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及其背后火暴的原因,并基于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基金、互聯網眾籌(債權和股權P2B眾籌)、直銷銀行和大數據網絡借貸五種的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考察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最后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眾籌融資 余額寶 風險監管
一、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的背景
2012年以謝平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并指出互聯網金融的三大支柱:第三方支付、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信息處理和以P2P為代表的資源配置。其實上述互聯網金融的三大商業模式在歐美可謂司空見慣,比如美國的PayPal支付、Kabbage大數據網絡借貸和著名的P2P網絡借貸公司Lending Club,但歐美仍稱之為“網絡金融”,所以互聯網金融概念對于網絡金融,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而已。互聯網金融在2012年被提出,也沒有引起大家關注。可是,在2013年6月13日,一個名為“余額寶”的互聯網基金產品,基于支付寶平臺,規模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增長,當“滿周歲”時規模達到5742億元,用戶數已超過1億。余額寶的橫空出世極大的沖擊了銀行存款業務,并吸引了全社會對互聯網金融的極大關注。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債權眾籌(P2P和P2B)、股權眾籌、直銷銀行、互聯網基金和大數據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模式迅速升溫,并受到投資者的熱捧。冷靜思考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極度火暴的現象,貌似偶然,其實必然。
(一)國外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
在國外,無論是經濟發達的歐美和澳洲,還是經濟欠發達的非洲和亞洲部分國家互聯網金融得到快速發展。在歐洲,英國是互聯網金融最發達的國家,2005年3月全球第一個P2P網絡貸款Zopa就誕生在英國,英國也是最早股權眾籌的國家,并定制了大量互聯網金融監管規則;在美國,互聯網金融起源于1994年的全球第一家網絡銀行SFNB(安全第一網絡銀行),后來陸續出現了全球著名的第三方支付Paypal公司、P2P公司Lending Club和商品眾籌Kickstarter,2013年奧巴馬簽署JOBS方法,為股權眾籌掃除法律障礙;在非洲的肯尼來M-PESA、南非的Wizzit及在亞洲G-cash手機銀行堪稱利用互聯網金融消除金融排斥的典范。國外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給我國發展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我國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的普及
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即使是互聯網應用相對落后的農村,網民規模也快速增長,已達1.77億,同比增長率為13.5%。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互聯網應用已經廣泛普及,特別是隨著手機價格快速下降,移動互聯網的易用性和便捷性還將進一步拓展互聯網應用的空間。同時,我國的互聯網企業,特別是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迅)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為開展互聯網業務已經投入大量的沉沒成本,又無需承擔網民的終端費用,這使得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互聯網企業還擁有穩定的海量用戶和用戶活動數據,可以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在風險定價、客戶獲取和產品營銷上相對傳統金融業有顯著優勢,為其向金融業滲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政府對互聯網金融開放、寬松和寬容政策
金融行業在我國是一個高度壟斷的行業,金融體系結構不健全,金融體制的效率低下,資本市場既不完善,也不豐富。雖然我國2010年至2013年,M2的值以年均15%的增長,整體信貸比較寬松,可是我國大量的中小微企業一貸難求的局面仍無改觀。互聯網金融在國外被證實是一條滿足小微企業和個人金融需求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國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緩解我國金融抑制、消除金融排斥寄予了厚望,并對互聯網金融態度非常積極和開放,盡管互聯網金融出現了許多問題,但是并沒有取締互聯網金融,而是表現出非常寬容的態度。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實
