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勤
【摘要】小金庫是改革開放以來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產物,是一種嚴厲查處而又不斷滋生的腐敗現象。小金庫的危害十分嚴重,本文從小金庫的含義和危害、小金庫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企業小金庫的防范措施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希望能夠為企業小金庫的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金庫 企業 防范
一、小金庫的含義和危害
小金庫是改革開放以來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產物,是一種嚴厲查處而又不斷滋生的腐敗現象。小金庫從法律的內涵上看是指公司在正式的賬簿記錄之外的、不接受監督的并且可以自由支配的賬外資金。小金庫既包含現金部分,也包括有價證券、相關資產等,判斷是否是小金庫的重要因素是企業是否按照法律的規定將資產項目反映到會計賬簿上。具體來說,小金庫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形式:不按規定收取罰款;將捐款贊助所得至于賬外;利用管理、招待費和培訓費等費用從會計賬目中套取現金;將受益不按規定或不及時納入會計科目;高估和虛報費用;利用假發票騙取報銷費用;非法挪用資金,違規將往來款項掛賬等。
小金庫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為非法性,盡管其資金難以在財務賬簿中體現,但這種行為是國家法律和企業規定明令禁止的;其二為普遍性,在審計機關的審查過程中,設立小金庫的企業占整體的一半以上,各科室也有私藏小金庫的現象;其三為復雜性,資金的來源具有復雜性,涵蓋了亂收費罰款、挪用資金、截留資金、社會捐贈、回扣、虛報支出等多種來源。另一方面資金的使用方式上包含了補貼、獎金和公款消費等多種;同時資金的存放形式也具有復雜性,除設置兩本賬、現金存放、個人賬戶存放等存放方式。其四為隱秘性,資金管理往往只在少數人的權限范圍內,這些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進行小金庫的設立具有隱秘性。
小金庫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小金庫的存在打亂了社會經濟秩序。小金庫往往通過賬外賬的方式來逃避監管部門的財政和審計監督,打亂市場監管秩序,同時企業設立多本賬目,影響到單位收支情況的真實度,從而影響企業和國家領導的決策。小金庫也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影響財政收支平衡,嚴重擾亂了國家經濟秩序。
其次,小金庫的存在助長了貪腐現象,敗壞社會風氣。企業內部掌握財務權益的多為管理者,隨意公款挪用和消費,嚴重影響領導干部隊伍的純潔性,敗壞其在群眾心中的形象,造成社會風氣的敗壞。
再次,小金庫滋生經濟犯罪,在今年來統計的經濟案件查處中,通過私設小金庫被查的超過六成,小金庫已成為經濟犯罪滋生的溫床,助長了經濟犯罪的囂張氣焰。
二、小金庫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意識薄弱,缺乏認識度
小金庫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企業的管理者法制觀念薄弱,無法意識到私自設立小金庫的危害和法律的懲罰規定,忽略了法律去權威性和約束力,心存僥幸,在誘惑面前沒有原則,只是單純的認為只要沒有被抓住把柄,自己設立的兩本賬目,就能夠逃脫法律的束縛。且企業的小金庫設立多數與領導的默許和支持有關,相關工作人員認為,只要按照領導的指示工作就沒有問題,造成小金庫現象的泛濫和難以治理。其次,職工的法律意識也較為淡薄,當單位發放設立小金庫所得的福利時多會選擇欣然接受,沒有意識到法律的權威性。再次,小金庫設立較多的內在原因是因為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利益驅動,通過小金庫的設立能夠謀求私利,將手中的權力轉換為經濟利益,更有甚者將小金庫的資金用于單位發展和員工福利之外,大肆浪費與揮霍,甚至流入個人的賬戶,滋生腐敗,正是這種各方利益的驅動,才導致小金庫現象屢禁不止。
(二)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設與監督管理體系
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盛行,有些單位為了獲得更多的項目經費和報銷經費以及員工福利,甚至有些領導為了個人私利和單位發展,往往會托關系走后門,找上級領導送禮,而這些資金由于復雜性和多元性,均無法體現在財務報表當中,也為無法發從企業的正常開支中支出,因此就不得不在平時的時候私設小金庫,為送禮準備充足資金。
