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珺
摘 要 環境監測工作是環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環境監測得出的數據信息,對于環保工作和污染防治、治理等工作都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對于國家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發揮著巨大的影響。文章結合當前我國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強化策略。
關鍵詞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強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4-0154-01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主要是根據相應的規章制度和技術要求,對監測得出的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以確保結果的真實性、真確性和科學性。一個完善的質量管理提下,需要對各個部門進行明確分工,并制定健全的管理流程程序,明確各自的職責。所以說,建立完善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是確保環境監測工作嚴謹性和科學性的前提。
環境監測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對環境中相關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及時了解環境的各項指標,并結合實際提出科學合理的環保決策,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1 環境監測質量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工業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創造出了大量的社會財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是,傳統粗獷型的經濟發展方式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高速發展,對于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是十分巨大的。而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的重要性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針對當前環境污染的現狀,對環境進行監測和管理,強化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參考和指導,確保環保工作的順利進行,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引起相關環境保護部門的重視。
2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現狀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針對環境監測工作,制定和頒布了相應的質量管理規范,對不同級別的環境監測單位的職責和工作范圍進行了明確規定,以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合理性和全面性、真實性,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但是,就實際應用來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在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與社會發展脫節,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無法完全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環境保護的需求。從整體方面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2.1 質量體系建設亟待完善
1)相關人員并沒有真正理解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意義,沒有從實際出發,導致體系建設中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疲于應對評審或者復審,將自身置于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
2)在體系建設中,盲目照搬先進的經驗,使得相關的規章制度缺乏實用性,沒有與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
3)適用性較差,沒有對崗位質量控制形成相應的指導,使得質量管理體系淪為形式。
2.2 制度建設存在滯后性
隨著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監測領域不斷增大,質量管理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進行完善,從而導致環境監測站在工作中沿用多年前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無法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
2.3 缺乏完善的體制機制
部分環境監測站對于質量管理工作重視不足,沒有設立獨立的質量控制部門,或者存在職能交叉的現象,使得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之間難以協調,缺乏完善的體制機制指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難以有效展開。
3 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環境問題與經濟問題已經成為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密不可分的問題,綠色發展理念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環境監測體系的基礎上。因此,為了保障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作用的充分發揮,要完善與環境監測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的強制執行力,確保環境監測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例如,可以利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環境監測機構的資質、人員資格、設備質量、監測標準等進行嚴格規范,并制定出相對統一的標準,切實保證質量管理的有效性。
3.2 縮短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路徑
可以結合區域內的實際情況,建立起國家和地方兩級管理體系,形成一個國家-區域-地方的短路徑管理模式,減少管理的中間環節,使得地方技術中心可以直接向國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部門負責,分級領導。這樣,可以有效縮短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路徑,通過國家級的技術中心,直接對區域和地方提供的環境監測數據的質量進行分析,對其工作成果進行評估,從而對地方環境監測的有效性和準確性進行衡量,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同時,可以定期對地方性的環境監測機構進行考核和審查,避免監測技術與實際需求的脫節。不僅如此,還可以充分利用相應的社會資源,進行技術的研發工作,不斷對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結合市場資源和條件,實現先進監測設備的快速應用,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3.3 對工作制度進行創新
從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環境監測機構都是根據國家規定的計量認證以及國家實驗室制定的標準,進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看似簡單,但是體現在具體工作中,是十分復雜的,不僅需要保證監測設備的準確性和監測過程的合理性,還需要確保監測方案和手段的科學性,選擇代表性強的監測位置,另外,也必須確保采用的完整性和樣品保存的規范性。在對數據進行處理后,需要確保得出的結論對環境質量管理具有良好的指導性。在這樣復雜的工作流程下,對環境監測的工作制度進行創新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對工作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另一方面,要建立靈活的反饋機制,以適應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環境問題,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環境保護中的基礎工作,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針對環境問題的實際需求,加強對于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創新,以加快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速度,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曹小紅.論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創新[J].科學與財富,2011(5):349-350.
[2]王麗寧.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研究[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3(1):44.
[3]冉啟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創新[J].華人時刊(下旬刊),2012(2):95.
[4]鄭重.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創新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2):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