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時,時任英國首相的內維爾·張伯倫決定不采取任何行動,聲稱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我們所知甚少的遙遠國度”。意在“收復失地”和復仇的納粹政權以保衛德裔少數民族為由,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此舉與弗拉基米爾·普京吞并克里米亞有著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俄羅斯總統正以保護俄羅斯族為名,行恢復俄羅斯帝國之實。被趕下臺的烏克蘭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甚至表示:“我想問問西方那些庇護黑暗勢力的人們:你們瞎了嗎?你們忘記什么是法西斯主義了嗎?”我真的希望我們沒有忘記。
西方不會與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開戰。但悍然吞并較小國家的部分領土,是對歐洲在二戰后建立的秩序的嚴重破壞。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說得沒錯:俄羅斯已付之于“叢林法則”。我們不能對這起吞并事件坐視不理。讓這件事成為一個先例太危險了。
一些人辯稱,西方讓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出去,已經制造了先例。但那是對塞爾維亞野蠻行為的回應。克里米亞沒有發生那樣的事情。此外,也沒有任何西方大國吞并科索沃。將塞爾維亞在科索沃的所作所為與已被世人遺忘的俄羅斯在車臣的野蠻行為相提并論,可能更為貼切。
俄羅斯抱怨稱,北約擴張至俄羅斯邊境令其忍無可忍。但北約并不吞并任何國家。而俄羅斯的行為促使其昔日的附庸國渴望加入北約。現在俄羅斯人或許應該問問自己:過去沐浴在他們領導之下的人民,為何現在要針對他們加強國防?
普京讓俄羅斯恢復了威權統治,這是一個意在“收復失地”和復仇的政權。這一點令人沮喪,但現實如此。西方必須團結起來做出回應。
如今西方與俄羅斯關系的根本要點是,與當年的蘇聯相比,現在的俄羅斯實力相對較弱,與西方的經貿往來相對更為密切。這給了俄羅斯對付我們的武器,但也給俄羅斯帶來脆弱環節。
那么,應該如何管理西方與俄羅斯的關系?答案是胡蘿卜加大棒。
先從烏克蘭說起。這個國家趕走了一個掠奪成性的強盜總統。西方不應接受“法西斯分子”造成這種局面的謊言。但西方應當宣示,如果俄羅斯不去威脅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西方就不會提出與烏克蘭結成防務同盟。首要事項必須是實現烏克蘭的經濟穩定。至于俄羅斯是否認為這符合它的利益,取決于在俄羅斯看來,一個穩定、繁榮和民主的烏克蘭是可取的,還是一個威脅?
烏克蘭代總統亞歷山大·圖爾奇諾夫表示:“克里姆林宮最擔心的是烏克蘭成為一個民主的、成功而繁榮的歐洲國家,而這正是我們現在努力打造的……這也是他們采取敵意行動的真正動機。”
圖爾奇諾夫說的話恐怕是對的。然而,若有俄羅斯的合作,烏克蘭實現經濟穩定就會容易得多:在截至2013年10月的12個月里,烏克蘭對俄羅斯的出口占其總出口的24%,同時該國30%的進口來自俄羅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最大的能源供應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今年4月就烏克蘭援助項目成功達成一致的可能性感到樂觀。無論克里米亞在政治上多么舉足輕重,它在經濟上只占烏克蘭經濟總量的4%。IMF正確地擔心格里夫亞(烏克蘭貨幣——譯者注)被高估——富人和權貴們借此打折購買外國資產。但鑒于去年烏克蘭經常賬戶赤字高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以及外匯儲備崩潰,格里夫亞匯率正出現大勢所趨的糾正。最大的問題很可能是,任何項目都必須對下一屆政府具有約束力。一個附帶明確條件、分期分批支付到位的援助項目,將是做到這一點的最佳方式。
