歷史以及茶的傳說軼聞、采制、沖泡、品飲等有一定的了解。目前,這方面的旅游人才十分匱乏,極大地阻礙了重慶市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從目前重慶市茶文化旅游市場走向來說,宣傳力度不大,力量不強。因此,這就需要進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促銷,可以通過報刊雜志、電視廣播、戶外廣告牌、互聯網等渠道傳遞茶文化旅游信息;還可以通過在茶文化旅游節、茶博會等期間,無償贈送給游客一些帶宣傳廣告的T 恤、帽子、扇子、雨傘等紀念品,已引起大眾的關注。除此之外,旅游管理部門以及旅行社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游客群體,設計不同的茶文化旅游產品。
2011 年,重慶市人大代表、東瀛恒康集團董事長張林東提出,將在南橋寺打造“中國茶文化社區·夢里茶鄉”的茶文化社區。在這塊茶文化的藍圖里,以南橋寺茶葉市場為核心,以南橋寺轉盤為起點(北)至盤溪轉盤為終點(南),打造全國唯一茶文化社區。目前,重慶茶葉市場發展迅速,已經擁有恒康、京閩等4 個專業的茶葉批發市場。另外,在茶葉質量上要制定出茶葉產品標準,使企業生產的各種產品從產地、生態條件、原料質量、加工工藝、產品質量、衛生狀況、貯藏條件等都要制定出嚴格的標準;同時,結合開展名優茶評比活動,加強質量監督和管理。
抗戰時期寓居重慶的一位作家在回憶戰時陪部重慶生活在香港《星島旅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說“領略巴黎的風情在咖啡館,領略重慶的風情在茶館。寫重慶,不可不寫茶館。用蓋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談天,想談多久就多久。”足見重慶茶館濃郁的巴渝風情韻味,為海內外游客所贊賞。
而現如今,重慶很多茶館是掛羊頭賣狗肉,雖然有些茶館大廳擺放了幾桌茶具,但是真正了解茶文化并會操作的卻寥寥無幾,并且來到茶館的顧客幾乎全是打麻將的,他們僅僅需要服務員泡上一杯綠茶或茉莉花茶即可。在我給學生上中國茶文化課的教學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也認為茶藝館就是打麻將的地方。在這種觀念下,如今真正傳播中國茶文化的茶藝館,如重慶的白鷺原、談天說地等被大眾了解的卻很少。當然,這也需要這些茶藝館能夠加大力度做正面宣傳,同時,茶藝館也要制定出大眾所能接受的合適價格。茶藝館還可以通過茶王賽、茶藝邀請賽、儒釋道茶文化論壇等豐富的活動,來轉變人們的觀念,重拾重慶茶文化。
目前,重慶市中職類旅游專業舉行了兩屆茶藝技能大賽,這也促使了各中職學校在旅游專業開始了茶藝這門學科。以我校重慶市工業學校為例,除了讓學生會操作,更需要加強她們理論素養的提升。學校還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或者與茶藝館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高層次的茶文化旅游專業人才,讓導游人員和茶藝員除了要具備旅游方面的知識外,還應該對茶的歷史、茶種、茶藝、茶歌、茶舞表演、茶點等一系列茶文化有所掌握,能熟練地為游客進行介紹和引導,既提高了飲茶的興趣和愛好,又增加品茗的氛圍和雅意,從而大大增加了茶文化旅游的內在品味。
[1] 郭麗妮,安溪茶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6):55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