下面本文將討論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基金、互聯網眾籌(債權和股權眾籌)、直銷銀行和大數據網絡借貸五種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我國發展的現實情況。雖然網絡虛擬貨幣在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分支,但是在我國不可能有政策松動空間,所以本文不予討論。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利用互聯網及通信技術,客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將其銀行賬戶的資金即時實現貨幣支付、資金結算等功能,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某些支付場景還起到擔保和技術保障等作用。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動力來自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小額支付。隨著支付寶、財富通等第三方支付的崛起,第三方支付幾乎統治了互聯網支付。據統計,2013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4205.8億元。曾幾何時,支付業務是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而如今在第三方支付的擠壓下,銀行卻淪落成為資金結算的角色,對傳統銀行業打擊巨大。目前,第三方支付正在積極布局和發展移動支付。移動支付又分為遠程移動支付和近場移動支付,遠程移動支付在整體移動支付中占比達到93.1%;以語音支付,二維碼掃描支付和NFC為代表的近場支付占比還是很低,這主要與其的安全技術保障與監管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二)互聯網基金
互聯網基金是通過互聯網渠道實現交易,參與資金門檻微小,費用低廉,風險極低并具有民主金融性質的新型基金銷售模式。互聯網基金是除第三方支付,網民參與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交易最為頻繁的一種互聯網金融模式。以余額寶、理財通和百度百發為代表的互聯網基金掀起了全民理財的高潮,特別是余額寶讓名不見經傳的天弘基金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基金公司,創造了多個金融奇跡。就目前而言,互聯網基金主要是以貨幣型基金為主,風險極低,收益穩定并且遠高活期存款的利息,所以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5月,貨幣基金連續8個月出現環比規模增長,從4890.1億元激增到1.92萬億元,對銀行的存款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為緩解互聯網基金對銀行業的影響,央行和四大國有銀行對互聯網基金出臺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炙熱的互聯網基金猶如被潑了一盤冰水,收益也是急轉直下,2014年6月規模開始出現了負增長。
(三)互聯網眾籌(債權和股權眾籌)
眾籌指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布籌款項目并募集資金,也是互聯網金融模式中金融屬性最強,最為核心的模式。項目籌資人通過貸入資金,按期償還投資人本息的籌資模式叫債權眾籌;項目籌資人通過向投資人出讓股權籌資的模式叫股權眾籌。債權眾籌有P2P和P2B兩種模式:P2P是個人對個人的融資模式,P2B是個人對企業的融資模式。目前在我國,P2P是債權眾籌的主要力量,并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而P2B則還處于萌芽期。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國P2P網貸公司突破1000家,是2012年的3倍;放貸規模為680.3億元,較2012年的228.6億元增長2倍。與此同時,由于寬松的監管環境,P2P不斷暴露出問題,從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就有120家P2P網貸平臺倒閉或跑路;股權眾籌在我國發展遇至諸多礙阻和波折,最主要還是法律礙阻。根據我國《證券法》未經證券會批準是不允許面向不特定公眾公開發型股票。因此,我國股權眾籌采取“領投+跟投”兩段模式,即由一個領頭人帶著線上若干投資人再到線下成立合伙制企業對項目進行投資,從而避免法律風險。目前,我國股權眾籌平臺以天津的“天使匯”和深圳的“大家投”最為著名,即呈現“南北雙極”的格局。
(四)直銷銀行
直銷銀行是主要或完全利用互聯網手段為客戶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直銷金融產品或服務的扁平化有機銀行,其主要特征是不設實體物理網點。直銷銀行1989年起源于英國,在歐美發展了二、三十年。隨著互聯網金融不斷刺痛銀行革新的神經,特別是小型商業銀行敏捷制定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2013年9月北京銀行與境外戰略合作伙伴荷蘭ING集團聯袂推出國內首家直銷銀行,隨后民生宣布與阿里巴巴合作開設直銷銀行,緊接著興業銀行、華潤銀行、包商銀行、南京銀行的直銷銀行先后開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小商業銀行對直銷銀行具有很高的積極性,大型商業銀行由于具有實體網點優勢還在觀望中;從業務模式上看,直銷銀行的產品基本上是理財產品,其中多數與貨幣基金對接,目的是對抗各種“寶寶”互聯網基金,保衛銀行存款,同時吸引客戶流量,拓展業務,但是同質化競爭的趨勢明顯。