在這里,有必要在“緊急事項”和“至關重要的事項”之間作出區分。穩定經濟和修正巨大的價格扭曲是緊急的,包括讓烏克蘭不堪重負的較低的天然氣價格,腐敗官員從中獲得的益處遠遠超過窮人。推行深層次的制度改革則是至關重要的。烏克蘭擁有第三個、也可能是最后一個機會(前兩個機會分別是1991年獨立和2005年橙色革命)來實現波蘭所取得的成就。正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安德斯·阿斯倫德(Anders Aslund)所言,烏克蘭必須迅速加大經濟開放度和提高經濟競爭力,并打造一個更透明、更接受問責的政府。簽署歐盟聯系國協定(EU association agreement)將有所幫助。清除腐敗積弊必須是獲得所需援助的條件。
一個成功的烏克蘭無疑是對俄羅斯復仇主義的最佳還擊。從邏輯上講,我看不出它不可行的任何理由。但在這一判斷的基礎上,我可以預見到兩種可能出現的情況。
第一個可能是,俄羅斯將致力于破壞這種機會,比如讓烏克蘭分裂,或者尋求征服烏克蘭。對此,答案是讓俄羅斯成為西方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眼中的賤民國家。確實很少有國家準備泰然接受此類行為。不讓軍事征服橫行的世界死灰復燃——這種愿望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第二個可能是,西方(最重要的是歐洲)將在與莫斯科打交道時過于膽怯。主要原因(盡管不是唯一原因)是,俄羅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源供應國。天然氣是關鍵的大宗商品,因為它的貿易便利程度遠遠不及石油和煤炭。2011年,歐盟進口的天然氣30%來自俄羅斯。但如果人們考慮到歐洲自身的天然氣產量,以及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那么俄羅斯供應的能源很可能不會遠遠超出歐盟能源需求總量的5%。歐盟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能夠放棄這些能源嗎?答案必然是肯定的,盡管它或許不得不反思一些受歡迎的政策,比如關閉核電站,同時美國將不得不考慮對歐盟出口天然氣。
西方不能佯稱,烏克蘭是“一個我們所知甚少的遙遠國度”。烏克蘭的今天可能是歐盟的明天。即便從其自身利益來說,俄羅斯意在“收復失地”的復仇主義也必須被制止。一個穩定而民主的烏克蘭不會損害俄羅斯真正的較長期利益。我們的出發點必須是幫助烏克蘭,最好是取得俄羅斯的合作,但如果必要的話也可以不要它的合作。這并不容易,但它將是值得的。
烏克蘭危機大事表
2014/11/21
楊努科維奇宣布放棄與歐盟的貿易協定,以尋求與莫斯科進行更緊密的合作。
2014/12/01
大約30萬人在基輔的獨立廣場抗議示威,市政廳被示威者奪取。
2014/12/16
反示威法通過,很快被譴責為“暴政”。
2014/12/17
俄國總統普京宣布,計劃購買150億美元的烏克蘭政府債券,并降低烏克蘭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的價格。
2014/01/22
兩名示威者遭槍擊而死。
2014/01/28
烏克蘭總理尼古拉·阿扎羅夫辭職,議會廢除反示威法。
2014/01/29
新法案通過,保證只要被示威者撤出他們占領的政府建筑,就特赦此前已經被捕的示威者。
2014/02/16
反對派活動家結束了對基輔市政廳的占領。作為交換,234名被捕的示威者得到釋放。
2014/02/18
街頭沖突越來越嚴重,造成至少18人死亡。議會暫停通過憲法改革后,示威者奪回政府建筑。
2014/02/20
雙方宣布休戰后數小時內沖突便重新爆發。政府的狙擊手從屋頂射擊示威者,結果一天之內超過70人死亡。
2014/02/21
抗議領袖、政府反對派和楊努科維奇達成協議組建新政府。楊努科維奇逃離基輔。
2014/02/22
烏克蘭政客投票令楊努科維奇下臺。季莫申科走出監獄,在基輔向示威者演講。總統選舉被確定在3月25日。
2014/02/23
烏克蘭議會把總統權力指派給議會新發言人、季莫申科的盟友圖爾其諾夫。克里米亞有人抗議基輔新政府。
2014/02/24
烏克蘭臨時政府頒布了楊努科維奇的逮捕令。
2014/02/25
