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娟
北緯27度,東經104度。這是現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小草壩鄉的地理坐標。早在上世紀30年代的英國地圖上,就能清晰地看到“小草壩”三個字,那時,沒有人知道彝良在哪兒,卻有很多英國傳教士去過“小草壩”。“小草壩”為何如此出名?這與它出產的一大特產——天麻有關系。其境內的天麻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歷來以個體肥大、肥厚飽滿、質堅硬、色黃白、無空心、斷面角質明亮、特異氣濃而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久負盛譽。
小草壩位于縣城北郊32公里處,最高海拔2226米,最低海拔905米,平均海拔1710米。在163平方公里的風景名勝區內,形成了“上云南下四川”奇特的地理現象,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暖濕氣流交匯形成的氣流靜止帶,是中國獨一無二最適應天麻生長的地方。
本期,我們走進彝良小草壩,感受天麻帶給那里的誘惑與嫵媚。
隨處可聞的人間傳說
清秀靈氣,飛瀑蕩谷,溪流淙淙,極目遠眺,云霧繚繞,千峰萬仞,若隱若現……這是一位知名攝影師對小草壩的描述,他鏡頭下的小草壩,令人著迷。
在當地,四川人與云南人吹殼子常說 :“四川有個峨眉山,隔天只有三尺三;云南有個朝天馬,隔天只有一大卡(手的拇指與食指伸開的距離)?!?/p>
南起洛澤河畔、北達白水江邊的朝天馬,是小草壩的一大奇觀。據《鎮雄州志》記載:“朝天馬,在下北下流三江,有兩山相連,宛若馬形一高一低,土人謂為雙馬朝天,以高者為雄馬,低者為雌馬。高者險峻,絕頂有廟,甚古,不知創自何時?年久無人修補,自不滴漏崩斜;低者其頂稍平,上有佛寺,系明萬歷五年造寺中佛石五尊,皆高八九尺。至國朝乾隆五十五年后人培修,有一佛右手鑲用曲木補之,竟如生成,莫辯其為木、石。將進佛寺處有兩石巖橫斷如門,名南天門。其處六月猶寒,萬籟俱寂,并無人家。夜間常聽雞鳴、炮響。其地產有沉香、黃連。”
民間至今流傳著關于“雙馬朝天”的傳說。古時候,小草壩的農民夜間聽見馬蹄聲,似往四川方向奔跑,他們想看個究竟,便循聲追去。在敘府(宜賓)一條街上,發現兩匹高頭大馬把一富戶蓄存釀酒的幾大缸水喝得一干二凈,主人氣得七竅生煙,怒不可遏,帶著仆人追趕出來,馬無蹤影,只見大街上留下龐大的足跡。主仆循跡追趕,與云南追尋者相遇,共同追趕到流三江一帶,再無足跡。正狐疑間,猛然抬頭看見相隔不遠的兩座山峰如兩匹昂頭朝天的駿馬橫擋在前,山前還有一對金菩薩。追趕人恍然大悟,乃知是天官差遣運金佛下凡的神馬,便將金佛遮掩起來,立即組織人財物在兩座馬山的上下修廟,敬奉金佛,與峨眉山結成兄弟。從此,朝天馬在滇川遠近聞名,朝拜者絡繹不絕。敘府的追馬街改為“走馬街”。
小草壩金竹坪的寨子上,金魚洞對面山上矗立著一對石人,男左女右,一條深溝把他們隔離,朝朝暮暮只能隔溝相望。女石人頭上綰著發髻,站立在山巖上,滿臉凝重,深情地遙望對面山上的無頭丈夫,無心顧及身后的孩子,只是靜靜地沉思。
傳說,他們倆是一對恩愛夫妻,時時相伴游山玩水,或上昭通、或下宜賓、或游樂于奎香、或收獲于兩河。每到秋收時節,兩河的谷子寨、白米壩、小溪等地,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們背著孩子在田里摘谷子。天長日久,村民決心抓住“偷糧賊”。一天晚上,皓月當空,清風習習,人們靜靜地等待著不速之客。霎時,一朵烏云飄落田間,只見兩人在田里摘谷,吱吱聲清晰入耳,“蟊賊住手!”村民大吼一聲。兩人隨即不見。人們抬頭一看,一朵烏云飄逝而去,到田里一看,摘下的谷穗滿地皆是。
諸葛亮南征的故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聞名天下的神奇中藥材——天麻就出自彝良小草壩。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南征至小草壩屯兵駐扎,士卒罹患頭暈目眩之癥……后得到當地彝族首領濟火進獻的小草壩天麻服用后而痊愈。