(五)大數據網絡貸款
大數據網絡貸款是指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智能搜索引擎等新興信息技術,結合社會學和消費行為學理論,建立信貸數據數學模型,并根據模型結果來進行信貸風險定價的一種創新信貸模式。大數據網絡貸款最能突出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和特征,大數據網絡貸款能精準的為缺乏足額或缺少抵(質)押物的小微企業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而這些群體以往是被銀行認定“次貸”群體而拒之面外。由于大數據網絡貸款需要掌握復雜數據挖掘技術,而且要擁有長期連續的客戶活動數據,我國大數據網絡貸款的還限于電商巨頭手中,其中以阿里小貸和京東白條為代表。據統計2013年,阿里小貸累計客戶數超過49萬家,貸款余額超120元,不良貸款率僅1%。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展望
(一)互聯網金融繼續保持快速增速的態勢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炙手可熱,究其根源是國民的金融需求壓抑的太久、太深,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廣大的“屌絲”金融服務需求猶如久旱逢甘雨,借助互聯網強大的基層滲透力和輻射力,瞬間得到爆發。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2014年互聯網金融就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可以預見在未來的近幾年,互聯網金融將保持快速增速的態勢。同時,互聯網金融還將產生出許多新的模式。在所有的模式中,移動支付將發展最快,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支付,誰掌握支付,誰就能占領了賬戶,賬戶是資金的起點,也是終點,所以掌握賬戶就掌握了資金,就占有制高點。互聯網具有馬太效應、贏家通吃的特征,互聯網金融所有模式經過“野蠻”生長和洗牌后,最終每種模式最終走向由少數幾個寡頭壟斷。當然,前提是寡頭壟斷絕對不能對國家的金融安全形成影響和構成威脅。
(二)互聯網金融正在重構金融業意識形態
馬云曾說過“銀行不改變,那就改變銀行”,余額寶的出現,銀行經濟損失是淺層面的,最大的損失在精神層面。老百姓覺得銀行不但沒有客戶價值意識,而且極度缺乏人文關懷。銀行在一遍批評聲中開始改變,并深刻反思跑馬圈地的發展模式和服務意識,并將互聯網金融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可以預見,互聯網金融將在近幾年內重構金融業意識形態,包括發展戰略、產品設計、服務流程和業務模式,讓整個金融業得到重生。以謝平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最終將消失,所有賬戶只需要一個中央銀行管理。但筆者認為這不可能,其一信息不對稱無論技術如何發展都存在,既然存在,就需要中介,只不過成本不同而已;其二事物的發展不能只看到技術和經濟層面,還要看到政治層面,傳統金融業還涉及幾百萬人的就業問題。因此,互聯網金融將對傳統金融業的意識形態和表現形式進行重構。
(三)互聯網金融將陸續受到監管法律的規范
互聯網企業利用寬松的政策,以“用戶體驗”為第一原則和理念,變向突破傳統金融業諸多“審慎穩健”為基準的法律法規,利用政策紅利,得到飛速發展。“無規矩不成方圓”,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由于過于強調互聯網精神,互聯網金融風險也在急劇增加,特別是P2P、股權眾籌和互聯網基金業務。但慶幸的是,我國政府沒有因為互聯網金融初期暴露的問題而將其扼殺,相反以包容的態度,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積極調研,正在制定和準備出臺一系列規范和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因此,可以預見互聯網金融將陸續受到監管法律的規范,其寬松的發展政策也向趨于穩健,必將有一大批不合格或不合規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將掃地出門,同時,也是傳統金融機構融合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好時機。
參考文獻
[1]謝平,互聯網金融的現實與未來[J],新金融,2014(4).
[2]邱勛,互聯網信托P2B網絡借貸模式探析[J],新金融,2014(3).
[3]邱勛,多維視角下我國直銷銀行發展的思考[J],西南金融,2014(3).
[4]唐功爽,互聯網金融亟待加強監管—基于余額寶視角的分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4(3).
[5]謝平等,互聯網金融手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劉春林(1983-),男,江西石城人,供職于江西石城縣勞動就業服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