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飾是作為美和情感傳達的載體而存在的,首飾設計是一種對物質性與精神都有高度要求的設計藝術,具有象征意義。首飾設計的傳承與創新,具有時代性,反映當時大眾審美情感。中國改革開放數十年間(1978-1989年),因各種新政策,新文化,新觀念的影響,社會制度,社會文化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首飾作為時裝不可或缺的配飾,首飾藝術革故鼎新,迅速發展。
關鍵詞:首飾市場 設計轉變 大眾需求 創新源泉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社會關系發生重大變革與調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下。進入20世紀80年代,“解放思想,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浪潮中,上海工藝美術呈現新的生產體制轉型興旺發展,在保持和發揚優秀工藝美術傳統和特色的前提下,完成重大技術改造與革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等。上海工藝美術步入新的發展時期,通過調整,逐步歸類為首飾、雕刻等6個行業。上海首飾行業出現新變化,這期間業內中青年藝術家既得到老藝人的傳幫接代,又受到外來西方文藝思潮的影響。他們大膽創作革新,制作的金銀飾品,既有傳統神韻,又頗具現代氣息,設計突出時尚理念、造型構思新穎、色澤晶瑩典雅。
首飾行業逐漸出現全面生機,得到振興和充分發展。在1982年下旬,國家決定開放內銷金銀飾品市場,國務院發布《關于恢復市民黃金飾品加工制作的規定》,市手工業系統上海遠東金銀飾品廠、上海宇宙金銀飾品廠定點為黃金飾品生產工廠,上海工藝美術品服務部定點為試銷單位。上海黃金首飾行1982年與市場見面來,銷售逐年上升。在此階段,上海首飾業發展被政府予以重視,首飾業設計專家齊心協力謀發展。
次年,為了繁榮工藝美術創作,建立上海市工藝美術公司首飾研究所。上海市手工業局系統獲輕工業部科學技術成果獎項目有77項,其中上海宇宙金銀飾品廠研制成功的K金項鏈焊接新工藝獲一等獎。隨后,上海遠東金銀飾品廠位于南京東路432號的門市部恢復老鳳祥銀樓店名,并推出“鳳祥牌”金銀飾品。在上海金銀首飾界的發展中獨占鰲頭的是龍頭品牌企業“老鳳祥”,上海老鳳祥的誕生與成長是上海金銀細工制作技藝發展、發達的縮影。
上海首飾發展歷史久遠,在近百年來吸收了國內外金屬雕刻技藝和先進的澆鑄工藝,融匯南北金銀首飾擺件之精華,形成獨特的風格。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首飾行業日趨成為重要的出口商品,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首飾產品的品種款式也有較大的發展。創作設計能力日益增強,已有部分作品在國際首飾比賽中獲獎;制作技術在傳統的基礎有新的突破。京、滬、粵、川等各種不同風格的流派更具特色。金銀首飾制作精細,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首飾鉆琢磨細膩、設計精確,產品質量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珍珠寶石產品具有雕琢精巧、造型優美、晶瑩純凈、華麗高雅的藝術特點,為國內外市場所歡迎;賽珍飾品中的銅鋁首飾、水鉆、人造寶石和仿水晶系列飾品等品種花色繁多,其中水鉆質量經過改革開放近10年的努力,接近國外先進水平。上海的金銀飾品注重成色,重分量,講究藝術造型和鏨花鏤刻技藝。
中國近代首飾鉆研磨工藝在上海開始興盛。在上海鉆石、金銀首飾和擺件制作領域的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行業里曾經領軍人物,張涌濤(1915-1990年)加工制作設計和制作的首飾鉆,質量優良,做工獨特,別國際市場譽為“上海工”。他善于對鉆石鑒別、設計、車磨和修改對各類的質地、性能、特點和價值有研究,能比較準確地目測鉆石內部不同部位瑕疵的深度,估算出磨凈后的成品質量,有一套手工刮鉆的絕技,能使加工制作鉆石工具的設計,填補國內空白。先后編寫《鉆石量尺衡量手冊》、《商業業務操作技術革新數據》、《鉆石設計手冊》等成為中國鉆石理論的專著,對中國鉆石工業特別是首飾鉆加工制作的發展做出貢獻。
我國首飾在國際比賽中實現“零”的突破,擺件《星月生輝》獲82′東南亞鉆石首飾設計比賽的最佳設計獎和中國區最優異獎。張京羊設計,周泉根、酈元昌、張云青、張魯飛等制作的《水龍戲珠》獲得了東南亞鉆石首飾設計比賽最佳設計獎。金銀鑲嵌大師張京羊創作鉆石頂鏈《愛之頂鏈》獲1983年中國區最優異獎及最佳設計獎。上海市工藝美術公司等單位聯合舉辦1986年上海工藝美術“名優新”產品博覽會,展品評出一、二、三等獎15件(套),其中評為“亞洲品牌500強”、“全球珠寶100強”著名首飾業首席設計師劉紅寶(1958-)設計制作的高級首飾擺件《金屑紫幄圖》獲一等獎。這是一款多功能案頭擺件,用金、鉆、珠、翠精鑲(槽嵌工藝)而成。整件作品給喧囂以寧靜,給浮躁以清洌,猶如一幅傳統的中國畫。在工藝上采用插管工藝,是插針藏而不露;在鑲嵌方面改變了傳統的齒鑲和其他鑲嵌工藝,是當時國際上流行的槽鑲工藝,使得蝶翼脈絡和葡萄的葉莖充分得意體現、線條分明流暢。作品《珍珠鱗》擺件獲第四屆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還有作品《補天》被征選為工藝美術珍品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作品《鄭和七寶寶船》被國務院禮賓司選定為國禮,作品《南海七寶觀音》被雍和宮收藏,首次將琉璃、珠寶和佛教相結合,是第一尊七寶觀音,獨一無二。作品《珍珠鱗》獲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獎。作品《星光燦爛》獲中國旅游商品天馬銀獎。1989年,金銀擺件《南國春色》獲首屆中國寶玉石博覽會一等獎,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產品一等獎。
