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金芬
(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校女生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的相關性研究
傅金芬
(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以高校女生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的相關性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測試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探討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研究表明:高校女生的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具有負相關關系;當BMI超出正常范圍時,隨著BMI的不斷增大,其心血管系統機能隨之減弱。
高校女生;BMI指數;臺階測試;心血管系統機能
從近幾年對大學生體質調查中發現,女生BMI肥胖率及超重率呈上升趨勢[1]。肥胖不僅會給女生的心理健康帶來極大的困擾,同時也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生理疾病。尤其是由肥胖所引起的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系統疾病問題尤為突出[2-3]。流行病學認為,肥胖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會進一步加快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生與惡化[4]。因此,本研究通過臺階試驗對高校女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進行測試,目的是探求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之間的相關關系,以便為今后大學生體質健康的評價與干預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以高校女生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的相關性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浙江大學、杭州師范大學2所高校中的194名女生作為測試對象(剔除重要臟器慢性病和殘障患者),其中偏瘦體重49人,正常體重47人,超重體重50人,肥胖體重48人,年齡為18~20歲。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BMI、心血管系統方面的相關文獻203篇,閱讀《心血管系統疾病》、《心血管病理生理學》等4本心血管系統方面的專著,為本研究的開展奠定理論基礎。
1.2.2 測試法 BMI測試:測量所選女生的身高、體重測量值,利用體質指數公式:BMI=體重(kg) /身高2(m)計算BMI值,并根據BMI分類理論將其分為體重偏瘦、正常、超重、肥胖4個體質類型。體質類型1:BMI<18.5屬于偏瘦;體質類型2:18.5≤BMI≤23.9屬于正常;體質類型3:24≤BMI≤27.9屬于超重;體質類型4:BMI≥28屬于肥胖。
臺階試驗:采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臺階測試的指標、方法。臺階試驗主要測試的是學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測試方法如下: 測驗前測定被測試者安靜時的脈搏,然后做輕度的準備活動后,被測試者在一定的臺階高度上按節拍器的節律做踏臺上、下運動,連續做3 min,做完后立刻坐在椅子上測量運動結束后的1~1.5 min、2~2.5 min、3~3.5 min的3次脈搏數,并用公式求得評定指數,臺階試驗指數值越大,機體的心血管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
1.2.3 建立數據庫 將所選樣本的194名女大學生的體質測試數據錄入計算機,構建體質指標研究數據庫(表1)。

表1 高校女大學生體質測試數據一覽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由于數據BMI與臺階試驗成績呈非正態分布(W=0.949、P=0.000;W=0.932、P=0.000),因此選擇克魯斯卡爾—華利斯法對不同BMI類型高校女生的臺階試驗成績進行分析,選擇曼尼—惠特尼U檢驗法對不同BMI類型高校女生的臺階試驗成績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進行分析。
2.1 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Shapiro—Wilk方法將BMI與臺階試驗成績及分組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選用Spearman對BMI與臺階試驗成績進行相關性檢驗。
表2、3結果顯示:不同BMI類型高校女生的臺階試驗成績呈非正態分布(W=0.948、P=0.031;W=0.876、P=0.000;W=0.882、P=0.000;W=0.789、P=0.000)。BMI與臺階試驗指數具有相關性:R(194)=-0.525,P=0.000<0.01;相關的方向呈負值,表明BMI大臺階指數就小。由此可得,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存在負相關性,BMI大的女生其心血管系統機能則差。與蘭健、于立博等學者所持的當BMI超出正常范圍時,BMI的大小與心血管系統機能成反比、與發生心血系統疾病的概率成正比的觀點一致[5-7]。表明BMI大的人群,心血管系統機能相對較差,發生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概率也相對較高。

表2 BMI、臺階測試數據的正態性及相關性檢驗

表3 不同BMI類型高校女生與其臺階測試成績的正態性檢驗
2.2 高校女生不同BMI類型的心血管系統機能比較分析 依據表2對高校女生不同BMI及臺階試驗數據的檢驗結果,采用克魯斯卡爾—華利斯(Kruskal Wallis)檢驗法對高校女生不同BMI類型的臺階指數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進行分析。

