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明
一、臨考狀態的調節
1 勿讓重視改變了習慣。高考大戰在即,再加上社會媒體炒作,本來已經高度緊張的神經繃得更緊了。高考不是考生“一個人的戰斗”,而是一個家庭、一所學校甚至全社會的大動員,家庭的過度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社會的過度關注都可能導致考生把持不住自己。考前任何變動都可能使考試結果向不利于考生的方向轉化。
2 勿讓身體背叛了靈魂。許多學校因考前復習時間捉襟見肘,就將“多余”的體育課和課外活動課都停了下來,讓學生完全陷入單調枯燥的文化課之中。事實上,高考不僅是智慧知識應試能力的對抗,也是身體承受能力的大比拼。英國教育家斯賓認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體”,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才會保證心理健康。長期缺乏體育鍛煉可能會導致我們身體承受力下降,力不從心,導致我們的身體背叛靈魂,還可能成為高考成績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事實上,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還可能為我們的學習產生很好的調節作用,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3 勿讓情緒堵塞了思維。我們需要為自己的不良情緒找到一個發泄的小孔,不要被不良情緒所左右。當你為考試而急躁不安、坐臥不安時,不妨將自己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我們不妨向班主任、任課老師求助,也可以請心理老師幫助疏導,還可以讓家長成為自己忠實的聽眾。將你的感受說出來,讓他人與你共同分擔,說出來總比堵在心里好得多。
4 勿讓動機擋住了成功。高考臨近,許多考生都躍躍欲試,有很強的求勝欲望,以為這樣就可以帶來很好的學習效果。但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不一定成正比。有時學習動機過于強烈反而干擾學習效率。對高考求勝欲望越強,期望值越高,考生就會過度緊張,往往發揮不出正常水平,得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是,我們要在高考中獲得成功。也離不開動機的激勵。我們需要保持適當的學習和考試動機。只有當學習動機的強度處于最佳水平時,才會使學習活動產生最佳效果。
二、應試狀態的調節
1 通覽全卷,摸透“題情”。拿到試卷后的考前五分鐘怎么消費?其實我們剛拿到試卷到開考的五分鐘,一般心情比較緊張,建議先填試卷信息,使自己情緒穩定下來。然后總覽全卷,了解試卷結構以及難易題分布的格局,以確定開考后的答題順序,防止“前面難題做不出,后面易題沒時間做”的不合理現象;同時通過總覽全卷也可以了解本卷一共幾頁,有多少道題,從根本上防止“漏做題”。
2 循序漸進,步步“為贏”。先做簡單題、熟悉的題,再做綜合題、難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果斷跳過啃不動的題目,從易到難,可以增強信心,但也要注意認真對待每一道題,力求有效,不能走馬觀花,有難就退,傷害解題情緒。當一道解答題在五分鐘內還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們要舍得放棄,做到有舍有得,才會產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之得。
3 心理暗示,自欺“欺己”。一般地講,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難的排列,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從卷首開始依次做題,先易后難,最后攻堅。但高考試卷排列也不一定都“循規蹈矩”地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排列,有時候考生可能做第二三題的時候就碰釘子了,這時考生可能會頭腦一片空白,心灰意冷,據有的考生說“想死的心都有”。這時。我們就應該學會安慰自己,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將某種觀念暗示給自己。暗示是一種強烈的心理定勢,并引導潛在動機產生行為。通過自我暗示,可以調理自己的心境、情緒、感情、愛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我們可以寬慰自己,我做不出來,別人也做不出來啊,今年的試卷難度肯定很大。這樣,我們的情緒可以變得平靜,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氣,再投入到“寸土必爭”的試卷解題中。
另外,要為自己的答題卡填寫、語文英語作文預留足夠的時間;堅持考完一門忘記一門的原則,不要自作聰明與其他同學對答案,因為考試結果在我們交卷后已經不在我們左右的范圍了,我們不妨將注意力放在我們還可以左右的下一門考試上。對答案的后果徒添傷悲,甚至可能影響以后的考試,可謂害人害己,徒勞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