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李麗霞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外語系,陜西 楊凌 712100)
被動語態是英語中一個很重要的語法項目,科技英語中廣泛使用被動語態。據英國利茲大學John Swales的統計,科技英語中的謂語動詞至少三分之一使用的是被動語態。因此,廣泛使用被動句已成了科技英語的特點之一。國內外學者對被動語態也不乏研究,Fischer(1999)和Palmer(1974)分別從起源和功能的角度對被動語態進行了研究;Siewier ska (1984)則對多種語言的被動語態進行了綜合性研究;國內的學者楊喬石(2003)、王俊華(2005)、王曉軍(2006)等主要對被動結構的語篇功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方媛媛和王文斌(2004),杜娟(2007)等對其信息焦點進行了探討。國內關于被動語態的研究大多只在理論層面上,且對科技英語被動語態的研究少之甚少,針對這一研究現狀,本文試圖通過對FAO農業英語的分析,觀察科技英語被動語態的使用情況。
本研究力圖自建FAO農業英語語料庫,它是農業英語語料庫下的一個子庫,并在此基礎之上開展農業英語被動語態的研究,此次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提高農林院校教師和學生對FAO農業科技英語語篇理解的準確性,有助于提高農林院校教師和學生的翻譯和寫作水平,對農業科技英語語法教學有一定的實踐價值:(1)將有助于填補學科專業語料庫的空白,豐富專門用途語料庫的研究內容;(2)可以為農業英語教學提供新途徑,對探索圍繞被動句型,以句法聯想為中心的農業英語句型學習有一定幫助作用;(3)有利于提高農林院校教師和學生的專業農業英語翻譯水平,對服務于歷年一次的國際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有重要意義,培養農業英語高水平人才,加快與世界農業科技接軌的步伐;(4)有利于提高農林院校教師和學生的論文寫作質量,進一步保障其在SCI等國際期刊的論文發表的成功率,提高學校的影響力,與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目標相呼應;(5)對探索解決目前存在的農業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推廣語料庫驅動型教學模式,順應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改革的熱潮,對提高農林院校農業專業英語教學水平具有實用價值。
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官方網站上的涉農新聞報道為文本來源自建FAO農業英語語料庫,文本選自其在2008年至2013年的農業新聞報道,涉及農業、畜牧業、生物科技、食品安全等18個農業新聞主題,語料庫總量為2749167個形符,共423篇。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是聯合國系統內最早的常設專門機構,其宗旨是提高人民的營養水平和生活標準,改進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改善農村和農民的經濟狀況,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并保證人類免于饑餓。其官方網站的新聞報道涉及方面廣,緊扣其工作重心,主要向全世界人民介紹當下的農業熱點和糧食問題,對于向欠發達地區推廣農業新技術和解決當地的糧食短缺問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政府有關農業、農村、農民方面的政策;農業生產實踐中的新發展、新發明、新成果;農業科研方面的新問題,新進展及新經驗;農業科技戰線上杰出的人物、事跡等;農業新技術推廣的新辦法、新途徑、效果及社會效益等。
將FAO農業英語語料庫作為觀察語料庫,并將開放的通用英語語料庫CLOB作為參考標準,即參照語料庫,使用Treetagger先將FAO進行詞性賦碼,以便書寫Powergrep檢索時要用到的正則表達式,由于英語中be+Ved的被動式占被動句的86.3%(Granger,1983)。其它的表被動的結構僅占13.7%,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只研究be+Ved的被動式,借助正則表達式S+_VBw*s(S+_[RX]w+s)*S+_VwNs,使用PowerGrep檢索兩個語料庫中被動態的使用情況 (梁茂成,李文中,許家金,2010)。
如表1所示,FAO農業英語語料庫中,總詞數共計2,749,167個,含433個被動語態,其每百萬詞的標準化頻數為1575;而在CLOB中,總詞數共計1,019,406個,含1517個被動語態,其每百萬詞的標準化頻數為1483,FAO農業英語語料庫中的被動語態現象明顯多于通用英語語料庫CLOB,這與已往研究結果一致,被動語態的大量使用是由于農業英語的客觀性決定。使用被動語態可以把所要論證、說明的問題放在句子的主語位置上,這樣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此外,被動語態比主動語態顯得更客觀(唐燕玲,2003;袁巧琦,2007)。

表1 FAO和CLOB被動語態總體分布差異表
