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玲
摘 要: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和課改的深入開展,教學方式有了新的改變,那就是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推進作用,把學生真正帶進了課堂,成了學習的主人。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又改變了學與教的方式,推進了“學講方式”。
關鍵詞:學講方式;自主學習;質疑
“學講方式”是在教師的全程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主要以自主學、合作學、質疑學、“講出來”“教別人”這種教學方式改善課堂教學生態,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有趣、活潑,使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時效性,從而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加有效。那么作為教師,在課堂中應怎樣才能使“學講”真正有成效并培養學生成才呢?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其學習的主動性應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把課堂還給學生,但并不是簡單的“轉讓”,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中就無所作為,而是教師又有了更重要的任務,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在各方面還很“稚嫩”。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權,絕對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可以說,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養人才的必經之路。
在課堂上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愛學、樂學,真正能夠“學進去”“講出來”。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注意情感溝通,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應主動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尊重每一位學生,用愛心去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學習的熱愛。學生參與的關鍵是創設一種氛圍,有了氣氛學生就能放松下來,不愛說的也會跟著說了。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思維,讓學生主動探索,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提高參與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前預習、課中自主學習
預習是在課前或剛剛開始上課的時間段自主學習。英語學習中預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英語語法很難理解,但是可以通過音標弄會讀音和詞義。預習有助于掃除新課學習中的障礙,能夠加強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系,使學生養成主動預習的良好習慣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另外,預習更有助于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增強學習效果。再者,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它是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教學Unit 3 Online tours Reading (1)這一課時,我發現本課出現的生詞較多,新單詞有world-famous,trade,southern,international,gather,huge等20多個單詞,句型要求記住的也很多。如果把這些單詞及句型全部放在一堂課上教學,無法把課完成,也會耽誤教學進度。于是,我便提前布置小組學生進行預習,由小組中程度較好的同學在晨讀中提前領讀教會其余成員。學生會讀新詞了,就能讀通句子、了解大意了。這樣,我們教學時,有了學生的預習,在課堂上學生就可以盡情地發揮他們的表達能力。由此可見,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不僅提高了上課的效率,也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獲取成功的喜悅,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因此,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
三、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小組成員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實際上就是一個交際的過程,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有人說活動家是更新教學觀念、開創英語教學新局面的人,是個重要的支撐點。所以,我們要把學生變成活動家,因為活動是軌跡學習方式的關鍵,讓學生活動起來,課堂才更有活力。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揮是通過學生參與的主體活動實現的,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在這種英語薄弱的情況下,更要精心設計學生的主體活動,學習活動設計合理緊湊,課堂就會有實效。按照英語課堂教學法的一般程序,活動劃分為:呈現活動、練習活動、交際活動。每一類英語活動都有很多方式,每個活動可以配以其他活動共同實施。我們在設計這些活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一是呈現活動的設計要以舊帶新。教師要讓學生把舊知識嘗試著在小組中討論好并呈現在其他學生面前,在復習舊課的基礎上分析情景,呈現新的內容,力求生動形象,使學生處于積極狀態。
二是練習活動的設計要多層面。教師要考慮不同程度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的練習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還是在參與形式上,都能讓不同層面的學生有一個自我鍛煉和展示機會。
三是交際活動要從頭抓起,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師生活動、生生活動,小組討論,使交際活動在模擬的或課堂教學本身真實的環境中展開。
四是分配任務要合理。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要盡量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不應局限于不同的組、不同的題目,否則的話小組成員接觸的題目就不全面了。所以,在本小組展示成果的時候,其他小組應認真思考在適當的時間對題目進行補充和糾正,這樣才能使答案更正確和完美。
五是給予幫助。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盲目在教室走動,應適時停一下觀察并詢問學生的討論成果,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
總之,教師在“學講”計劃中只有把握好學生的興趣,把握好互動的時機,把握好習題的多樣性,重視檢測的靈動性,才能促進學生成才。
參考文獻:
[1]馬立.名師講述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M].重慶:西南師范
大學出版社,2008.
[2]林娜.課堂教學中的技能指導[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江蘇省沛縣魏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