隨著克里米亞地區繼續集會,親俄人士查利被任命為塞瓦斯托波爾的事實上的市長。
2014/02/26
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在聲援基輔新政府時與親俄示威者發生沖突。圖爾奇諾夫宣布解散防暴警察部隊“金雕”。俄羅斯邊境部隊進入警戒狀態,并開始演習。
2014/02/27
親俄武裝人員占領了克里米亞的政府建筑。克里米亞議會決定在3月25日舉行全民公決,以決定該地區的政治地位。楊努科維奇在俄羅斯得到庇護。
2014/02/28
身份不明的武裝人員占領了辛菲羅波爾國際機場和塞瓦斯托波爾的軍用機場。烏克蘭政府指責俄羅斯發動侵略。美國警告俄羅斯不要武裝干涉烏克蘭。楊努科維奇在俄羅斯公開路面。莫斯科聲稱,在克里米亞的軍事行動旨在保護其在黑海的艦隊,因此不違反協議。
2014/03/01
俄國上議院批準了普京的要求,允許在克里米亞用兵。
2014/03/02
一隊俄國軍隊挺進克里米亞的首府地區。烏克蘭新總理阿爾謝尼·亞采紐克稱,他的祖國正處在“災難的邊緣”,并指責俄羅斯向烏克蘭宣戰。
2014/03/03
北約稱俄羅斯威脅到了歐洲的和平與安全。俄羅斯反擊稱北約的論調無益于地區的穩定。俄羅斯黑海艦隊告知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駐扎的烏克蘭海軍,如不投降就將面臨軍事襲擊。
2014/03/04
普京公開對烏克蘭危機作出回應,稱俄羅斯保留在東烏克蘭地區采取一切手段保護俄羅斯公民的權力。
2014/03/05
美國國務卿克里尋求舉行俄烏兩國外交部長的面對面會談。俄國外交部長拒絕。與此同時,北約宣布要對與俄羅斯的合作進行評估。歐洲安全與合作委員會派遣35名非武裝軍人到烏克蘭,“通過調查進行客觀評估”。
2014/03/06
美國宣布對一些俄羅斯人和克里米亞人發布簽證限制,稱他們“威脅到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與此同時,克里米亞議會全票通過加入俄羅斯。
2014/03/07
烏克蘭提出與俄羅斯討論克里米亞問題,前提是克里姆林宮立刻撤軍。同時,俄國政客接見克里米亞代表團,表達了對該地區加入俄羅斯的支持。
2014/03/09
亞采紐克表示,烏克蘭不會向俄羅斯讓出“一寸土地”。
2014/03/10
北約宣布,將開始在波蘭和羅馬尼亞上空進行偵察飛行,以監控烏克蘭的局勢。
2014/03/11
歐盟提議了一套貿易自由化措施,以提振烏克蘭經濟。克里米亞地方議會通過了一份“獨立宣言”。
2014/03/12
奧巴馬在白宮會見亞采紐克,以示對烏克蘭新政府的支持,并宣布美國“完全抵制”克里米亞公投。
2014/03/13
德國總理默克爾警告莫斯科,其行動可能導致長期的“大規模”經濟和政治破壞。烏克蘭招募志愿者以“保家衛國”。克里米亞韃靼人領袖穆斯塔法·杰米列夫號召抵制公投,并呼吁北約干預以避免“屠殺”。
2014/03/14
俄國外交和美國國務卿在倫敦的談判失敗。美國威脅如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將遭到制裁。
2014/03/15
聯合國安理會成員進行表決,大部分成員支持譴責克里米亞公投并認定其非法。俄國否決了提案,中國則選擇棄權。有報告指俄軍進入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內陸之間的東南地區。
2014/03/16
克里米亞公投部分結果顯示,95%的選民支持加入俄羅斯。
2014/03/17
美國和歐洲宣布對涉及克里米亞吞并的人員進行簽證限制,并凍結他們的財產。普京簽署法案,承認克里米亞是獨立國家。當地領袖表示,烏克蘭軍隊要么效忠克里米亞,要么就應撤走。
2014/03/18
普京簽署協議,將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基輔稱沖突已經達到了“軍事階段”,一名烏克蘭士兵被襲擊塞瓦斯托波爾軍事基地的槍手射殺。克里米亞親俄羅斯的警察部門稱,一名當地自衛部隊的成員也在同一事件上被殺。
2014/03/19
親俄活動家不流血地占領了塞瓦斯托波爾的軍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