為了證實,筆者觀察了FAO中被動語態的檢索結果,發現的確如此。例如:Emergency assistance is also needed to enable herders to feed their animals,此句省略了人稱主語,使用了Emergency assistance作主語,避免了作者作為施事者的責任,使得讀者相信研究結果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得出的,便于FAO的特定讀者群體——人民群眾響應政府號召,采取措施,促進農業事業的穩定發展。典型索引行見表2。

表2 FAO中被動語態的典型索引行
FAO的特定讀者群體——人民群眾關心的事物的現象、事實、特點,這就要求作者在遣詞造句中見物,不帶施動者的被動語態是被動結構的原型,這種被動結構事實上仍然暗含事件的實施者,即事件的促成有外力所致(熊學亮,王志軍,2002),當施動者由于特殊原因而被故意略去時,通常就隱含了作者的態度,一方面,作者不指出施動者,讓人覺得這是一種共識,不是某人的個人行為,使得讀者相信研究結果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得出的,便于民群眾響應政府號召,采取措施,促進農業事業的穩定發展;另一方面,作者避免出現施動者是為了擺脫責任,萬一消息泄露,可以不承擔責任,潛在的意思是消息提供給你,但我不承擔責任。
被動句的運用可以把交際者想要傳達的重要信息置于句末,使之成為信息焦點一而得到突出,在被動結構中,動作的承受者成了句子的主位,成了信息的出發點,動作的承受者得到了突顯,這時作者希望讀者關注動作的承受者,作者使用被動語態是為了強調動作承受者,如: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hickens have been infected by the disease in Vietnam,South Korea and Japan,這時作者強調的就是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hickens,家禽比 the disease in Vietnam,South Korea and Japan更能引起人民群眾的切膚之痛;更能引起他們對文章信息的關注;更能激起人民群眾對bird flu(禽流感)出現的恐懼。
關于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連貫性,不僅僅在科技英語中,在其他的文體中同樣如此。因為只有連貫,信息才可能一步步地向前推進。若不能做到如此,勢必給讀者造成思維上的混亂從而影響對文章的理解。被動句,作為一種信息重組的語用手段,在語篇的建構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編排順序,使語篇上下銜接、前后連貫,從而保證語篇的語義完整,章振邦(1999)指出:被動句的使用往往受上下文的支配,有時則是為了上下句緊密銜接而采用被動結構。FAO農業英語語篇中被動句的運用,起到了重組新舊信息的作用,實現了從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語言編碼原則,符合入們的認識規律,使整個語篇前后連貫,渾然一體。
[1]Fischer,O.1999.On the role played by iconicity in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C]//Marx,Nanny&Olga Fischer.Form Miming Meaning.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2]Palmer,F.R.1974.The English Verb[M].London:Longman Group Ltd.
[3]Siewierska,A.1984.The Passive:A Comparative Linguistic Analysis[M].London:Croom Helm.
[4]杜娟.英語帶施事的被動結構的新焦點觀[J].山東外語教學,2007(1).
[5]方媛媛,王文斌.再論英語被動句之焦點[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6).
[6]梁茂成,李文中,許家金.語料庫應用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7]唐燕玲.英語動詞被動語態的實質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5):17-19.
[8]王俊華.英語被動語態的語篇功能探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3).
[9]王曉軍.被動句的語篇功能和認知理據[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6(1).
[10]熊學亮,王志軍.被動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語研究,2002(1).
[11]楊喬石.英語被動句的語篇功能[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2).
[12]袁巧琦.學術用途英語:概念、教學和語言特點[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75-78.
[13]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3 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