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鳴
摘 要 金融信息化建設的穩步推進以及廣大客戶對金融服務水準要求的提高,計算機技術在郵政儲蓄銀行的各重要業務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然而這種發展由于對計算機技術的高度依賴性而潛伏著巨大風險。
關鍵詞 計算機金融犯罪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目前,郵儲銀行涉及金融計算機犯罪方面的案件逐年上升,犯罪手段也越來越向高科技、智能化方向發展。因此,防范金融計算機犯罪,維護計算機信息網絡系統的正常工作秩序,是新形勢下銀行安全工作亟待研究的新課題。
1金融計算機犯罪的表現形式
1.1內部人員作案
通常所說最堅強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金融計算機犯罪的實施主要是內外勾結、共謀作案,且越來越向智能化、年輕化方向發展。金融計算機網絡犯罪的作案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盜取儲戶存款;虛設賬戶、轉移資金;篡改銀行計算機的原始帳務記錄,盜取資金;竊取計算機密鑰、口令等機密信息,詐騙資金;利用信用卡詐騙資金;破壞金融秩序等等。
由于金融業務都是通過內部計算機網絡完成的,所以了解金融業務流程、熟悉計算機系統運行原理、對金融內部控制鏈上存在的漏洞和計算機程序設計上的缺陷比較清楚的內部職員,往往比其他人員更容易了解軟件的“硬傷”,更容易掌握犯罪的“竅門”以達到犯罪的目的。
1.2外部環境方面
開放的網絡及硬件環境與金融運行內在的安全要求形成了網絡風險在網絡布局方面,我們的銀行業網絡基本都建立在電信部門的公共通信網絡上,開放的網絡環境和網絡協議為系統互聯提供了方便,但同時也降低了系統的安全性。在硬件設施方面,由于計算機的核心芯片多依賴于進口,例如中央處理器。因此,不法分子只要具有相應的接收設備,就可以將電磁波接收,從中竊取秘密信息。
2形成金融計算機風險的主要原因
2.1制度管理缺陷
銀行內部對計算機使用和制度管理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銀行機構對計算機的管理沒有系統完整的規章制度,從口令、密碼、操作規程、監督機制都未能規范操作,這就在制度上給犯罪分子留下了漏洞。同時,銀行內部沒有形成一套人員管理、計算機系統運行管理、事后監督管理的科學管理機制。規章制度不健全,檢查不力,對重要崗位人員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給內部人員作案造成可能。
2.2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國的銀行法律體系還不完善,對計算機犯罪的打擊力度還不夠,現行法律條文對利用計算機進行金融犯罪的量刑偏輕,處罰力度不足,這些都造成了銀行計算機犯罪的成本太低。我國還沒有出臺計算機安全保護和打擊計算機犯罪的正式法律,目前只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兩個法規,而現行的《刑法》對計算機犯罪的規定不詳細,量刑普遍偏輕,不能真正起到防止金融計算機犯罪、維護金融資產安全的作用.
2.3防范意識和能力差
不少銀行領導和系統管理人員對計算機犯罪的嚴重危害性認識不足,防范意識低,堵截能力差,同時,計算機安全組織不健全,安全教育不到位,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安全抵御防線。銀行部分領導把增加利潤作為工作的重心,對計算機的安全往往不予重視,“三防一保”中也很少涉及計算機安全保護。這些是導致計算機犯罪案件發生的重要原因。
3防范銀行系統計算機風險的對策
3.1健全法制制度措施,為防范計算機風險提供有力保障
每家銀行都需要建立一支專職管理和專門從事防范金融計算機犯罪的技術隊伍,同時要處理好與當前金融體制改革的關系。有關單位可采取調整業務職責的辦法,落實相應的專職組織機構。同時要經常性地對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要進一步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工作人員相互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業務系統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工作,將監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3.2從技術層面加強防范
要開發專門的軟件對計算機系統進行監控,對破壞計算機的程序進行識別和消除。加強對數據通信的加密措施,開發加密技術、防火墻技術、利用計算機識別技術及時制止計算機犯罪。機器設備在系統管理選型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其安全性、穩定性、可擴展性。銀行業務系統的機器設備,宜采用集約式穩定可靠的類型,要求數據高度集中存放,各業務系統的機器設備要求采取分層管理,主機管理與業務操作嚴格分離,機房采取與外界隔離方式。
3.3加強管理措施,提升監管水平
確保計算機應用系統安全,要經常對計算機操作人員操作系統、密碼管理稽查和監督,只允許合法用戶進行合法操作,對計算機數據進行加密傳輸,保證密碼的絕對安全,隨時對計算機應用系統進行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組織管理體系建設是搞好計算機安全工作的關鍵。定期召開安全分析會議,研究安全防范技術,找出易發問題的部位和環節,進行重點管理和監督。
參考文獻
[1] 張雙喜.對金融計算機犯罪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7).
[2] 郭玉強.淺談人民銀行計算機犯罪防范[J].華南金融電腦,2005.
[3] 曹士貞,房淑芬.金融計算機犯罪的特點及對策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4).
[4] 舒偉權.金融系統中計算機犯罪之我見.浙江金富,2005.
[5] 楊曉峰.金融計算機犯罪現象與防范對策.華南金融電腦,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