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 要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人們在網上沖浪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其中網絡游戲作為一種純娛樂為主的休閑方式,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現今社會多數人娛樂的首選。然而網絡游戲在開發中一直存在忽略女性客戶的潛在消費的缺陷,尤其是在女性角色的設計上,往往只是把女性作為被拯救的公主或其他卑順的角色。新時期女性游戲開始成為游戲開發的一個新的突破口。本文主要對女性游戲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能性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女性游戲 必要性 可能性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全球信息化的發展,以及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在眾多文化產業當中,網絡游戲是一個重要娛樂和消費領域,并且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娛樂產業,其重要性比音樂和電影等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現在網絡游戲已經擁有了穩定的受眾群體,在之前的游戲中絕大多數都是男性玩家,而從目前的玩家市場來看女性玩家的異軍突起成為一個社會現象。網絡游戲主要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網頁游戲;一種是休閑類網絡游戲;還有一種是大型角色扮演類游戲,其中玩家群體最為廣泛的就是角色扮演類。
1女性游戲開發的必要性分析
1.1女性玩家比例逐漸升高
目前國內的游戲市場已經由重游戲向輕游戲轉變,網頁游戲、手機游戲、碎片游戲、休閑游戲成為擁有更多粉絲的新寵,并將逐漸走向主流。而這些游戲不再是男性玩家的天下,越來越多的女性走進了這個魔幻世界。據了解,目前我國男性網民總數是5年前的64倍,女性網民總數的絕對值略小于男性,但相對數量是5年前的317倍,增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游戲網民男女結構也正在發生著顯著變化,玩在線游戲的女性多于男性,社交游戲更是女性的天下。由此可見,女性作為互聯網游戲的基礎,已經成長為網絡游戲玩家中的主流,游戲產業迎合女性的愛好迅速占領這個市場對于自身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男性對女性玩家的態度
雖然網絡游戲中的角色是虛擬的,但是這些角色都是由真實的人操縱的,因此就具有社會現實思想,因此網絡游戲文化可以看做是現實文化的翻版。網絡游戲中男性玩家對女性角色的態度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對現實女性的真實看法。游戲中設計女性角色往往是為了吸引男性玩家的關注。而女性玩家參與度較高的游戲,女性玩家本身就已經成為了吸引男性玩家的最好因素,因此會有更多的男性玩家改變習慣參與其中,直接與女性玩家互動,而這種互動的真實感和趣味性往往比在游戲中與女性角色互動要有吸引力得多。有女性的地方,永遠都不愁沒有男玩家,因此這類游戲市場本質上就是全民的。
2女性游戲開發的可能性分析
2.1在游戲設計中充分考慮女性喜好
從游戲類型分析,女性偏好的網絡游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輕松休閑、操作方便、使用方便等,對于女性網絡游戲產品的畫面以及形式設計選擇難度相對較低。對于運營商而言,在網絡游戲新用戶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開發女性市場成功的關鍵是如何從當今女性價值取向、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的轉變中找好切入點。
2.2女性游戲中角色的設計
現在女性玩游戲的人越來越多,這與她們自身心理需求有很大關系,在角色的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女性的心理需求,這主要表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一是,喜歡玩網游的大多是比較內向的人,她們在社交類游戲中渴望打破現實生活狀態,從而變身社交達人;二是,追求時尚、創新、自由以及開放、可以支配自我意識的人生;三是,渴望扮演男性角色,在網絡上和男性一樣廝殺,展現自己男性化的一面;四是,選擇美麗的形象,在游戲世界中滿足被男性圍繞的感覺;五是,滿足刺激感、成就感,可以在益智類、技巧類游戲中通過努力不斷通關獲得獎品,增加級別;六是,排解寂寞,消磨時間,很多中年婦女喜歡在網絡上進行棋牌游戲,打發子女不在身邊的時間;七是,為了解男性。不過總的來說,幾乎所有女性在角色的選擇中都偏向于時尚、可愛而具有美感的角色形象,因此在游戲角色設計中應該更加關注這些問題。
2.3游戲設計要注重女性特點
女性玩游戲總體操作來說都不如男生,并且她們也并不是為了操作而玩的,很多女性對操縱的熟練要求、操縱的復雜程度、枯燥無味操縱練習、周而復始的單一操縱都沒有太大興趣,因此游戲設計中對玩家操縱方面的要求不能夠太高。另外,也不要過于血腥和暴力,維護世界和平并拯救地球之類的游戲也不適合女性玩,游戲規則也不要太復雜。考慮女性的感性特點,在游戲中可以加入感人肺腑的劇情,這樣更容易吸引女性玩家。
3結語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的進步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女性在網絡游戲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網絡游戲開發商應該及時抓住這個利益點,在充分尊重女性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女性游戲,進而促進游戲商業化利潤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游戲女玩家數量劇增 女性開發者依然寥寥[J].計算機與網絡,2012,38(6):5-5.
[2] 趙潞.網絡游戲女性玩家的多樣化需求研究[J].魅力中國,2011,(21):319-319.
[3] 楊媛.淺析MMORPG游戲中的女性角色的形象特征[J].科技信息,2009,(20):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