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憶
無論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還是杜威主張的“教育即生活”,他們的教育主張都是提倡教育要生活化,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生活,而小學數學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如果學好數學將對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產生很多積極的影響。例如,生活中小到購物買菜、大到買房買車、投資理財、工作中的工資預算、成本控制、利潤結算等這些都與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有很多人抱怨,“我一看見數字就頭疼”,那自然就很難經營好自己的生活。所以,只有從小學開始對數學感興趣,才能為今后數學的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很多東西都是相輔相成的,數學既然要為生活服務,那么數學中必須引入生活的內容,學生學起來才會津津有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喜好和認知特點,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數學才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科目,學生學起來才會感到真實自然。這對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學好數學,提高數學的學習能力,培養生活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教學內容應源于生活
教學內容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將影響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緊密遵循課程標準,以課本為參考,注重關切生活中的數學情境,關切與小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事件,創設輕松愉快的數學情境。從學生買學習用品,日常的買菜,長大以后買房買車等,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主要是為了用,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例如,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整百、整千數的速算,可以利用學生買東西的生活經驗去理解和掌握這種算法,教師可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媽媽到到超市購物,身上有145元,所購買的東西總共是99元,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學生想出了買東西時“付整找零”的經驗得出付出100元,再用45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抽象出145-100+1的算式。活生生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小學生內化為學習動機,積極開動腦筋,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把數學教活,讓學生把數學學活,使數學真正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二、培養小學生生活化的數學思維
小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盡量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不僅教學內容要生活化,而且數學思維也要生活化,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寬松平等和諧而又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與組織者,教師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形成生活化的數學思維。上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性,通過在數學課堂中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例如,在進行兩位數乘法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用公園門票問題作為一個典型的例子,大人門票每人30元,小孩15元,如果人數超過30人,那么票價一律20元,一所小學其中教師25人,學生120人,問怎么購票最省錢?針對這種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通過現場模擬的方式,間接地介入現實生活,找到最合適的購票方式,熟悉兩位數乘法的相關方法,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過程,教師邊指導學生模擬,邊引導學生思考,能有利于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
三、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學好數學知識,主要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筆者經常布置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親身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課堂上教授了米、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后,就讓學生回家運用在校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自己測量身高、測量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測量電冰箱的長寬高等,以此加深學生對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換算理解,掌握了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物件的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小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快樂地成長。在這個活動中既使學生掌握了實際測量的能力,也獲得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快樂,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總之,數學知識應該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作為新課改理念的實踐者,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通過對課本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使數學教學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生活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從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江蘇省蘇州市平江新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