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業(yè)
摘 要:語文教學問題的設計及提問的技巧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有效的問題能夠調控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優(yōu)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課前提問;語文教學;注意力;自信心
有效的問題能夠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氣氛,開啟學生的心理通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給一節(jié)課的教學定下成功的調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不同課型中變更學法教法,積極營造師生互動、全員參與的教學氛圍。應該說,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合作交流、平等對話、實踐探究。通過多年實踐,我感覺到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研究學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學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我們要研究學情、教情,結合實際,立足教材主題,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對問題充滿興趣。同時,善于把控課堂氣氛,促進課堂教學。例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后簡要復述情節(jié),然后提問:①假如于勒是你的叔叔,你會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相認嗎?②你如何評價于勒?③親情與金錢,我們更應該看重哪個?學生興致勃勃,討論熱烈,答案不一。我則及時把控態(tài)勢,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揭示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人際間的金錢關系。再如教學《項鏈》一文,我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問題:①為什么弗來斯基夫人說出項鏈是假的事實后文章卻戛然而止?②馬蒂爾德知道事實后的表現(xiàn)如何?③假如馬蒂爾德當時就知道項鏈是假的,又會出現(xiàn)何種情況?學生的回答盡管千差萬別,可是他們興趣盎然,最后,我適時幫助收尾,揭示小說的主題——詛咒當時罪惡的社會現(xiàn)實。它讓太多的人飽受貧窮的折磨,更讓人們遭受精神的傷害與心靈的捉弄。如此結尾,寓意深刻,給學生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短篇小說巨匠”的寫作本領得以凸顯,這也是作者謀篇布局的高明之處。這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了解了小說的特點,明白小說的主題思想。課堂氣氛活躍師生參與其中,快樂其中。
二、有效設問,調控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上,經常有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內容感到茫然不解、不知其義。這多是因為他們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對象不明確、注意力分配不合理所致。正如荀子所說“心不在焉,則黑白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所以,我們要針對學習內容,有效設問,讓所有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來,只要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就能夠很快掌握所學知識。例如,學習新聞這一體裁時,我就在課前布置學生了解近期發(fā)生的新聞,上課時向同學簡單介紹一下。因為是發(fā)生在當前或身邊的事,必然能夠吸引學生,學生也就自然能夠集中注意力聽取老師或同學的介紹。這時及時提問:①新聞稿件應該怎么寫?②新聞稿件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利用這樣的有利時機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并將新聞稿件的結構特點與寫作要求講清、講明。學生自然能夠理解課文內容,并掌握新聞寫作的必要知識。然后,要求學生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寫一篇新聞,加以鞏固,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被有效調動,教學目標自然達成,也能掌握了必要的寫作知識。
三、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教學是師生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是一個多邊活動。我們應該讓每一位學生自我表現(xiàn)、自我展示、收獲成功。學生是有差異的、潛質的、能動的,他們的基本素質、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智商和情商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我們要因材施教,合理設計問題。同時,還要區(qū)別對待每一位學生,多元評價學生的每一個方面。設計的問題要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既給優(yōu)秀生搭建施展的平臺,更要給后進生提供展示的機會。那些簡單的問題可以讓成績一般的學生回答,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評價要因生而異,多元評價,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高要求,巧評價,激勵他們敢于進取,奮力拼搏;成績稍差的學生要多肯定、多激勵、多表揚,即便回答錯誤,也要及時鼓勵,幫助他們樹立必要的自信心。
有句話說,人生最本質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我們必須對自己的學生抱有期待,他們是發(fā)展的、能動的。他們需要認可、鼓勵、自信與賞識。魏書生老師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典范。對于學生寫作,他從要求學生寫一句話、幾句話入手,不同學生區(qū)別對待,每一次都要提出相應的、較高的要求,這樣亦步亦趨,循序漸進,最后,學生的寫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可見自信心是多么重要。因此,我們設計的問題應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生動活潑、輕松有趣地獲取知識。
四、把控要點,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一個教學單位就是一個單元,且每個單元設有不同的訓練內容,每篇課文又會緊扣若干訓練點。同時,各單元之間注重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力求把分散的學科知識與對應的能力訓練有效組合。我們在設計問題時,就要參照教材的編排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控要點,合理設計。要了解學生對單元知識點掌握情況,教學效果是否達成,學生能否繼續(xù)學習下一單元或下一課題。要避免設計問題的盲目性,力求有針對性。認真鉆研教材教法,研究學情學法,設問要能夠啟迪學生思維,積極搭建師生平等交流的橋梁,緊密聯(lián)系師生間的認知和情感,努力提升學習效果。例如,《祝福》一文,文章較長,需要教師的正面引導,否則,學生不易把握要點。我在教學時,就設計了以下問題:①作者用《祝福》為題,有何深刻含義?②文章為什么在結構上采用了倒敘的方法?③課文多次描寫祥林嫂的肖像,特別是她的眼睛,目的何在?每一次描寫的含義是什么?當學生弄清楚這些問題后,課文教學任務就基本完成,至于其他內容就容易解決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有效運用課堂提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促進他們及時復習、查漏補缺、自主完成作業(yè),進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江蘇省邳州市官湖鎮(zhèn)白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