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研究層出不窮,針對小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展開研究,可以進一步豐富相關的理論。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教學管理制度;建設
相關研究表明,要有效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持續發展必須有一個與新課程標準相符合的教學管理制度來保障以及支撐。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我們的學校教育一定要注重發展學生們的個性綜合素質和創新素質。這樣一個教育價值取向的變化也要求我們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要更加趨向于人性化。通過多年的管理實踐,筆者認為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的小學教學管理制度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開放、創新的教學管理理念
仔細研究新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發現:新課程標準具有很強的生成性以及開放性。基于此種情況,我們的小學教學管理也應該相應地具有開放性、創新性。這種創新性和開放性應該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管理的方法應該逐步向系統性和權變性轉變。第二,教學管理的主體應該由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單向領導逐步向領導——教師——學生——家庭——社會的多元參與轉變。第三,教學管理的內容應該逐步向全方位開放性以及全過程開放性轉變。第四,教學管理的目標應該由傳統的單純培養智育向促進師生全面、可持續發展轉變。
當前,小學教學管理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之下難免會面臨諸多新的挑戰。一些陳舊的、傳統的教學管理制度難免會有與新課程理念相悖之處。這就需要我們參與學校管理的所有教職人員積極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參與到小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當中去。例如,對于同學們的評價既要考慮其共性又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對于教師的集體備課,既要考慮到本學科授課構想的一般原則和思路,又必須要求我們教師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創造以及調整自身獨特的課堂教學策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的小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必須要始終貫徹開放、創新的教學管理理念。
二、建立以教師為本的教學研究與管理制度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于我們所有一線小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也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要求——要逐步轉變成為一名教學的研究者,甚至最終成為教育家。在這樣的要求之下,我們的小學教師必須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和創新,逐步成為一個教學實踐的研究者。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的學校也應該要求教師積極進行探究和創新,要求教師積極對本學科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而這一切都應該做到以教師為本。
筆者認為,學校必須要建立起以教師為本的科學研究以及管理制度,進而通過制度化的建設促進教師積極參與到教學研究中去。例如,可以建立相關的制度,激發教師參與到自我反思、教學個案總結以及學術論文發表中去。還可以建立相關的制度促進我們的教師加強與相關的專家學者、學生家長以及學生的對話和研究中去。對于具體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積極征求本校教師的意見,讓大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集眾家之長建立起令全體教師都滿意的教學管理制度。這種做法是相當必要的,也是非常科學的。切記不能盲目為之,否則很可能會引起教師的不滿,進而大大降低相關教學管理制度的實施效果。
三、建立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
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實施對于我們學校教學觀念的轉變以及具體教學組織形式的轉變等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樣的要求無論是對于我們的一線教師亦或是我們的學生和家長都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基于此種情況,我們所有的教師以及教學管理人員都應該進行認真地探索、實踐和總結,讓我們的教學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化和民主化。
新課程標準中的很多理念都表明我們學校管理的重心在開始下移——從專制逐步走向民主、從集權逐步走向分權。而我們的學校更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建立一個更加科學、民主的學校管理制度。建立一個由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以及社區人士都能夠共同參與的教學管理制度。讓我們的教學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化和民主化。當然,在具體的教學管理制度制定的時候也可以參照國外的一些做法和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比較好的學校的做法,吸取其中的優秀之處為我所用。
小學的教學管理制度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并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論述清楚的。筆者在研究的過程當中認為上述幾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真正做到上述幾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小學的教學管理制度一定會建設得更加科學化和民主化,也會更加有效。無規矩不成方圓,相信在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影響下,我們的學校教學質量能夠得到穩步提升,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冬生.論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蘊含的基本矛盾及其協調[J].江蘇高教,2004(6).
[2]葉水湖.重建教學管理制度的探索[J].中小學管理,2003(2).
[3]王恩華.我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變遷的制度分析[J].江蘇高教,2003(5).
[4]李金碧.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與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5).
[5]賈林鴻.中學教學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09(12).
(重慶市萬州區培文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