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 丁宏喜
(儀征市實驗小學,江蘇儀征,211400)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多地走進課堂,板書似乎失去了往昔的生命力,甚至淡出小學語文課堂。在一些觀摩課、競賽課中,不少教師存在著用多媒體課件取代板書的現象。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的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教育管理論壇上,有校長提出,老師寫板書至少浪費5分鐘的課堂時間,為提高課堂效率,應少寫板書。在板書受冷落的同時,能寫一手漂亮板書的教師也越來越少。2009年,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課程教學論專業研究生錄取工作中,手寫板書是一項常規考核內容。但遺憾的是,多數考生板書內容不流暢,字體七歪八斜,甚至多人將筆順寫錯。縱觀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我們認為板書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沒有板書。有些教師認為多媒體課件完全可以替代板書,而且課件還有著傳統板書不能實現的優勢。因此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課件制作上,漸漸地,也就習慣了沒有板書的課堂教學。即便沒有課件,他們也不會在黑板上板書。
2.低效板書。大多數教師往往只在公開課上才精心設計板書,平常教學中要么隨手板書,要么從教學資料參考書上一抄了事,未充分體察設計者的意圖,只考慮了教的便利,沒有考慮學的實效,沒有關注當下的學生,更沒有把握課堂生成,這樣的板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3.隨意板書。有的教師使用板書極為隨意,未經精心設計,計劃性不強,往往是興之所至,尋章摘句,意到筆隨,繁簡失當,雜亂無章,毫無序列。或擠在一起,或占滿黑板;時橫,時豎,時斜,或字跡潦草,大小不一,猶如一盤散沙。板書的藝術美損失殆盡。
板書真的過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板書作為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一種必要輔助手段,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已為越來越多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所認識。語文板書學的首倡者王松泉先生曾用“一課不能無此君”來形容板書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與價值。當代作家彭瑞高曾深情回憶道:“我們讀的是一所最普通的郊區中學,但老師們筆下那道板書風景,卻把我們的自卑感一掃而盡。我們毫不懷疑,在這樣的風景里走下去,未來的一切都將是美麗的。”2013年,天津大學自動化學院肖亮老師的黑板板書被學生傳到網上,圖文并茂、工整詳盡又極具美感,引來網上圍觀以及一片贊聲,被網友們盛贊為“中國好板書”。黑板上電路圖、曲線圖……各種圖形、文字在肖老師的粉筆下好似都被賦予了能量,特別工整好看。肖亮老師解釋說:“用PPT,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就沒了,沒有形成理解知識點的過程,還是板書教學效果最好,學生會根據我板書的過程,理解知識點的形成。”由此可見,板書不是課堂教學中可有可無的點綴,它既體現著教師的綜合素養,也對學生的知識建構、書寫習慣、學習態度,甚至人生觀、價值觀等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2011年,我們決定以“小學語文教學板書功能拓展與深化的實踐研究”為課題開展研究,促進教師寫優雅漢字,繪最美板書,探索將板書的功能拓展到聽、說、讀、寫諸多方面,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扎扎實實的訓練和提高。該項課題先后被評為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九期立項課題(課題編號:JK9-L168)和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普教重點資助課題(課題編號:B-a/2011/02/076)。下面借助四節課題研究課教學品評來展示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多媒體課件充分結合畫龍點睛的板書更有助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