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王干祥
摘 要 隨著中國城市交通的快速發展,交通領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何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局限于城市交通的基礎建設,還將包括城市規劃、產業布局、社會心理等各個層面。文章通過現階段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技術領域發生的現象,剖析中國城市交通頂層設計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關鍵詞 城市交通頂層設計
中圖分類號:U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5-0008-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交通基礎建設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高速鐵路連接了東西南北很多大城市,高速公路網的建設也已經進入運營階段,很多大城市交通已經進入或正在進入地鐵時代,城市主干道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先進的快速公交系統BRT在一些中小城市迅速發展。
這些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了城市交通整體技術水平,緩解了城市交通緊張的狀況,對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國家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當前,我國正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城市交通通勤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說城市交通緊張總體上得到了緩解,但是與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更高品質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如覆蓋不全面,主要通道能力不足,路網效率有待提高,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需進一步加強。
1 “頂層設計”的提出
“頂層設計”是一種出自網絡工程學的說法,英文名是top-down design。即在一個大系統構造前,從系統的頂層開始,由上而下進行的一種設計方式。2001年在討論政府機關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問題時,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發現許多地方都熱衷于購買當時硬件最好的電腦和設備來建造自己的電子政務平臺,而不注重整個電子政務系統的設計。在討論內網和外網之間是采取什么樣的隔離方式時,中科院李國杰院士首先提出了“加強頂層設計”的問題。同時,有IT方面的科學家表示:政府機關在建設電子政務網絡平臺時首先要在頂層設計一個網絡結構,而不能直接從各個子系統開始設計,只有先從頂層設計開始,它下面的各個子系統之間才能更好的互相溝通、兼容、聯動。
2 城市交通現狀
在現實中,大多數城市交通狀況還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城市道路早晚高峰堵車嚴重,多種交通方式換乘不方便,城市停車困難,導致很多車道都被車輛停車占用。盡管在交通基礎建設、技術革新方面,很多城市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對緩解城市交通所起的作用也是很小的。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原因。
2.1 城市道路管理涉及多個部門
在中國,城市交通的管理由市政、交通、交警、園林等多個部門共同管理,同時還有水、電、煤氣、通信等部門參與其中,雖然各施其職,但在各部門的日常工作中總有交集。一旦出現問題主要解決方法是由各部門協調,但如果在出問題之前各部門就已經協調妥當,這樣可以更節約社會資源,減少資金的重復投入,對社會更有貢獻。
2.2 基礎設施重建設輕管理
當前很多城市的建設都在進行著,包括道路的擴建、高架橋的建設以及智能交通的設施建設。但是,當這些基礎建設建好以后,在基礎設施的養護上就不像建設那樣竭盡全力的投入。究其原因,是因為部分行政領導的個人意志代替了科學、民主的研究、決策過程,為了追求政績,把主要精力和資金投入了主要道路建設和相應的地產開發。走在中國各個城市的道路上,你會發現每個城市都有不少路面都經歷過煤氣管道鋪設開挖回填,下水管鋪設又開挖回填這種路面重復開挖回填現象;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到2012年中國共有37座橋梁坍塌,其中很多還是建成通車才幾年的,坍塌的原因分析都集中在建設的不規范和養護的不及時;智能交通安裝的監控最近在網上被調侃,多個部門分別安裝的不同功用的監控攝像頭在電線桿上排成幾行,同時又有很多攝像頭因缺乏管理而處于停工狀態,形同虛設。所有這些,都是重建設輕管理的思維下的產物。
2.3 城市路網重建設輕規劃
目前,很多城市里的交通問題是通過局部路段、道路交叉口的擁堵反應出來的。按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點,把這段道路拓寬,或在交叉口建立交,就能立竿見影的看到效果。但事實是,這種做法只能見效一小段時間,隨之而來的是更擁堵的路況。究其原因,是因為道路拓寬和建立交而提高的道路通勤能力和服務水平能吸引更多的交通參與者,促進了私人轎車的消費,公共交通也變得更加萎縮,使得本來的交通平衡被打破,出現了更嚴重的擁堵。
3 城市交通頂層設計的有利條件
近年,中央及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大部制改革。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組成部門減少至25個,這一信號標志著我國大部制改革正由上而下開始實施。在這次大部制改革中,把原來市政的部分工作也并入到交通部門統一管理,為城市交通的頂層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1 深化改革的需要
20世紀80年代中期,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都認識到改革不能總是摸索下去,所以,當時的決策層和經濟學家就提出了一個“頂層設計”的問題。只是當時不是叫做“頂層設計”,而叫目標模式。“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更加重視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是因為改革開始進入到深水區,進一步改革必定會觸動當前得利者的權力和利益,改革的阻力大增。
3.2 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2013年中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增長7.7%。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電子商務主導的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更對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城市交通的頂層設計步伐、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高交通運輸的服務水平是經濟發展必然的趨勢。
3.3 人民群眾出行需要
城市交通就是為人民群眾的出行服務,包括上下班、購物等。隨著城市化進程地加快,城市布局的調整,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出行已經無法用步行來完成,而需要使用到各種交通工具。因此,為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出行,需要城市的管理者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城市交通頂層設計,合理調整城市布局,有效規劃城市路網,優化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銜接。
3.4 交通檢測技術的發展
隨著交通檢測技術快速發展,非接觸式檢測技術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如視頻檢測技術、紅外線檢測技術、超聲波檢測技術、微波檢測技術,綜合應用非接觸式檢測技術的不需接觸、安裝靈活等優點,結合接觸式檢測技術的檢測精度高的優點,通過兩種技術的互補、組合優化和數據融合,從而實現對城市道路路網動態交通數據更全面與準確的檢測和識別。
4 結束語
城市交通頂層設計符合在當前國家提倡的建設環保節約型社會理念,在全局的角度看問題,通過城市交通各管理部門的相互溝通、積極參與聯動,以此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要比各管理部門自顧自地解決要更加合理,更加節約。這些年中國GDP數字的不斷增長,都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礎上的。在資源緊張、城市交通建設資金緊缺的今天,城市交通頂層設計能更好的節約資源,節省資金。
參考文獻
[1]柴干,朱蒼暉,沙海云.高速公路非接觸式交通檢測技術的應用研究[J].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9(01):22-27.
[2]廖紅衛.中國智能交通發展的思考[D].西南交通大學,2004.
[3]《21世紀經濟報道》編著.改革意見書: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