清代《鎮雄州志》記載 :“州有七星營,為建興三年武侯會見濟火之處。”1986年《鎮雄縣志》也載:“昭烈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軍南征,途經境內大草壩,芒部祖先夷帥濟火往迎,被收納隨軍征孟獲?!币土細v史上屬鎮雄,因有多處關于諸葛亮南征的記載,這也成為鎮雄、彝良歷史上一件大事。
大草壩,屬七星營,鎮雄清雍正知州李至(九年任)《大草壩吊古》在其詩序中詳細記錄了這一事件。于癸丑(1733年)8月中秋前一日,至阿路林中大草壩,“得地如鏡,淺草茸茸,絕無亂條雜樹,乃編竹覆松舍予。是夕,月明如晝,蓊蔚環衛,俯仰如在冰壺。因念此林竹木填塞,翳天匝地,而此處獨有牧草,且似嘗經耕耨者。異而問之,諸父老告予曰:此諸葛丞相駐大營故地,于此收濟火將軍南行。唯生茅草、牧草,四周竹木之根長至邊際即止。故名‘大草壩。林中尚有小草壩六處,悉與此同,合大營形如七星,古名‘七星營。及旦,予率眾求之,果連得三處,如父老言……而無意中逢武侯故跡,用以補遺闡幽,則此行所得不少也。按,州隴氏土官,始祖名濟火者,從武侯南征有功,受封茲土,代著忠績千余年,為南荒藩籬。豈武侯之靈眷眷于是然!觀魚腹浦八陣圖,可以信此矣?!?/p>
諸葛亮南征為什么會選這樣的路線?這與當時的地理環境有關。自漢武帝在西南夷地區設郡置縣之后,封建王朝的官吏、軍隊及商賈,從僰道(宜賓)至溯橫江而上,或從鹽津縣柿子壩分手沿白水江至廟壩后過彝良縣境進入黔西,或沿關河進入滇東北(昭通)。蜀漢劉備置庲降都督,初治南昌(今鎮雄、彝良),后移平夷(貴州畢節)。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治味縣(今曲靖)。當時南征軍中路軍統帥李恢,就是移治平夷后的庲降都督。李恢熟悉這一帶的地理交通,深知急于還蜀、北定中原的諸葛亮,應由漢陽(可樂)進彝良縣境,過今小草壩鄉大草壩,抵白水江后順流至僰道(宜賓)。這是最短的路線,至今還能找到不少古道遺跡和諸葛亮路過的傳說。留濟火鎮守,符合諸葛亮治理南中的方針。同時,以使之與諸葛亮將庲降都督從平夷移至味縣(今曲靖)相配合,使味縣成為南中七郡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民國《威寧縣志·藝文志》中范承勛《七星橋記》、吳紀《七星橋碑記》說:諸葛亮南征祃祭于此,故有七星之名。當時,有“師出必祭,謂之祃”之說,諸葛亮與李恢在味縣勝利會師后,舉行祭禮。
據彝良縣退休教師隴永志考究,以上故事并非子虛烏有,有著豐富的歷史記載。
從“千叟宴”走出的小草壩天麻
天麻是我國名貴中藥材,又是綠色保健食品,因其特殊的藥理和保健作用,故聲譽不在冬蟲夏草、三七、人參之下。其作用被歸結為“三抗、三鎮、一補”,即“抗癲癇、抗驚厥、抗風濕;鎮靜、鎮痙、鎮痛;補虛”?,F代藥理研究表明,天麻主要有四大治療作用:即對神經中樞系統的鎮靜、抗驚厥和鎮痛作用;對心血管系統的強心降壓作用;有耐缺氧作用和增強免疫功能作用。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崇仁教授、阮德春助理研究員以及云南省中醫學院微量元素研究室王興文副教授等一道完成了《昭通彝良小草壩天麻內在質量分析研究》這一課題,回答了小草壩天麻與外地天麻相比有與眾不同的內在質量優勢。
小草壩距彝良縣城33公里,是云南省的大型國有林場之一,是昭通市最大的原始森林。整個林場地處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傾斜的過渡帶,其地勢高聳,四周低卑。林場邊緣四周被白水江、洛澤河切割,形成峽谷地貌,地形較為復雜,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點。土壤多為黃棕壤,有少量紫色土,土壤地質多為中壤土和砂壤土,呈酸性和弱酸性,土層較厚且排水良好,肥力較好。林場氣候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氣候溫涼,濕度大,寡照多霧,夏季涼爽,春秋相接。這里兼具了云南高原氣候、貴州高原氣候和四川盆地邊緣山區氣候三種類型的特點,是天麻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
