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高等教育逐漸步入大眾化發展階段,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怎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打造一個人才培養的“質量工程”,是各高職院校面臨的艱巨挑戰。建構主義理論和需求分析理論是高職英語實施開放性實踐教學的主要依據,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合作伙伴相互溝通與交流學習獲得協作學習、會話交流與意愿構建的理論學習模式。高職英語實施開放性實踐教學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英語的實踐運用能力。
傳統的實踐教育體系是文化課程占主導地位,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依附于理論知識的教學,這就使得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對實踐環節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大多數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薄弱,步入社會后對技術性的工作難以勝任。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教師的職業理念不明確。高職教育實質上是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理念的教育,英語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素質,加強學生在不同的職場中與各種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交流能力。高職英語教育強調實用,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而教育工作者在這點的認識上比較模糊,往往重視的是學科性人才的培養,對職業性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
2.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陳舊。當前高職院校教學中主要靠教師的語言和板書的講解進行知識的傳授,缺乏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嚴重限制了教學內容的容量和學生的理解輸入量。教師的教育方法老套陳舊,學生不能融入課堂教學,沒有交集體驗可言。學生在就業職場中英語交際能力不足,常常會遭到文化尷尬和誤解,甚至會出現交際失敗的現象。
3.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薄弱。在高職院校,年輕的英語教師居多,教學經驗不足,外來文化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對英美等國家的民族風俗習慣、語言規律、政治歷史地理以及人們的思維觀念了解不夠,不知道學生需要怎樣的英語交際技能,更不了解學生未來面對的崗位知識,可見實施開放的文化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4.受文化定式的影響,學生易出現中式英語。中國人對外來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薄弱,受中國深厚歷史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典型的東方思維模式來進行思考和辦事的習慣,對語言交際中的文化因素察覺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換位思考,經常根據母語文化的模式來理解外語,易出現中式英語,令外國人非常費解。
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承載著培養學生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責任,這就要求高校建立一個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并結合本校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開放性、綜合性、統一性與創新性的實踐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在課堂教學內容上和形式上實施開放性原則。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專業要求、職業需求和心理特點等方面的不同產生一定的個體差異,在英語學習需求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但其根本需求是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能夠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放性問題,并作出開放性的答案總結。英語句型的轉換、翻譯文章、話題討論等語言方面的訓練更要具有開放性,賦予學生評價、督促和選擇的權利。
2.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實施開放性原則。在英語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的習慣,為學生提供可以相互交流學習的空間環境和條件環境。在時間安排上,學校實行全天候開放,在規定的時間內尊重學生的意愿,隨時隨地到教育輔導中心進行實踐,由學生控制自主學習的時間長短。這樣在時間和空間上既不受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又能體現現代教育的開放性原則。
3.在實踐場景上實施開放性原則。場景設計的開放性是指英語實踐環境要素與實際的情景要素協調統一、保持一致,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全新的英語應用環境,保證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的開放,包括對軟環境的布置。
4.在教學思想上實施開放性原則。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能力轉化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英語的實踐教學表現在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上,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實踐活動都可以納入實踐教學體系中,并且校方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作為保障。
5.在實踐環境上實施開放性原則。應該建立一個開放性的實踐環境,校內的教學儀器和教學設備要充分滿足教學資源的需要。同時,在教學環境的基礎上,開發英語研究基地,實施面向社會和校企互動的標準,以人才培養為出發點,為學生創造一個充分挖掘才能的良好環境。
6.在師資力量上實施開放性原則。在開放性實踐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已經根深蒂固的教學理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語言與技能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新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幫助學生在英語教學中轉變角色,學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成為人才培養模式下的真正主體。
7.在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上實施開放性原則。英語實踐教學的多樣性決定了實踐教學過程在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性。應以激發學生參加英語實踐教學活動為根本出發點,充分展現英語知識的層次性和學生能力的層次性,呈現實踐教學體系先進性、豐富性與層次性的特點。
1.英語課堂的設計要體現實踐教學的開放性。設計方案應既要符合課堂標準,又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一定的趣味性和變化多樣性,同時展現語言的應用作用和魅力,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步掌握英語的學習方法,培養自我探究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語言的應用實踐能力。
2.創設具有開放性的網絡自主平臺機制。教師在教學中創設語言情景,提供豐富廣泛的信息,促進學生協調、互動、合作、創新的語言實踐能力。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的優勢,利用網絡資源以實現其功能的最大價值。多媒體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克服一些學習障礙,避免抽象的解說和枯燥的練習,完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使開放性的英語教育體系得到充實,教學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也相對提高。
3.開展開放性的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通過第二課堂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增強學好英語的信心,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認知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創造能力,因此應把課堂內學到的語言知識通過英語情景的模擬在第二課堂上展現出來,形成課內教學的重新輸入,真正實現語言教學體系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4.構建開放性管理機制,教學評估采用多維度。盡量發揮學生的個性化特色,主動適應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點,組織引導學生適應實踐教學的模式轉變。多維度的教學評估是對學生課程前后的全面考核,有助于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管理與監督,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5.發揮資源的綜合效用。強調交流與融合,以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線,重點突出英語知識的應用性和實用價值。實踐設備資源的改革可以促進各學科知識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實現教學資源間的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