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中國總理李克強日前在人大會議上宣布,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在7.5%左右,達世界主要經濟強國中的最高水平,同時強調經濟增長不會阻礙改革。
李克強的講話字斟句酌,表明了北京是在仔細思考后得出與去年持平的預測數字。即使是在創造就業機會和社會財富的時期,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力求將改革從金融領域拓展到環境領域。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經濟以兩位數的速度迅速增長,使數百萬人脫離貧困,但同時污染了空氣和水資源,也讓國家背負了沉重的債務。中國正試圖改弦更張,調整自身經濟。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面對精心挑選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李克強做出本屆政府的首份工作報告,“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
李克強曾表示將努力杜絕這樣一種心態:不顧一切推動經濟增長。而正是這種做法助長了地方債務、浪費性支出和嚴重霧霾。多年以來,各級政府官員遵守著“保八”這一最高準則,即竭盡所能確保8%的增長目標。8%的經濟增速被認為是必要的最低水平,將為從農村遷徙到城市的大量人口制造足夠就業機會,并保持社會穩定。
中國的經濟規劃師發改委表示,為了協助經濟轉型,政府將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定為17.5%,是12年來的最低值。投資是中國經濟的最大推動力。去年的投資增長率為19.7%,超過了既定的18%的增長目標,占據了整體經濟7.7%的增長中的一大半。
發改委旗下一家研究所的研究員宋立分析認為,去年年末公布的經濟舉措將帶來“改革紅利”,加上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的趨勢明顯,這意味著“全年7.5%左右預期目標是有保障的”。
其他人沒有那么樂觀。一些分析人士稱,中國拒絕降低7.5%的增長預期的行為顯示出了中國已決定結束過去經濟增長模式的態度。這意味著北京可能不會像預期的那樣進行激進的改革。
“盡管政府明顯想要推行有意義的改革措施,我們能否在2014年獲得‘改革紅利還是未知數,”渣打銀行駐香港的大中華區研究負責人王志浩在一封郵件中表示,“相比之下,信貸增長的減緩將拖累經濟增長,而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復蘇似乎也正在放緩。因此,我認為,要達到7.5%的增速實際上很難。”
但如果你是一名對中國語境有深入了解的投資者或商人,那么可以得知,7.5%的增速可能提供了一種這個世界上難得的確定性。正如經典電影《十誡》中的臺詞:“既然寫了,就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