一直以來,天麻被當地鄉民視為造福一方的神草,也是維持生計的主要收入來源。
據《云南信息》載:昭通天麻在初唐時期就是“貢品”,清朝則是“御膳”之必需。昭通天麻,主要就是小草壩天麻。
據《敘州志》載:“貢天麻為敘府之要務,每年必派員從烏蒙(今昭通)之小草壩購得,馬幫入川,載以官船,直送京都,皇上分贈諸臣,文武要員以獲此賞為榮?!薄短茖m驚變》記載: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必調服一盅天麻粉后方臨朝,視之為滋補首選,益壽珍品。
明清時,通往昭通的宜賓,是南方“絲綢之路”起點,商賈云集,貿易往來繁忙,當時形成“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滿的敘府”,時年宜賓的繁華情景,當是盛況空前,占“西南半壁”。
乾隆五十年,即弘歷即位五十年,正好是弘歷74歲,亦應上壽,雙喜臨門,舉“千叟宴”,全國各地的山珍海味,奇珍異寶,潮涌紫禁城,小草壩天麻就在其中?!兑土伎h志》載:“乾隆五十年(1875),四川宜賓知府派人來小草壩采購天麻為皇帝祝壽。”
其實,小草壩天麻早已成為貢品,這次為何這么高度重視呢?清朝著名太醫張志聰曾贊:天麻功同五芝,力倍五參,為仙家服食上品。詔諭開“千叟宴”,是皇家大事,國之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敘州知府施光駱不敢冒瀆職之大不韙,即風風火火派人到小草壩采辦。自此“千叟宴”后,天麻從皇家藥膳成為宮廷御膳。正如《敘州志》載:購得天麻,馬幫入川,載以官船,直送京都。
走上獎臺的小草壩天麻
風氣一開,謬種流傳,府、縣官吏以天麻為朋黨之私、晉升之階者,不絕于途,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大弊病。晚清迄至民國,每年天麻采挖節令,各地官商云集小草壩坐地收購,深山僻壤,宛然鬧市,日上市量達千余公斤。
小草壩人幾乎家家種天麻,幾十畝甚至上百畝連成一片,收獲季節,男女老少扛著鋤頭,背起背籮,數百人出動,在山坡上一天從早忙到晚,將天麻大筐小籮地運到大卡車上,然后運到全國各地。因其珍稀,一斤未干的天麻能賣上百元,當時該地村民的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當然,小草壩天麻的名氣不僅僅在民間,還體現在各項大獎上面。1950年,在云南省舉辦的農產品展銷中,彝良小草壩天麻獲獎。1973年廣州秋季交易會上,“中國小草壩天麻”用絲絨織成寶塔,陳設在土產館,標價每噸12萬元。彝良小草壩“野生天麻酒”“精裝野生天麻”于1993年分別獲“中國優質農產品及科技成果展鑒會”金獎和銀獎,在1995年北京舉辦的“食品專家鑒定會”上獲金獎和銀獎。
現在,彝良小草壩天麻的品牌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和熟悉,天麻系列產品銷售量逐年在增加。在一年一度的中國昆明商品交易會上,小草壩天麻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產品供不應求。在云南,只要打著小草壩天麻制作的火鍋,總是客滿為患。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小草壩天麻養活了中國許多的制藥廠。當人們一見到天麻,就不難想到彝良小草壩這個神奇的地方。因此,建成“中國彝良天麻產業開發園”,打造中國天麻第一品牌,成了彝良縣經濟發展思路的“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