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嘉
摘 要 信息化建設作為現代化企業在發展建設中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目前在我國仍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盡管已經部署信息化項目的企業很多,但是由于技術與知識水平、項目經驗、市場環境以及人員能力素質等多方面的原因,最終的運行與使用中還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瓶頸與問題,往往這些瓶頸與問題給信息化系統的日常使用造成了不便,并且也常常會成為系統管理維護工作的負擔,也會影響到未來的升級與再發展。
關鍵詞 企業信息化 建設 維護 管理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A
1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信息化建設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提供了整個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基礎及根本保障,可以說基礎設施成功了,整個信息化系統就成功了一半,日后的運行維護與管理就會得心應手。當然,如果基礎設施沒有做好,那么隨著信息化系統逐步投入使用,這些問題和缺陷就會逐步暴露出來,而處理這些問題和缺陷,就會占用管理人員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企業若正處在信息化系統的規劃階段或者準備改造目前已有的系統,那么就要做好相應的工作。
1.1機房的建設
信息化系統是基于辦公網絡系統建立起來的,所以機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因為機房在大部分時間里對系統運行的影響并不是那么明顯,所以也常常在建設中沒有受到過多重視,這也是日后機房容易成為發展瓶頸的重要原因。在建設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機房的位置:機房必然要向外布設線纜,考慮到走線方便,機房宜選擇靠近弱電管線的位置,若機房距離管井較遠,則建議在不影響樓體結構與外觀的前提下為機房向外走線留出相應管道位置。
同時,為避免夏季暴雨進水,機房一般不建議放置在地下室,若機房一定要放置于地下室,則需做好防水,同理,若機房位置在最上一層,也要注意做好樓頂的防水,因為機房一旦大量進水后果往往就是災難性的。
(2)地板承重:現在的機房一般都需要配備不間斷電源(UPS)以供意外停電時使用,UPS的蓄電池重量非常大,若使用高容量電池,電池組的重量有可能達到300-500公斤,大型機房往往有多個蓄電池組,重量可能還會更大,這就要求機房的地板必須有足夠的承重能力以確保建筑安全,需根據電池組的重量予以設計,最低也要達到500公斤/平方米,這一點可在建筑物設計時予以規劃,也可進行局部加固以達到要求,但都需要在機房裝修前完成。若機房地板承重能力小于300公斤/平方米,則只能使用放電時間較短的低容量電池并減少電池組數量。
(3)電路系統:機房耗電量較大,一般建議為機房單獨設立供電線路,以與減少其他房間的電路相互影響,同時,為了能夠使用一些特殊用電設備(例如機房專用空調等),除了常用的220V電路以外,建議也同時在機房內設計380V的電路。
(4)通風與空調:由于機房內的服務器、交換機等設備自身都會散發熱量,為確保機房溫度不會影響設備運行,機房均需配備獨立空調系統,考慮到機房內的空調將會24小時不間斷運行,因此建議在預算允許時使用具備無人值守連續運行能力的機房專用空調,至少也應使用商用空調,不建議使用家用空調,因為家用空調并非為連續長期運行所設計,同時空調的功率及制冷量需足夠,若過小不僅效果差還會降低空調使用壽命。除此之外,機房的窗戶必須是可打開的,但平時需保持關閉以避免雨水及沙塵進入,空調失效時應在有人管理條件下開窗降溫。
(5)空間安排:機房的空間當然是越大越好,但是也會有由于種種原因面積不是很富裕的情況,無論機房空間是大是小都必須合理利用,盡可能的為以后升級改造留出空間來,主要的方法包括有使用端口數較多的交換機、使用機架式服務器、盡量使用全高機柜等,但是在設備緊密排列的同時需做好散熱及通風,盡量使用安裝有風扇等具備通風散熱功能的機柜。
(6)機房建設標準:建設機房時可參考已有的一些國家標準(例如GB 50174-2008《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GB 50462-2008《電子信息系統機房施工及驗收規范》等),以確保機房符合有關單位的設計要求。
1.2樓與樓之間的線路
許多企業并非只有一座入網辦公樓而是多座,這就涉及到了樓與樓之間的線路連接,一般說來需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1)若不同入網辦公樓位于一個園區內距離較近,可采用光纜連接(若為相鄰建筑物且連接線纜全線長度能控制在100米以內時也可使用室外雙絞線),線纜可架設于弱電使用的電線桿上以節約成本,預算允許并具備施工條件時也可采用地下管線,由于可能會涉及室外公共設施部分的施工操作,因此此類施工建議事先征得相關主管單位的同意并履行相關手續,若辦公樓較多,所有線路都從主機房引出可能會有一些困難,可考慮在辦公樓中的較重要建筑物設立分機房,提供線路連接匯聚點的作用,分機房的建設標準可參考主機房。
(2)出于防盜及保護相對脆弱的設備及接入線材(例如光纖)的目的,普通入網接入的辦公樓建議設置網絡機柜作為網絡接入使用,其大小應滿足使用需求并具備一定的擴充空間,機柜與機房一樣應首選靠近弱電管線的位置,如果是放置在公共區域(例如樓道、弱電間)的機柜,則必須上鎖并由管理人員或專人保管鑰匙。
(3)若辦公樓距離過遠、有公共區域建筑物阻隔等原因無法使用線纜直接連接,例如不在一個園區甚至不在一個城市行政區內,那么就只能考慮其他的連接方式了,兩地很有可能要自行建設網絡與機房,距離不太大(10公里以內)預算允許并具備施工條件時,可使用微波無線連接,但容易受天氣及溫濕度影響;或者使用VPN等方式將不同的辦公網絡以虛擬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1.3機房及設施安全
對于信息化系統來說,機房的重要性很大,所以機房的安全也是需要特別受到重視的,機房、機柜及相關設施的安全主要有使用者限制、安全監控及基礎設施安全這三方面:
(1)使用者限制,如果機房和機柜缺乏必要的防護措施,誰都可以進入,誰都可以打開機柜,那么其安全性可想而知,因此,如果是機房,至少要使用防盜門和防盜窗,條件允許也可采用IC卡、指紋等身份鑒別設備,如果是樓內接入機柜則必須上鎖,目的就在于確保使用者是受到控制的;
(2)安全監控:機房、機柜與管理人員的辦公場所并不在一起或者管理人員受各種原因的影響不能直接觀察運行狀態的情況是很常見的,而如果不是24小時有人監控制度,下班后系統也是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運行的,因此需要采用技術手段確保管理員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看到系統的運行狀況,比較常用的辦法有在系統中開放遠程登錄端口以供管理員或授權人員遠程登陸系統,再有就是使用專門的網絡管理軟硬件系統,方便管理員時刻查看機房內溫濕度、設備運行狀態等,甚至可以考慮在機房內、機房門外、機柜周邊安裝攝像設備并給予管理員查看視頻監控的權限。當然,管理員還是要注意任何技術都不是萬能的,不能完全依靠遠程監控手段,定期的人工巡視與檢查也是必要的;
(3)基礎設施安全:簡單的說就是消防安全與用電安全,機房必須配備滅火器等消防設施,為了確保電子設備安全,可配備二氧化碳滅火器,但管理員應做好此類滅火器使用時的自我保護培訓以免因窒息等原因傷及自身。同時,電路需保持電壓穩定,使用UPS的機房一般不需要額外增加穩壓設備,而接入辦公樓的機柜可視情況使用。
2管理與制度
相對于技術與硬件,管理與制度往往很容易被忽略掉,但是在信息化建設越來越成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今天,為其制定完善的管理策略方案與規章制度,可以從行政管理層面上確保信息化建設、運行、管理與維護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是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支持,其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有:
(1)明確信息化工作崗位編制與管理機構,以及管理范圍及相關權限,避免發生崗位管轄與歸屬不明、責任不清等問題導致的日常管理工作混亂;
(2)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工作相關管理制度,從而保障信息化工作得到制度保障,同時制度的完善也會對相關責任做出更明確的指導。另外,由于信息化工作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其管理制度也往往是根據相關技術工作制定的,隨著技術的改進與發展,相關的制度很可能會出現不適用的情況,這就需要及時的對制度進行修改以符合新的技術要求;
(3)確保系統管理員具備足夠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動手能力。
3運行與維護
相對于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日常的運行與維護可以說是相對來說工作量小了不少,但是建設是個短期的過程,而運維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利用好已有的基礎設施與軟硬件設備,同樣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都是不太容易注意到的或者很容易被忽略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做好數據的備份工作:作為存儲大量數據的地方,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數據的價值經常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比設備本身的價值還要高很多,雖然從整體上講,只要維護得當、管理到位,數據丟失的情況是很少發生的,但一旦發生往往就是災難性的后果,因此,如果沒有使用熱備冗余系統,那么定期的備份工作一定要做好,至于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用移動硬盤等存儲介質了,在技術條件允許時可采用自動備份(包括完整與增量)系統以減輕人工操作壓力,無論是自動備份還是熱備冗余系統,都需要定期檢查是否正常能夠使用,以免關鍵時刻失去作用;如果采用人工備份,其頻率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但建議間隔最長不超過一個月。
(2)依靠技術監控的同時重視人工管理:為便于監控及管理系統運行,采用技術手段進行監控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但是正如前面所述任何技術都不是萬能的,都無法完全替代人工的管理,典型的例子有服務器散熱及零部件狀態、線路老化程度、設施線材的牢固性等,目前都還是完全依賴人工檢查與維護才可以的,所以管理員在這一點上不能犯懶,不管監控技術再怎么先進,自己也要定期的親自去看看;
(3)在平時做好各種應急預案及練習:不要因為意外情況的發生概率很低就放松對意外情況的預先防范工作,就算再低的概率,一旦發生若沒有應對措施后果都是很嚴重的,所以在平時就要做足一切準備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根據本單位系統的情況及特點,制定好完善并適用的應急應對方案,包括數據備份、意外情況應對及報告與檢討制度等,其中涉及到技術操作的步驟,需在不影響系統運行的前提下經過實際測試與檢驗,證明其具備可用性;
②作為管理員,需定期復習與練習應急方案實施方案尤其是技術操作部分,時刻都要保持熟練使用的能力,以確保發生意外情況時不會手足無措。
③根據系統運行情況與技術改進發展,適時調整意外情況的應急應對方案。
4總結
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運行維護與管理是一項集成了技術、協調與管理多方面工作內容的復合型工作,并非簡單的線路連接、系統上線就可以完美實現的,需要考慮到的問題很多,若有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郭宇峰.淺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山西焦煤科技,2004.S1.
[2] 萬善福,周景軍.企業信息化建設需注意的問題[J].煤炭經濟研究,2002.11.
[3] 王斌.企業信息化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