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季夢奇
【摘要】就業壓力的增加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能否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獲得創業貸款融資,成為創業成功的關鍵。但是,貸款創業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本文從主觀和客觀兩個角度分析大學生創業貸款風險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大學生創業貸款問題和風險的對策,期望對大學生合理選擇貸款創業提供可行性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貸款風險 防范對策
近年來,高等院校畢業生逐年增加,就業市場逐漸飽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嘗試自主創業。政府也相繼出臺許多相關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大部分剛起步的創業者是以銀行貸款作為首選的融資渠道。因此,大學生創業貸款時,如何更好的減少風險,把握政府的優惠政策,成為了創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大學生創業貸款概念界定
大學生創業貸款是大學生由于創業或在創業中產生了資金需求,銀行等資金發放機構對各高校學生發放的無抵押無擔保的大學生信用貸款。這種貸款主要是面向本地域大學生的一種激勵型貸款,以創業大學生群體為主體,申請對象主要為銀行等金融機構,通常利率較低。
二、大學生創業貸款的風險分析
在創業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是我們無法考量的,自主創業的結果也是成功少失敗多。根據我們的調研,大學生貸款創業的成功率只有3%左右。創業貸款的風險主要表現為貸款不能及時還上,造成違約,被金融機構采取懲罰措施。大學生創業貸款的風險可能來自于多方面。
(一)主觀層面
1.大學生創業者自身的認識不足。剛畢業的大學生往往經驗不足,缺乏實戰能力,起初只是憑借著一腔熱情盲目地選擇了貸款創業,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把握不準,對貸款風險認識并不充分。公司在創建過程中,由于對貸款認識不夠,導致貸款規模過大,以致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范圍。此外,有些公司還可能會缺乏切實可行的還貸計劃和措施,還貸責任意識不強,導致資金周轉困難。這些都可能導致大學生不能及時還貸,增加了創業貸款的風險。
2.大學生創業者自身的能力不足。大學生作為創業中的特殊群體,在校園里培養的實踐能力有限,企業經營與管理能力不足,在年齡、閱歷、心理等方面,和那些有社會經驗的人相比,就更處于劣勢,再加上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人脈,這導致創辦的企業在競爭中很難立足。
3.創業公司經營不善。作為一家剛通過貸款成立的公司不可能擁有多余的閑置資金,如果公司管理人員不了解公司現狀或者對公司的定位較高,可能會使資金使用超過預估值,導致資金運作不當,有可能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無法維持日常開支、財務違規等現象,更嚴重的是可能會使公司經營不善陷入財務危機的僵局。或者,公司經營狀況并不如期待中的發展良好,導致資金不能及時回籠,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就會危及企業的存在,加速企業的衰退。
4.貸款機構的選擇不當。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尚淺、創業經驗不足且沒有擔保,銀行往往積極性不高。大學生融資本來就相當困難,再加上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有所欠缺,于是他們可能會求助于一些小額貸款機構。而小額貸款機構往往資信水平較低,信息透明度不夠。如果選擇不當、急于求成的話,很可能會衍變成高利貸。我國目前還沒有相關健全的風險保障,一旦失敗,就可能會是負債累累。
(二)客觀層面
1.銀行貸款申請困難導致融資成本上升。由于大學生創業貸款往往具有政策性,因而涉及部門比較多,辦理創業貸款往往涉及到財政部、商業銀行等多個部門,貸款要經過申請、誠信考察、項目考察、擔保評估、項目審批、銀行審核等很多環節,審批手續復雜,等待周期長。而大學生創業貸款往往需求量小、期限短、頻率高,審批手續的復雜就導致了大學生創業的時間、費用成本增加。
2.政策扶持難以得到落實。近年來政府的確大力扶持大學生貸款創業,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根本無法實現,尤其在經營領域、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等關鍵問題上,創業的大學生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扶持。比如,商業銀行以營利為目的,放貸需要提供財產抵押,以此預防貸款風險,降低不良貸款發生的概率。而大學生剛畢業或仍在校學習,一般沒有可供抵押的財產,加上創業風險較大,信用一時無法保證。這就導致了商業銀行放貸積極性不高。
3.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宏觀經濟中的通貨膨脹的高低以及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都都會對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的影響。近年來,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金融、地產兩大經濟支柱大幅波動,在潛在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大學生要想通過自主貸款創業闖出一片天地還是存在相當大的風險的。
三、大學生創業貸款風險的防范對策
(一)大學生創業者自身
大學生本身要對自身的創業條件進行分析,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計劃,同時看自己是否具備未來的老板氣質和心理素質,比如承擔風險的能力、創新的能力、決策的能力和領導能力,認清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理性并且謹慎地對待貸款創業不可盲從。
(二)政府的政策支持落到實處
政府要繼續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支持,出臺符合實際的融資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開拓創業政策新渠道,為大學生創業融資創造良好的宏觀調控環境。另外,政府應該主導建立一套科學的大學生貸款評估體系,健全風險保障制度,為大學生創業貸款做好服務保障。
(三)提高商業銀行積極性
政府應該建立一個長效約束機制,鼓勵金融機構落實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小額信貸貸款,把對大學生創業的貸款支持納入到對銀行的績效考評體系。建立相應的配套設施,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的創業貸款進行適當補貼,以緩解政策性扶持與商業化運作的深層次矛盾。
另外,可以考慮借鑒國外的做法,引進風險投資基金,讓大學生借助專門的社會資金進行創業也是一個可行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劉立民,劉百寧.金融支持大學生創業亟待發力[N].金融時報,2013—01—07(10).
[2]張國強.對大學生創業給予金融支持的探討[J].新西部,2011,(10),35—36.
[3]劉志陽.創業資本的金融政治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4]趙延忱.創業投資模擬和運轉的魂與根[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5]慕麗杰.微貸技術的應用與大學生創業的金融支持研究[J].國際金融,2012,(9).
作者簡介:李寧,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經濟系,研究方向為區域與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