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蓉
摘 要: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歷史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提高綜合素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在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上,使學生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歷史;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對教學要求的不斷轉變,要想實現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高,尤其是人文素養的提升,通常是以課堂的教學活動為主要路徑。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為了掌握課堂知識,往往會死記硬背。隨著時間慢慢推移,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顯然,這種教學方式已滿足不了現代學生綜合發展的要求。所以,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很有必要。
一、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提高學習趣味性這方面,歷史學科具有著優越的條件。歷史長廊中出現的許許多多的益智故事和生動形象的人物畫卷,都能激發學生對歷史文化知識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只要教師恰當引導,每一節歷史課都會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對知識的追求應該起于課堂,但切勿終止于課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要有以下方法。
(1)開端引導法。開端引導法就是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教師對本節課程的重要內容進行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個方法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具備較高的對課程進行總結概括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師用精簡的語言把本節課的內容陳述出來,然后在接下來的課堂時間內,對陳述內容進行詳細地闡述。
(2)學生參與法。學生參與法,簡單而言就是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對于所學的歷史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方法需要教師在課下將歷史課程提綱分發給每個同學,將本次課程需要講解的內容告訴學生,要求每個學生做好課程的預習工作。待到上課的時候,由學生分小組討論且讓他們根據自己對本課程的了解提出問題,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提問的方式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3)在課堂中引入歷史故事。所謂歷史就是將發生的歷史故事加以簡化。在教授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將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還原為歷史上發生的故事,或者引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歷史故事,通俗易懂地講給學生,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4)聯想法。聯想法是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方法,這種方法就是讓學生根據教師講授的知識,不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所有相通的知識點進行記憶,激發大腦潛力并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體系。
二、組織安排多樣化的活動
目前我國正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歷史教學不僅讓學生考試獲取高分,還要通過學習歷史文化知識,讓學生學會用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與行為習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積極開動腦筋,安排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例如,在對歷史事件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放映相關的電影片段,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感受,這樣,不僅能使學生了解整個歷史事件的發展經過,還能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在信息科技發達的今天,接受知識的方法路徑多種多樣,因此,歷史教師也可以預先布置好家庭作業,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與作業有關的資料并加以整理,待上課的時候,通過演講、知識競賽或問答等方式,在學生之間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這樣一來,既能夠鍛煉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在組織課堂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能力與素質,讓平時表現不太活躍的同學,也有機會在課堂上展現自己,以便于使學生都能切身參與課堂活動,使他們不斷進步與提高。
三、轉換師生的教學地位
如果想要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能夠踴躍地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自主地分析并解決問題,而不只是講求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轉變師生的教學地位。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互動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使師生間的情感觀念、思想知識融合為一體,達成共識。此外,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職責與地位有一個新的認識,在學生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做好監督指導的工作。新課改后的歷史教材,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都有所轉變。內容上,它與我們的生活更加貼近,這樣就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發生的事就有可能成為很有價值的歷史知識,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教師的任務就是運用積極的、富于創造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組織學生參加多樣化的課外活動。此外,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熟知的題材,通過學生自身的想象,引領并幫助學生體驗學習歷史知識的美好心情,由此激發學生對歷史文化的興趣。
綜上所述,通過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既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呂志宏.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淺析[J].東方青年,2013(21).
[2]王萍.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J].東南西北,2011(11).
(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