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琨
摘 要 目前中專學校招收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學習意識較差、紀律觀念較差、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管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如此形勢下,要求班主任必須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合作。講究溝通方式方法,構建互信平臺,最終實現學校德育目標。
關鍵詞 中專學校 家校聯系 溝通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教育部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明確指出:“班主任要密切聯系家長,充分利用家長、用人單位等各種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眾所周知,中專學校班級管理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直接組織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肩負班級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為了取得最佳的教育管理效果,班主任應加強與家長聯系,謀求家長的配合,根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因此,就中專學校班主任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奧秘在此探討一下。
1有效溝通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對中專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國著名的“曼徹斯特調查報告”得出這樣結論:“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影響,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幾乎二倍于社區與學校兩項教育因素的總和”。家長雖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著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家庭的教育整體,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缺一不可,為此,中專學校應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要充分取得家長支持,力爭家長全程參與。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證良好的德育績效。
當前的中專學生,大都是學習基礎相對差,個性心理不穩定,有的相當頑劣,在中學已是學校的邊緣群體,來到中專學校,不守秩序,我行我素的行為依舊, 內向、自卑、獨來獨往等不良的性格一時沒能改變。所以,只有家校通力協作、步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會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溝通方式的選擇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家庭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學校要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接待日等多種方式密切與家長聯系”。班主任主要采取以下溝通方式:
(1)面談;能夠與家長當面談心是最好的溝通方法,可以詳細交流,增進了解,增進互信。家長會、家訪、接待來訪都是能夠很好面談的方式。但是,很多家長忙于工作,不能到學校來交流,有的甚至一次都沒來過。學生都是來自很遠的四面八方,顯然班主任家訪也是很困難的事。
(2)電話聯系;這也許是現在班主任們最常用的聯系方式。這雖方便快捷,但一是電話費用很高,二是不知道對方接電話是否方便,三是有些話在電話里也說不清楚。
(3)網絡聯系;網絡逐漸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網絡分布還不是很廣泛,再說,學生家長會使用電腦交流的數量有限,即使會用,也不一定有時間。
3溝通的策略和奧秘
3.1構筑互信平臺是良好溝通的前提
信任是合作的臺階,沒有信任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溝通。見到家長或通上電話, 不能一開始就數落學生。要知道,每位家長都希望能有個引以為榮的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句古老的話是家長內心的真實寫照。“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對自己子女的長短處家長心知肚明,對自己孩子出問題大部分家長都會感到很丟人,如果班主任沒有取得家長信任之前,劈頭蓋臉地抱怨,或說其孩子這樣那樣不足,容易激起家長的不滿和反感,家長會認為你不顧及他的面子, 心里懊惱,有的甚至認為班主任教育無方、無能,以致不愿再與你見面或害怕接你的電話,為避免類似事情發生,首先,與家長聯系前作好充分準備,想要達到什么目的、講什么內容、可能出現什么不利因素、應該怎么應對等,有時寫出提綱,反復推敲后,才拿起話筒聯系。其次,在與家長的交談中,注重聆聽家長說話,不管家長是嘮叨還是責怪,甚至是發火的話語,做到認真聽他們講,讓他們感到你敬重他們,常常是他們“長篇大論”或“滿腹嘮叨”以后,見你仍然忠實地傾聽著,反而覺得不好意思而向你道謝,信任就這樣默默形成。取得家長的信任后,你要說的話,要提的建議,要他們配合做的事,往往非常順利達到。
3.2靈活的溝通方式是實現良好溝通的保證
教育是理性的行為,與家長的溝通,需要理性和智慧。與家長聯系的方式是約定面談,還是電話聯系,或書信、發手機信息聯系,哪種聯系方式妥當,要視情況而定。家長的情緒是溝通必須認真考慮的因素,個性固執的家長,交談容易一、二句話不順耳就引起矛盾,采用書信方式,提出問題,分析原因,提示方法, 展望前景,能夠觸發他們思考,容易接受,從而,愿意與班主任合作。
3.3細心是促成有效溝通的關鍵
班主任在與家長的聯系過程中,需要有細致之心,善于從家長言行的細微變化發現問題。以利于去解決問題。
常說“學習長知識,交往長見識”,作為班主任,克服畏難情緒,積極與家長溝通,講究方式方法,總會贏得家長對教育工作的支持,取得班級管理的豐收碩果。
參考文獻
[1] 蘇晉.在溝通中改變[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2,(2):31.
[2] 鐘杰.治班有道--班主任智慧手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