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
英語新課改已經把學生的情感因素作為教育的重要部分,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給學生和教師帶來的積極作用已經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因此,在高中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我們要不斷地引導學生通過情感教育輔助,提高我們的英語學習成績,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既然情感因素對英語學習有如此大的效果,那么,作為教師就應該利用這個要素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英語的教學過程是人與人之間進行語言交流的過程。所以,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一個英語老教師要想在教學上做到完美無瑕,必須要和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除了要對英語有特殊的情感,還必須將此情感傳達給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情感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我們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多與學生交流,我們要有耐心,注意自己交流中的語氣和情感,營造一種輕松的交談氛圍,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課堂上不僅要有一種嚴肅感,還要做到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把教師當作是最真摯的朋友,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任感。作為教師要時刻堅信走進學生、了解學生才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在休息的時間里可以抽出時間與學生談心,為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設置良好的學習情境
情境教學一直被推崇,良好的情境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般深入到英語學習中去,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領悟其中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動力。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廣泛運用,情境教學已經不是什么難點。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影片、圖片、音樂等材料,讓學生對所傳授的知識有一種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從而對英語的學習產生興趣,激發對英語的求知欲。
我經常給學生放映一些英文的電影,既能夠激起他們的興趣,又給他們一個英語的真實情境。我會讓學生們給電影配音,這種方式學生們都很喜歡。我記憶尤深的是《Gone with the wind》中“Home.Ill go home.And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的配音,那個同學賦予了濃厚的情感,讓所有人都忍不住喝彩,而同時很多同學也都記住了這句話。我們必須時刻記住:重復性地使用教學資源,即使有趣也會讓學生產生厭倦感。所以,我們要鉆研教學方式,為學生創建更好、更有趣、更有新意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
三、情感教育面向大眾化
每個學生的基礎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學習上會有很大的差距。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尋找不同的情感教育方式,一般來說,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在班級里表現較為活躍,表現會比較突出,能夠與教師保持良好的互動交流,顯然受到老師表揚的機會就會比較多,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會激勵他們更進一步地學習。
然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上課表現不夠突出,甚至有的學生幾乎沒有表現的機會,在課堂一直默默無聞,這樣的學生心理上會有很大的壓力,會變得越來越害怕去上課和交流,甚至會對英語課堂產生厭倦的情緒。筆者常會關注一些上課積極性不高的同學,向他們詢問一些類似“what can you learn from READING?”答對了要多加表揚,答錯也要給鼓勵,這樣學生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自己的消極心理。
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大部分學生依舊固守以前的學習方式,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或許適合部分學生但學習效果也并不會明顯。隨著時代以及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以及學生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也越凸顯重要。我經常會在課堂上開展生活情境的模擬,如ask路況、請求help、say something about travel等等。同學們置身實際情況下,很容易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當thanks to someone elses help時,很容易帶有感謝的情感,諸如此類的情境模擬很容易給學生們一種實際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情感滲透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改變以往單一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把情感穿插進去,改變學生只注重知識而忽視學習情感的觀念,避免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在課堂教育的時候要時刻灌輸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短暫的時間里高中學習的知識卻是無限多的,所以,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愛學、愿學的情感。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要意識到在教學中如果忽視情感教育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教學質量。所以,應該正確地面對情感教育的問題,做到讓情感教育與我們的英語教學良好地結合到一起,讓情感教育輔助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
(江蘇省射陽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