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實
(內蒙古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糖等產品的生產基地,畜牧業生產能力位居全國之首,對于發展處于增長階段的內蒙古來講,快速發展尤其是對外貿易發展中亟需大量資金投入,但目前儲蓄不足、貸大于存的現狀使外貿企業資金不足的矛盾尤為明顯。國外資金的注入對于正處于發展階段的內蒙古具有較為重大的作用。
近代研究FDI(Foreign Dircet Investment,即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之間關系的學者經過多年的研究形成了主張自由貿易代替要素流動的替代論,國際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同時并存的互補論等學派。
以俄林為代表的一些學者認為,商品的國際流動和生產要素可以縮小因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而引起的生產要素價格差異。當差異縮小為零時,會帶來均等效應。生產要素稟賦差異被稱為直接均等,生產要素價格差異被稱為間接均等。自由貿易的流動會加快國際間生產要素價格達到均衡。當國際貿易量相對減少時,國際間生產要素價格會產生較大的差別,這樣生產要素就可以在國際間更快速地流動。資本的流動替代商品的流動,從而達到了要素價格直接均等效果。這一學派的學者蒙代爾等通過研究發現,資源最大限度被合理利用的前提是兩國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完全一樣的,只有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就變得沒有必要,國際間貿易與資本的流動就可以相互替代。這一研究成果對研究世界各國之間直接投資流動有很大的意義,尤其是非常有效地解釋了二戰前各個國家之間發生的直接投資。
互補論學者(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克西特和克魯格曼)通過研究發現,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外貿易和資本交易之間不是完全替代的。鄧寧通過研究證實,當企業擁有較明顯的優勢時,企業可以有3種方式進行選擇,即對外直接投資、商品出口和技術許可。這時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并存。小島清通過研究發現,生產要素移動雖然減少了商品的稀缺性,從而減少了國際貿易的機會,但另外一方面,生產場所的開辟與建立,會創造新的貿易環境。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擴大兩國間比較成本的差距,創造出一種新的比較成本格局,從而使得投資國與東道國之間的貿易在更大規模上進行,擴大了國際貿易的規??偭?。美國學者帕特瑞的研究結果認為,貿易和投資關系不同的原因多數是由不同的跨國對外直接投資動機產生的。帕特瑞的研究表明FDI包括對外直接投資、生產導向型直接投資和貿易促進型直接投資等3大類。其中市場導向型直接投資是唯一容易成為貿易的替代形式。貿易替代形式的對外投資只是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外直接投資的進入也可能是由較高的貿易保護壁壘導致的。大多數學者認同的觀點是多數情況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貿易之間是互補的。
內蒙古自治區對外貿易與我國發達省份相比較弱,但隨著對外直接投資的大力引進和使用,近些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3年1~10月份,全區實際利用外資22.6億美元,同比增長75%。投資主要來自香港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采礦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制造業。在建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5個,利用貸款規模達到6.1億美元。在建的利用外國政府貸款項目9個,利用貸款規模達到2.3億美元。全區新核準境外投資企業27家,中方協議投資總額9.34億美元,同比下降13.3%。中方境外實際投資額2.7億美元,同比下降41.6%。雖然內蒙古自治區利用外資的步伐不斷加快,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但目前在行業分布、招商質量、軟硬件建設、觀念落后和人才等方面的問題依然制約了內蒙古吸收和引進外資水平的快速提高。
2.2.1 行業分布不合理
從對外直接投資分布的國民經濟行業來看,內蒙古自治區使用外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采掘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其次是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如農、牧、林、漁業,紡織業,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社會服務業均有涉足,但投資總額和所占比例很小。尤其是內蒙古自治區近年來著力發展的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業和農牧業招商引資規模偏小,總量嚴重不足。
2.2.2 招商引資質量低,效益差
多數地方政府為了增加地方政績,盲目引資,疏于項目審核和科學論證,導致數量雖多但質量較差的問題普遍。形式多以來料加工、機械制造、羊絨加工等初級產品加工為主,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外資項目甚少,難以形成品牌效應,規模偏小的現狀使多數項目市場競爭力差,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效益問題尤為突出。近年來出口價格指數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外商投資更多地集中在初級產品加工領域,經營方式粗放,多以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及補償貿易的“三來一補”傳統形式出現。其資金投入較少,科技含量較低和附加值較低,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低,成本偏高,導致市場競爭力差,難以形成對地區經濟真正有貢獻的外資企業及產品。
2.2.3 利用外資軟硬件不足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雖然經歷了較為快速的經濟發展,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在生態環境、交通路網、經濟結構等方面尚有較大差距,加之內蒙古城鎮化水平偏低,吸納對外直接投資的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形成了阻礙外資進入的現實壁壘。另外,在投資軟環境方面,優惠政策在地方的落實,知識產權保護及勞動力素質偏低等問題也制約了對外直接投資進入的步伐。
政府應結合自治區自身優勢和特色,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及吸引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促進內蒙古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對外貿易和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引導對對外直接投資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改變目前招商引資主要靠大型投資洽談會的方式,原有方式比較單一且收效不大。一是可以有針對性地推出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煤、稀有金屬開發招商會等專業或專項招商,或在重點招商引資來源地設立辦事處等形式,提高引進外資成功率,為自治區內企業搭建良好的平臺,也可以通過一些資質和商譽較好的引資中介機構協助招商引資。利用其招商引資豐富的經驗,促進內蒙古招商引資工作的發展。
完善外商投資的外部條件和環境,才能進一步促進引進對外直接投資,進而帶動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在多年硬件條件改善的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資的軟環境成為吸引外資的主要障礙。內蒙古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資硬環境相對落后,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本地區的進一步發展和利用外部資金水平的提升。改善政府部門依法行政、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務是優化投資環境的關鍵,將這項系統工程做好,才能帶動硬件設施的建設。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建立適當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及合理、高效的外商溝通機制就變得十分必要,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運行溝通機制,將管理部門績效同招商引資實績相結合,外商投資的信心才會提升,才能帶來更多、質量更好的對外直接投資。
內蒙古自治區應在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加大引導現有企業繼續以出口為導向來大力吸引外資,引導中小企業不僅要吸引外部資金,更要注重加強與外資企業在技術、管理、國際貿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繼而推動自治區優勢產品出口,提高農民工企業的自身實力。鼓勵自治區外貿企業大力吸納外商投資;尤其應該在電子信息工程、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大力吸引FDI;繼續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積極引進外資,重點發展煤炭、能源、建材、稀土等基礎行業。
首先應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改革投資審批管理制度,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只有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開才能夠增強對FDI的吸引力。其次要保證吸納對外直接投資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只有做到利用外資政策及相關法律的穩定和連續,才能夠帶來源源不斷的外商投資。最后,應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完善服務體系,依法加強相關管理,將服務的內容、標準和時限等向社會公開,實行政務公開和服務承諾制度,繼續加大治理廉潔奉公的力度,規范執法行為,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法制環境,最終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1]蘇利德.改革開放三十年內蒙古利用外資的成就及發展現狀[J].北方經濟,2009(1).
[2]張啟智.提升內蒙古利用外資質量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12).
[3]石英.內蒙古可持續發展環境治理機制管理要素研究[J].前沿,2011(1).
[4]胡敏謙.內蒙古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