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敏
老年高血壓同其他年齡組的高血壓一樣,缺乏特異性的癥狀和體征,診斷主要依靠血壓測定。但老年高血壓又不同于其他年齡組的高血壓,無論是在臨床類型方面,還是在臨床表現和治療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六點,需要引起重視,科學處理。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居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收縮壓升高趨勢越加明顯,而舒張壓則在60歲以后處于緩慢下降態勢,因而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占大多數。因此,一旦老年人血壓超過140毫米汞柱,無論舒張壓是否超過90毫米汞柱,都要診斷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予以降壓治療。
脈壓增大明顯脈壓增大是老年高血壓的一個重要臨床特點,這是因為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并不升高,因而脈壓常常大于50毫米汞柱。脈壓增大主要反映老年人動脈血管彈性下降,這與老年人血管壁的退行性變和動脈硬化有關。醫學專家指出,脈壓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預測因子和獨立危險因素,對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合理降壓治療以縮小脈壓。
血壓波動幅度較大
由于受到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影響,加之增齡引起壓力敏感性下降、動脈僵硬度增加,血管調節功能減退,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一旦受到應激因素的影響,如情緒激動、體位變化或遭遇寒冷刺激,其血壓波動幅度就會很大,出現明顯的血壓升降變化,使得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增加。所以,老年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強生活調理和心理調節,將非藥物療法與藥物療法緊密結合起來,方能取得穩定控制血壓的目的。
可見非杓型高血壓 一般情況下,人體血壓的生物鐘規律表現為晝升夜降,呈現“杓型”曲線變化;反之,如果血壓在夜間下降不明顯,則稱為“非杓型”改變。老年高血壓也遵循這一規律變化,多數表現為杓型高血壓,夜間血壓下降大于10%;但也有一些老年患者表現為非杓型高血壓,夜間血壓下降不足10%,其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的高血壓患者。所以,老年高血壓患者初始治療期間要注意監測并記錄血壓變化情況,如果自己的血壓晝夜規律變化為“非杓型”,就要告知醫生,以便調整用藥,使治療更加合理。
常與多種疾病并存老年高血壓常與其他疾病合并存在,特別是合并高脂血癥、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的概率偏高,從而增加治療難度,同時也增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要定期體檢,至少每年全面檢查1次,如果發現有其他疾病,應在醫生指導下兼顧治療,以排除干擾,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慎用利尿劑老年高血壓患者對利尿劑比較敏感,一方面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另一方面可致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風發病的概率。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選擇降壓藥時,應當謹慎使用利尿劑,應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為首選,聯合應用鈣拮抗劑或B-受體阻滯劑。一旦需要用利尿劑時,有兩條注意事項:一要定期檢查血清尿酸水平,二要做到小劑量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