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興萍 李月臣 馮維波 汪言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以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高校地理專業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等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時代的需求,通過剖析高校地理實驗教學面臨的嚴峻形勢,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高校地理實驗教學嚴峻形勢對策地理學是一門傳統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是研究各種地理現象(包括自然地理現象與人文地理現象)的特征、成因、分布規律及其相互作用與人地關系的學科,既具有綜合性,又具有地域性,既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廣的應用空間。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以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高校地理專業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等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時代的需求,面臨著較大的挑戰,所培養的地理人才質量也呈下降趨勢。其中,地理科學實驗教學顯得尤為突出,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高校地理實驗教學面臨的嚴峻形勢
1.地理學科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中呈弱化趨勢
隨著學分制度的推行,新實行的本科教學方案的總學時在減少,各個專業又新開設了一些專業,加之英語、政治、數學等公共課學時數的增加,致使某些傳統專業課的學時數大大減少。
2.各門地理課程實驗之間的關聯性在減弱
地理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包括水(文)、土(壤)、氣(侯)、生(物)、地質地貌、工農業、交通商業等各種地理要素的實驗實習,但很多老師疲于科研壓力,很少加強各學科實驗的合作。導致學生的知識不完整,一知半解,沒有樹立完整的地理學思維觀。
3.驗證性實驗偏多,而設計綜合性性、研究創新性實驗偏少
在實驗教學課程設置中,絕大多數為驗證性實驗,如觀測類(天文觀測、氣象觀測),分析解讀類(傳統的土壤成分分析、辨認植物種類),地圖專題地圖的制作而設計綜合性性、研究創新性實驗偏少,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難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比較落后,跟不上現代科學的時代發展
實驗教學內容簡單、陳舊。在前面所述的課時大量壓縮的情況下,在實驗教學中,絕大多數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如在地圖學實驗中,由于課時有限,老師布置學生手工繪制地圖之后,難以讓學生進行GIS制圖。但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不讓學生體會GIS(地理信息系統)制圖的話,對學生學習地圖學來講,無疑是個遺憾。
5.室內實驗與室外(野外)實習的聯系程度不夠緊密
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環境)是地理科學最廣闊的實驗場所,野外實習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然而,在實驗教學課程設置上,沒有很好地把室內實驗與室外(野外)實習有機地整合起來,各自為政,缺乏聯系,如學生在實驗室認識的某種巖石或礦物,到了野外就不認識了。
6.實驗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學院領導重視不夠
實驗室與管理體制不完善,開放程度不夠,實驗設備陳舊,教學儀器數量有限,設備利用率較低。
7.地理學科沒有把研究與實驗教學完全結合起來
實驗和科學研究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實驗教學是科研的基礎,科研反哺實驗教學。大部分地方高校,在科研實力不是很強的情況下,實驗僅僅是教學的一個附屬品。在國外的很多大學,教授的實驗經費充足,教授常常會用錢雇幾個本科學生來幫自己做實驗,搞科研。學生在實驗和科研的結合下,才能真正做好實驗,才能真正體驗實驗的作用和魅力。
二、高校地理實驗教學采取的對策
1.尊重地理學科特點,加強實驗間的整合,建立科學規范的實驗教學體系
將各門有聯系的地理實驗課程進行整合,可以將植物—土壤實驗整合,氣象-植物-土壤實驗整合模式,氣象-水文-植物-土壤實驗整合模式,天象-氣象實驗整合模式以及地圖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實驗整合模式。將室內實驗與野外實習進行整合,如植物室內實驗與植物野外實習整合,土壤市內實驗與野外實習整合,地質室內實驗與野外實習整合,水文市內實驗與野外實習整合。將校內與校外地理科學實驗教學整合,要加強學校、科研單位、政府機關、企業等多層次合作,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有所獲。
比如,將測量學、地圖學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整合實習,有利于學生對三門學科的深入理解,也利于三者有機結合。實驗設計如下:
(1)全面了解小區域白紙測圖的全過程,每組測繪圖幅為20×20cm2比例尺為1:1000的地形圖(或地物圖)一張。
(2)了解全站儀測距測角及經緯儀等儀器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3)回顧幾何圖形法、方格法、平行線法、求積儀法、計算機法等方法計算操場面積的大小。
(4)運用Arcgis軟件對所測量事物在電腦上繪制出來,并用標準成圖方法成圖打印出來,提交。
實習結束,每人交實習報告一份。
2.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增加設計性實驗項目
人才培養模式是要加強創新性人才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環節應該時刻為這個培養目標服務。在實驗教學中,除了開展一些基礎的、驗證性的實驗教學環節以外,還要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自主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設計性實驗教學環節,學生主導,老師只能提建設性的意見。
3.增強領導責任意識,加強實驗的軟硬件建設
1992年第20號令的要求是要搞好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保證實驗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因此,根據這個要求,領導首先要重視,完善相應的實驗管理制度。提高實驗人員的素質,一是加強現有實驗人員的進修,二是調動高職稱教師加入實驗教學工作,三是引進碩士以上專業技術實驗人員。改善實驗辦學條件,一是場地的改善,二是實驗器材的改善。同時加強各校實驗教學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辦學水準。
4.積極倡導科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實戰中提高實驗和科研水平
要積極鼓勵老師將課題融入到實驗教學環節中,起到雙贏效果。老師將自己的科研項目結合實驗教學需求,讓學生進行操作,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教學成效更顯著。
5.實行實驗室開放制度
現行很多高校實驗室開放力度不夠,甚至有好多實驗室基本是上課開放,不上課就處于關閉狀態。實驗設備使用率低,不利于學生人才的培養。高校應該加強實驗室開放制度的建設,這種開放不僅限于本學院、本學校,甚至有些設施可以對校外開放,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市民的文化素質也是一種提高。
參考文獻:
[1]劉修軍.高師地理實驗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19(3):74-75.
[2]趙敬民,彭淑貞,楊炯.地理科學專業(教師教育)實踐教學內容優化研究[J].高教論壇,2011,2(2):50-53.
[3]王鈺菲.關于我校地理科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專家論壇.
[4]趙華龍.地理科學專業地圖學實驗教學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2(50):145-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