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通過對霍山縣農業品牌建設的調研,針對農業品牌建設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為推進霍山縣農業品牌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霍山縣;農業品牌建設;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1-02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201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證人們對產品質量的信心”,為我們加強農產品質量、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堅定了信心,提供了強大動力。
霍山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國家生態縣,境內優質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知名的毛竹之鄉、茶葉之鄉、中藥材之鄉、油茶之鄉、百合之鄉、蠶桑之鄉,現已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73 000hm2,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7家、市級60家,發展品牌農業條件得天獨厚,潛力巨大。近年來,該縣高度重視品牌農業建設,高舉生態立縣大旗,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戰略,以產業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場,品牌農業發展成效顯著。目前,已建設綠色茶葉基地6 735hm2、綠色水稻基地7 000hm2、綠色百合基地3 500hm2、綠色油茶基地3 300hm2、無公害蔬菜基地3 700hm2,全縣茶園通過全國綠色食品飲料(茶葉)基地縣認證,大別山綠色商城茶葉批發市場獲國家首批“綠色市場”認證,打造了霍山黃芽、霍山石斛、迎駕貢酒、漫水河百合、霍山鰻魚、霍山黑毛豬等一批名氣較大、市場美譽度高的農產品品牌,擁有中華老字號1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個、國家著名商標2個、安徽名牌農產品4個、安徽名牌產品15個、安徽省著名商標12個、農業三品認證55個,品牌農業發展勢頭強勁,提高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該縣農業品牌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著自主品牌較少、品牌影響不夠大、品牌保護意識不強、品牌魚龍混雜、品牌效益不夠顯著等問題,這也是當前品牌農業發展的共性問題。筆者認為,建設品牌農業,重點要面向消費人群,研究消費心理,滿足消費需求,潛心研發高中低端不同層次的農產品,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要加大品牌培育和保護力度,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霍山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建議要打好以下3張牌。
1 抓質量,打基礎,打造大眾品牌
面向普通消費人群,主要是生產糧食、蔬菜、畜禽、水產品等人民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走親民、平民路線,建好基地、擴大規模、提升質量,做好做實民生工程,不斷豐富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
1.1 抓規模化 結合該縣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區域發展規劃,按照龍頭企業加工及市場需求,選準主導產業,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和政策導向,抓好諸佛庵“一竹三筍”、漫水河百合、佛磨白三大水庫有機魚等鄉鎮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壯大產業規模,培育主打產品。
1.2 抓標準化 圍繞主導產業,建立保護區,霍山黃芽建立烏米尖、金雞山、金竹坪、上谷等4個核心保護區,霍山石斛建立里山區核心保護區,保護區內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技術規范,推廣國際通用的“良好農業操作規范”,建立從“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1.3 抓市場化 加強大別山綠色商城、大化坪茶葉、太平畈中藥材、漫水河百合、單龍寺香草茶街等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打造市場品牌,促進產品流通。大力發展農村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直供直銷和電子商務網絡,促進品牌優勢向經濟優勢的快速轉化。
2 抓龍頭,育主體,打造國際品牌
面向中端消費市場,主要是發展竹制品、繭絲綢、烤鰻等農副產品加工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走國際化路線,打造國際知名品牌,推動農業出口創匯。
2.1 政府搭平臺 強化政府引導,建立統一的行業準入標準、生產操作規程、質量安全保障措施、經營行為規范等行業規則,建立地域性農產品品牌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實行企業出口產品衛生注冊制度和國際認證,推進農產品檢測結果國際互認。
2.2 龍頭唱主角 按照“高起點、專業化、外向型”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戶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利益聯接,達到一個產業有一個以上龍頭企業對接,一個龍頭企業創一個以上知名品牌;
2.3 念好生態經 加快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大力發展生態綠色經濟,加快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積極推廣科學施肥、安全用藥、綠色防控、農田節水等清潔生產技術,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加強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強化農業資源養護,著力打造生態農產品品牌。
3 抓投入,重保護,打造高端品牌
面向高消費人群,重點發展霍山石斛、霍山黃芽、霍山鰻魚等高端產品,培育高端品牌,提升產品價值,提高品牌效益。
(1)在投入上,制定激勵扶持政策,建立品牌農業發展專項補助資金,扶持企業、大戶創建品牌,同時做好整合品牌、宣傳品牌、保護品牌等工作。
(2)在推廣上,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加大主導品牌宣傳力度,借鑒“迎駕”品牌打造經驗,適時上央視宣傳霍山石斛、霍山黃芽等知名品牌,使其成長為全國性品牌,加快龍華“國雅”品牌、源牌“絲儂”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3)在科技上,大力推進農業企業技術創新,加快引進和應用各種先進設備、工藝、技術和管理,開拓和發展深加工產品,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霍山石斛發展要加大顆粒、膠囊、精粉、浸膏等產品的研制和開發力度,適應不同的高端消費市場。霍山黃芽要遠學西湖龍井、云南普洱,近學安吉白茶、石臺霧里青、六安瓜片等發展模式,依托大企業、大品牌,加大包裝、銷售方面研究力度,提高機械化制茶水平,開發飲料茶、食品茶等多元化系列產品,推陳出新,保證產品賣得出、價格上得去、品牌效益好。
(4)在文化資源保護上,要深挖潛力,霍山石斛要立足博大精深的中華醫藥文化,借助吳邦國委員長視察的契機,借力發力,借勢上勢,加快發展,全力打造“中華瑰寶、霍山石斛”大品牌。霍山黃芽要挖掘歷史資源,彰顯文化底蘊,增加產品內涵,發展高端茶葉,更大限度地提升品牌價值。要積極爭取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示范區,通過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市場等手段,積極營造有利于品牌發展的市場、政策、法制環境,集中力量培育、發展、扶持、宣傳和保護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知名品牌,促進產品、產業優化升級,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增強綜合競爭力,努力實現品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