其次,我國的法律建設對于小金庫的懲罰力度相對較弱,通常只是沒收違法所得,個人的處罰也只是違法公司制定的懲罰,多為經濟懲罰和行政懲罰,使員工感覺到違法設立小金庫多帶來的巨大收益遠遠高于懲罰的力度,因此屢禁不止。
再次,企業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設與監督管理體系。企業內控制度沒有發揮自己的作用,難以起到監督制約的作用,成為小金庫滋生的溫床。而且企業內部的控制與監督多涉及到自殺的利益狀況,從而難以形成監管,缺乏對日常經營活動的有效監督,為小金庫的設立提供了機會。其二,我國的財政管理體制尚不健全,體制中改革相對較慢,不能適應現有工作中的實際情況,由于制度的缺陷,有一些正常的費用無法列入會計賬目和預算之中,如一些企業的業務招待費用在國家財政預算撥款中是不允許列入的,而對于有貿易往來的企業又是一筆較多的業務,這是企業只好通過私自設置小金庫的方式將其他方面的資金轉移到此,作為接待費用,這是造成小金庫現象的體制缺陷。
三、企業小金庫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法律意識
要嚴格控制小金庫現象首先要加強宣傳,營造防范治理小金庫的企業風氣,讓企業的領導者和員工能充分認識到小金庫的危害性和法律嚴懲的嚴重后果,提升員工的認識,使其真正意識到小金庫對企業和個人帶來的風險與危害,從而有效的降低小金庫的發生,使得企業每個人都認為設立小金庫是嚴重錯誤的,當單位中有人設立小金庫,其他人員與領導就會用正確的法律意識對其進行引導和制止,從而能夠從根源上防止小金庫的設立,達到內部相互監督的作用,從而有效防止小金庫的滋生。
(二)加大檢查力度、整改力度
首先,要加快法律制度建設,對于小金庫設立的現象要嚴厲打擊,提升懲罰力度,不能縱容小金庫的滋生,確實防止小金庫違法違規成本低的現象發生,對于經濟懲罰不應只沒收違法所得,還應追加相應的罰款,起到對員工的警示作用,防止出現員工有設立小金庫風險小、收益大、懲罰輕的認識。其次,要加大檢查力度和整改力度,充分發揮上級、財政監督、紀委監督等多部門全方位的監督,使得監督主體與企業沒有利益關系和領導被領導關系;其二可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反應靈敏,能夠更多的接近監督對象,對于單位內部的具體情況更加了解,監督成本較低效率較高,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要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使其不受領導的管理,這樣有獨立性的部門才能起到真正意義上的監督作用。其三要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這種方式更加及時且信息豐富,由于監督主體廣泛和全面,所反映的問題也比較全面,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且這種方式的監督形式多樣,對于違反設立小金庫的監督更有威懾力,可以通過來訪來信舉報等方式為官方打擊查處小金庫提供線索和依據。其四,群眾監督具有隱蔽性,防止由于企業內部受制于工作關系難以進行舉報,從而保護的監督者的各項權利。
(三)加強制度完善
首先,應加強會計制度規范,要求企業規范使用先進,將生產經營活動的所得全部計入單位統一的賬目,嚴格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運行,規范現金使用,提升資金周轉效率。其次,加強票據管理,規范發票的使用,有效保證報銷發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防止用假發票進行資金報銷,同時也應有效利用現金和票據管理制度,加強企業的資金管理的規范,從而切斷小金庫資金的來源。再次,要加強預算管理制度,將所有的財務收入和支出均納入到預算中,不斷完善全面預算制度,充分提升資金監管的效率。
總之,小金庫是改革開放以來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產物,是一種嚴厲查處而又不斷滋生的腐敗現象。小金庫的危害十分嚴重,只有提高法律意識、加大檢查力度、整改力度以及加強制度完善才能有效治理小金庫的現象,規范企業的發展和管理。
參考文獻
[1]朱明國.標本兼治構建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中國財政,2009(5).
[2]王文波.對當前小金庫案件的調查和思考.經濟研究導刊, 2009(12).
[3]周先海.小金庫的資金來源去向和查清方法淺析.審計與理財,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