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婧
摘 要:正面教育是班級教育管理的重要原則和方法,激勵的教育方法作為正面教育的重要組成,起到促進學生成才的作用。在班級管理中運用激勵的方法,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熱愛學生,寬嚴結合。
關鍵詞:德育;正面教育;激勵;成才
激勵教育是正面教育的一部分,所謂正面教育,就是用令人信服的真理,用生動具體的事實去激勵、影響學生。激勵教育也就是通過設置良好的教育情境,正面引導、鼓勵,輔之以適度的紀律約束和調控,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激勵他們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引導他們前進,促進他們成才。
一、激勵教育要樹立先進典型
面對自我保護心理極強,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學生,哪一位教師特別是我們青年教師沒有上演過“怒發沖冠為后生”的一幕?可是,時常上演的發怒不但沒有讓不完成作業的學生變得聽話,反而破罐破摔,甚至讓本來乖巧的孩子也學會了無所謂。倘若班主任喜歡批評指責學生,那么整個班級的學生紛紛效仿,大家互相批判指責起來,班級就會分崩離析。學生好的地方常認為理所應當,而壞的地方卻挑出來放大,長此以往,壞的行為得到不斷地加強,班級也會越來越沒有自信和活力。
很多時候,適當的表揚比嚴厲的批評更有持久的作用。泰戈爾有詩表達得更為形象深刻:“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致于完美。”表揚班里表現優秀的孩子,樹立學習的典范,那些中等水平的孩子自然會趨向好的一面。一開始我們班的語文聽寫水平非常差,一些學生在學習完一課后根本不會去復習詞語或者把復習當作一種令人厭煩的工作去做,這樣的效率自然不高。于是,我增加了激勵的形式,用“聽寫光榮榜”和“星星榜”來記錄能夠全對的同學,貼上他們的照片或是為“星星榜”增加一枚圖章,以此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同時,也利用思想品德課的時間,讓幾位成績經常保持優秀的學生與大家分享學習經驗,說說自己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學生們也能漸漸地明白,好成績不是一蹴而就的,優秀同學的品格和良好的習慣值得他們學習。
德育的材料來自于學生生活,運用正面的榜樣激勵,以表揚、鼓勵為主,才能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二、激勵教育要發現優點
關注好學生,是教師的本能,但關注后進生,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在實際工作中,我一直希望能從正面給班里相對落后的孩子們一定的引導,怎樣多用正面的鼓勵而不是負面的批評,也是我在不斷探索的重點。有一則故事讓我很有感悟: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后不久,有位客人前去拜訪他的母親。客人笑著說:“有哈里這樣的兒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魯門的母親贊同地說:“是這樣,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使我自豪,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土豆。”一位母親居然從一個“挖土豆”的兒子身上找出優點并為之自豪,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從學生中的弱勢一族——后進生的身上發現優點,從其所長入手,應用他們自身的有利條件促進轉化。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努力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傾注給后進生,給他們以更多關注,更多投入。在班集體中,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他們體驗集體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誼,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對于大多數學困生,我發現不是他們不想有為,而是有些時候他們會覺得即使做了也不會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長此以往才會越來越跟不上。班里有個叫F的學生,不算很聰明,成績也總是在班里排末尾。他的性格比較文靜,非常聽老師的話,也渴求進步,由于自身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落后,他也因為老師的責罵而更加沒有信心。我很想幫助他,于是每節大課間,都把他叫到辦公室幫他聽寫或者督促他背書,還安排了語文課代表課余時間幫他聽寫,以鞏固他薄弱的基礎知識。我特別提出,如果F能考到80分或者聽寫全對,不但他可以獲得一枚星星章,幫助他的同學也可以獲得一枚。如此一來,也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彌補我管不到的時間。總復習的那次聽寫,我聽寫50多個詞語,F居然只錯了一個。我當場表揚了他,肯定了他這段時間的自覺努力,希望他下一次能全對。接下來更令我沒想到的是,全班同學自發性地給了他熱烈的掌聲。我留心觀察F,他一直郁郁寡歡的臉上露出了喜不自禁的笑容。說實話,我心里也十分開心,看到一個孩子的進步,是對老師的最好肯定,真希望他能夠再接再厲。
以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和成才的愿望是師愛的體現。它不僅表達了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表達了對學生的期望,在這種賞識的態度下成長的學生就會神奇地發生“羅森塔爾”效應。
三、激勵教育不是一味地放縱
貫徹激勵教育要多采用表揚和鼓勵的方法,這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濫用表揚,更不意味著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一味地遷就和妥協。在剛接手這個班級時,在紀律和作業上,我總是無原則地遷就他們,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結果亂糟糟的紀律也造成了“慘不忍睹”的作業和考試。這種局面也讓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在觀念上的偏差。“玉不琢,不成器”,教育學生自然離不開教師的嚴格要求。如果教師放棄了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同樣是對學生發展的不負責任,有違以生為本的理念。只要教師的要求是合理的,就應該嚴格,樹立老師的威信,給學生們賞罰分明的印象,這樣,班級里的學生才能信任你,緊密地團結在班主任的周圍,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讓班級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德育需要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感情的共鳴。只有訴諸情感,從內心深處生發的道德情感才有生命力,只有觸動孩子的心靈,教育才會有豐盈的收獲。”對于正處在心理、生理還在不斷成長的學生來說,要觸動他們的心靈,就應該做到貼近他們的心靈,了解他們最需要什么,為他們樹立正面的榜樣,并通過積極的手段激勵他們,只有這樣,才能讓班級的目標更明確、氛圍更和諧,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取得新的進展。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新城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