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明
語感在語文教學中也是比較重要的,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并致力于研究,語感是一種語言修養,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一種感性經驗,需要學生在讀、寫、聽、說訓練中培養。
葉圣陶對語感作了描述:“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感。”夏丏尊先生說:“對于文字應有靈敏的感覺。姑且名這感覺為‘語感。”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屬直覺思維,是一種心理現象。語感培養對于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呂叔湘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 這些都強調語文語感的培養意義,如何培養語感呢?筆者談談自己的經驗。
首先,平時要多積累,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語言是一種表情達意的符號體系,在平常的語文學習中,要多讀書、多去想問題,只有積累了一定的量的時候,如漢字的構成,詞匯的組合,這些都要在平時閱讀過程中去領會,多讀書,多讀經典,才形成良好的感受語言能力。如果閱讀太少,僅僅限于課本的幾篇文章,不管如何精讀,也是遠遠不夠的。鼓勵學生讀中外名著,有必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清單,在清單中讓學生自己挑選一些有興趣的書目去讀,同時,可花一些時間給學生做一些導讀,開展讀書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體驗閱讀的快樂,讓學生有成就感。
其次,加強誦讀,把握對文章的整理感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以對美好語言文字的感知。良好的語感素質必須以相應的教學形式加以保證,才能得以有效培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構建一種“知識共同體”的過程,更應該是一種構建“情感共同體”的過程。大量地閱讀文章,把文質兼美的課文言語轉化為學生的語感素質。
第三,加強言語實踐,感性到理性的轉變。語感是一種語言修養。在實踐中學習,寓教于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文、辦手抄報、各種其他形式的比賽等,通過這些語文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的主動參與性發揮的如何,關鍵是其語言實踐的感受能力發揮。只有通過長期有效地訓練,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如朗誦、演講、辦手抄報紙、墻報等一些實踐活動,才能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在這些活動過程中,教師必須有力地指導,并且定期評價,給于一定的獎勵,效果更佳。
探討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策略,對于語感的培養,不是一時就可以解決的。在大量的訓練之后,長期的閱讀積累才有所提高,教師應該把握中學階段的好時機,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提高其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江西省寧都縣固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