表4 不同BMI類型高校女生臺階試驗成績的有序值比較分析
表4結果顯示:X2=34.956,df=3,P=0.000<0.01,說明不同BMI類型高校女生的臺階試驗成績的有序值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女生臺階試驗成績有序值偏瘦組均值排序為96.66;正常組均值排序為135.79;超重組均值排序為88.86;肥胖組均值排序為69.86。由此可得,BMI屬于正常范圍的女生的臺階試驗成績明顯要高于其他3組,偏瘦組、超重組次之,肥胖組的成績最差。因此肥胖、超重、偏瘦組的心血管系統機能也同樣弱于正常組。
2.3 不同BMI類型臺階試驗項目成績的比較分析 本研究采用曼—惠特尼U檢驗法 (Mann-Whitney U-Test)對不同BMI類型對于高校女生的臺階試驗成績的有序值的影響是否存在顯著統計差異進行分析。
表5結果顯示:偏瘦與正常(1~2)組U=556.000,P=0.000<0.01;偏瘦與肥胖(1~4)組U=755.500,P=0.002<0.01;正常與超重(2~3)組U=588.000,P=0.000<0.01;正常與肥胖(2~4)組U=511.000,P=0.000<0.01;超重與肥胖(3~4)U=911.000,P=0.037<0.01;表明除了偏瘦與超重(1~3)組,其他組別之間都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在偏瘦組與正常組、超重組、肥胖組的臺階試驗成績的比較中,正常組的均值排序為61.17,優于偏瘦組的均值排序36.35,偏瘦組的均值排序為52.73,優于超重組的均值排序47.32,偏瘦組的均值排序為57.58,優于肥胖組均值排序40.24;在正常組與超重組、肥胖組的臺階試驗成績的比較中,正常組的均值排序為61.49,優于超重均值排序37.26,正常組的均值排序為61.13,優于肥胖組的均值排序35.15;在超重組與肥胖組的臺階試驗成績的比較中,超重組的均值排序為55.28,優于肥胖組的均值排序43.48。綜上可得:正常組的心血管系統機能狀況要明顯優于其他3組,偏瘦組、超重組次之,肥胖組最差。這與前人研究的BMI處于正常值以內的人群與偏瘦、超重、肥胖人群相比,其心血管系統機能要明顯好于其他3組[8]。

表5 不同BMI類型間臺階試驗成績的比較
本研究對高校女生的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發現,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當BMI超出正常范圍時,其心血管系統機能呈現下降趨勢,BMI越大,其心血管系統機能越差。且不同BMI類型女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存在差異性,體現正常女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最好,偏瘦、超重女生次之,肥胖女生的心血管系統機能最差。由此表明,不合理的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已經造成了當今相當數量的學生出現偏瘦、超重或肥胖的現象。BMI的大小不僅影響人體心血管系統機能,同時也直接關系到人體的身體素質變化和體質健康狀況。本研究結果與遲化、孫茂森、柏楊等學者認為BMI與心肺機能、有氧能力等對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且BMI越大對其機能影響越顯著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9-11]。其原因在于肥胖、超重者肺的氣體交換和對氧的利用率比BMI正常者相對較差,耗氧量相對較多,因此在耐力運動中很容易出現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滯留的現象。
4.1 結論 高校女生的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具有負相關關系;當BMI超出正常范圍時,隨著BMI的不斷增大,心血管系統機能隨之減弱,尤其是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心血管系統機能較偏瘦、正常人群水平較弱。
4.2 建議 鑒于BMI與心血管系統機能之間的相關關系,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自身身體狀況,用BMI來預測自身的心血管系統機能,將BMI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降低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針對BMI異常的女生,建議改善個人的生活習慣、調整作息規律、均衡膳食結構,偏瘦女生可以適當增加食物攝入量、提高營養;超重或肥胖女生,要適當減少食物攝入量。同時,還要堅持日常體育鍛煉,盡量選擇長時間、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項目,例如有氧健身操、瑜伽、健身氣功等女生偏愛的運動項目對心血管系統機能的提高均有較好的效果。
[1] 陳冬平,李培靜.高校女大學生肥胖度的調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1): 7-8.
[2] 董少霞,楊華英,王曉波,等.大學生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現狀調查[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3,11(3):132-134.
[3] 沈曄.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與BMI結合研究的發展動態[J]. 當代體育科技,2014(2):158-159.
[4] 李曉玲.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研究現狀[J].現代臨床醫學,2007,33(4):314-315.
[5] 蘭健,王大川.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與BMI值分布特征分析[J].高等函授學報,2010,23(3):55-57.
[6] 于立博,龔建福,劉繼文.不同年齡段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素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82-83.
[7] 李林中.兒童肥胖與代謝綜合征[J].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6,33(5):270-274.
[8] 王少春,聞一平.不同BMI等級大學生間身體素質的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5):72-74.
[9] 遲化,姜志強.按BMI指數分級評定肥胖大學生長跑成績的研究-以吉林大學為例[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2):73-75.
[10] 孫茂森,強梅,邢玉梅,等.兒童肥胖對機能素質發育的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1994,10(12):539-541.
[11] 柏楊,顧新紅,倪偉.BMI異常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2):40-43.
Research on Relevancy of University Female Student BMI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Function
FU Jin-f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Taking relevancy of university female student BMI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function as research objects,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testing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thesis discusses of both objects. Research shows: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female student BMI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function. When BMI exceeds normal rang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unction weakens with increase of BMI.
university female student; BMI; step test; cardiovascular system function
G804.3
A
1004-7662(2014 )08-0090-03
2014-05-08
傅金芬,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