首飾設計中著名女設計師陸蓮蓮(1957-)專業從事首飾設計制作。代表作品有《圈律》、《風的韻律》、《古風》等。1986年,珊瑚、鉆石女士四件套《夏日四重奏》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1989年發飾《量限》、胸針《圈律》榮獲東南亞鉆石首飾設計比賽優勝獎。
上海金銀飾品在86′全國百花獎的評比中,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劉力群設計,陳玲敏、張魯飛等制作的18K金擺件《誕生》;由宋菁設計,高桂生制作的銀擺件《女媧補天》;上海首飾設計研究中心的劉紅寶設計制作的金、鉆、珠、多功能擺件《金屑紫幄圖》。獲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上海遠東金銀飾品廠的沈富民設計,張志榮制作《福祿壽》18K金擺件;上海宇宙金銀飾品廠的張家康設計制作銀擺件《果盤》。上海首飾設計研究中心的陸蓮蓮設計,付志清制作14K金鉆飾四件套《夏日四重奏》;上海首飾設計研究中心的盧蕙卿設計,徐秀琴制作18K女裝三件套《心聲》。
此期間,劉紅寶設計擺件《補天》國家工藝品最高獎,珍品獎。張京羊設計K金鑲嵌擺件《樂》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設計一等獎,入選萊比錫和布達佩斯兩個國際博覽會,并獲中國工藝美術珍品榮譽證書。
上海遠東金銀飾品廠的黑石耳環、上海工藝美術公司首飾研究所的胸飾《圈律》、發式《量限》和項鏈《永恒的主題》獲89′東南亞鉆石首飾設計比賽最佳設計獎。上海遠東金銀飾品廠的耳環、上海宇宙金銀飾品廠的《鯉魚跳龍門》擺件、《雙馬奔馳》擺件、上海工藝美術公司首飾設計所的耳環《秋菊》、宋菁設計創作胸飾《檸檬》等獲香港足金首飾設計比賽優勝獎。上海金銀飾品在全國百花獎的評比中,K金鉆飾耳環《旋轉的舞步》張京羊第三問津東南亞鉆石首飾設計比賽“最佳設計獎”并獲獲中國區最優異獎及最佳設計獎。足金擺件《馳騁》獲89年香港足金飾品設計比賽優勝獎,并獲本年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
中國首飾設計師自強不息,不斷沿革研發新的首飾加工制作技術,同時改變著首飾傳統消費觀念,民族首飾文化注入了新的屬性,新的裝飾風格,新的視覺表現形式,開啟中國珠寶首飾創作新歷程。
進入新社會,各種佩戴方式,審美觀念與思想,不斷涌入使得國人對飾品品質標準提高,自由、個性的理念,突破禁錮的傳統理念。首飾設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復和發展,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轉變與創新,呈現出新面貌。過去傳統金銀飾品以新的大規模的生產形式、對外開放的經營方式,逐漸向更具實用性方向轉變。金銀珠寶不僅價格昂貴,加工制作方法和加工制作工藝局限,限制首飾創作的嘗試,而且有限的色澤和材質特性,也開始不能滿足設計師創作需求。首飾設計作為綜合藝術,融合了材料學科與藝術學科知識,隨著新技術應用,新材料研發創造出新的首飾視覺體驗。更多凝聚了人們對精神世界及其物質屬性的追求。設計師從中擺脫傳統設計思維瓶頸,為首飾創作開辟新前景,人們觀念不斷進步,精神訴求不斷提升。主題性更強,意象表現,意象構思將會引領設計出消費者鐘愛的首飾。材料與工藝完美結合,構成首飾形態不凡,形成首飾設計新文化。
時代在變革,思想的解放新文化涌入,使得國人對飾品評判眼光消費觀念轉變,首飾設計師引領首飾時尚浪潮,更應講是大眾,現代社會,追求自我,標新立異,渴望表達現代人主導思想。符合大眾需求創新,這是設計師綜合能力的培養核心,需要符合現代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為得是設計新形態更好適應時代和社會生活需求。許多新材料,性質新穎,價格低廉,更具感染力,深受設計師歡迎,飾品展現舞臺更大眾化,脫離貴重物品范疇。這創作過程不僅找到首飾設計的新構思表現方法,而且設計師在閱覽時代沿革過程中,從學校到首飾設計研發中心到珠寶店尋找出更多創意啟發與源泉。讓首飾設計品質與風格更貼近大眾,更貼近生活。
參考文獻:
[1] 王定一.上海二輕工業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
[2] 湯兆基.上海工藝美術期刊[J].上海工藝美術,1984年-1990年
[3] 龔世俊、王藝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紅寶:金銀鑲嵌[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
[4] 余世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心一:金銀細工[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
[5]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編.上海工藝美術大師風采錄[M].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上海故事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0
[6] 上海藝術研究所編,2010
[7] 任進、王芳.創意無限——珠寶首飾設計進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8] 鄒寧馨、伏永和、高偉.現代首飾工藝與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張新剛,上海大學美術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