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最活躍的市場經濟主體, 但“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致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在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進行分析,對融資難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就進一步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以及解決融資難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和思路,并從擔保機構的財務負責人角度出發對中小微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小微企業 融資現狀 對策分析
一、中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微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最活躍的市場主體,它在推動地方經濟增長、增加地方稅收、穩定增加就業、活躍市場經濟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據統計,我國目前中小微企業數量占工商部門注冊的工業企業總數的99%,其企業總產值、利稅總額和出口總額分別占全國企業的60%、40%和60%,提供就業崗位占全國城鎮就業崗位總數的75%(數據來源《中華工商時報》)。然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是長期以來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由于中小微企業經營規模較小,資信度低,缺乏信用積累,可供抵押的物品少,加之長期以來銀行“重大輕小、嫌貧愛富”的經營理念,致使中小微企業很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中籌措到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尤其在當前實體經濟增長乏力,銀行紛紛收緊小微企業信貸規模的情況下,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日益惡化,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再次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
有數據統計,中小微企業只有10%左右可以從銀行等主流的金融機構獲得貸款,80%以上依靠民間借貸生存。盡管近年來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在解決小微企業短期融資需求方面發揮了一些作用,加上當前如火如荼的P2P網貸,但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的融資渠道難以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其次是小微企業經營環境越來越差,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物價持續上漲導致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持續增加,再加上各種各樣的稅費,大幅度壓縮了中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原因分析
(一)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難以獲得銀行的認同
由于中小微企業規模小、管理不規范,缺少過硬的抵押物,中小微企業實際控制人或核心管理層的經營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專業技能水平等綜合素質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缺乏應有的從業經驗,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實際控制人缺乏誠信意識,個人道德品質低下,違法違規經營現象普遍;有的內部管理混亂,組織結構和員工管理缺乏穩定性,股東間矛盾激化;技術設備落后,研發能力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財務管理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完善,財務人員素質低下,缺乏應有的成本管理和現金流量管理等,這些原因均可誘發信貸風險,這些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融資。
(二)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導致中小微企業生存環境惡化
今年以來,部分銀行紛紛縮減中小微企業融資授信額度,特別是對與房地產上下游的關聯行業包括建筑安裝、混凝土攪拌行業以及汽車貿易、電子產品等行業的信貸投放更加謹慎,中小微企業普遍感覺融資難度加大,貸款審批周期延長,融資成本上升。
(三)成本效益原則導致銀行小微信貸額度比重較小
近年來受房地產持續調控政策影響,一些商業銀行也在加大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但貸款額度占比不大。因為銀行操作一筆大企業貸款和操作一筆小微企業貸款流程相同,需要項目經理從經歷從受理、調查、評審、審批、簽訂合同、放款、貸款檢查、還款等程序,付出的勞動力成本相同,但帶來的收益及項目經理掛鉤的績效相差懸殊;而且從項目本身的風險程度看,大項目貸款企業經營規模大,有市場、有產品、有良好的現金流,有充足的抵押物及信用擔保結構,而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相對大項目來看要大得多;因此近年來盡管銀行一直在倡導扶持小微,但相對銀行總體信貸業務看,業務總量占比較小。
(四)融資產品單一、貸款額度小,企業還款壓力大
當前銀行提供的中小微融資產品一般是一年到兩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貸款額度小,貸款期限較短,還款壓力較大。除個別優秀企業外,一般企業的貸款需通過擔保機構進行擔保,且還款設置上大部分為分期還款,對部分小微企業來說,由于企業經營穩定性差,缺乏科學的資金使用計劃,資金周轉失靈現象時有發生,在還款過程中容易出現逾期及壞賬風險。
(五)融資成本上升,導致企業望而卻步
由于小微企業的風險高,商業銀行貸款對小微企業貸款利息均實行利率上浮,上浮幅度10~30%不等,有的甚至加收融資顧問費,再加融資擔保費,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在10~12%左右;有的企業難以通過銀行貸款審查,只有借助小額貸款及典當行進行融資,但小額貸款公司年化利率達25%至30%,典當行等民間借貸利率年息有達20%至30%,融資利息高亟,傳統行業的企業難以承受,致使中小微型企業面對融資望而卻步。
(六)企業管理不規范,難有通過銀行授信審查
由于小微企業大多為民營企業,企業管理粗放,財務賬目不健全,管理不規范,過往的經營業績及盈利水平難以核實,不能提供完整真實的財務報表,企業經營資產及個人資產難以有效區分,相關財務指標難以達到銀行授信要求。
三、對策及建議
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變窄,如何將銀行和中小微企業之間搭建起一座互信、有效的溝通平臺,成了當前的首要問題。當前我國從中央到各地政府均出臺了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措施。這些措施與以往的措施相比,更具針對性,重點在改善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營造中小企業的發展氛圍、完善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本人作為擔保機構的財務負責人,結合擔保公司經營情況及服務的小微企業對象方面,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架設銀行與企業溝通橋梁。地方政府應完善地方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積極引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業務,使銀行信貸資金加速流向實體經濟,更有效地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因為擔保機構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自負盈虧,風險自擔,股東以出資為限承擔有限責任,風險止于擔保公司,不危及財政資金安全;二是為銀行貸款起到了風險屏障的作用。作為中小企業群體融資服務商,擔保機構是銀行與客戶之間溝通的橋梁,擔保機構經營決策機制靈活,更加貼近客戶、貼近市場,已成為銀行的信貸的“前沿部門”,三是降低、緩沖了銀行貸款的風險,因為中小企業群體中經營不穩定,短期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時有發生,擔保機構均在第一時間替客戶代償,維護了客戶的信譽,保障了銀行貸款的安全;對出現的貸款擔保損失,擔保機構均會按照合作合同約定承擔絕大部分損失,切實充當了銀行風險的防火墻,成為銀行撬動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支點”。所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是架設銀行及企業之間的橋梁,可有效地緩解部分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二是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實際發生的擔保代償損失進行專項補助;因為擔保機構從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業務,風險高,但收費低廉,擔保費率不能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50%,在擔保倍數未達規模倍數時,公司擔保業務收益難以支撐經營成本,難以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正因為擔保機構自身盈利水平不高,但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和創造的社會效益卻十分巨大。為了使擔保機構在這一高風險、低收益但極富社會意義的領域內實現可持續發展,以更強大的擔保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獲得平等融資的機會,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加大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扶持力度。
三是加大對處于初創期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財政扶持力度,除股東投入資金外,政府還可建立銀行、擔保公司、小貸公司的互助合作機構,由擔保機構擔保幫助小貸公司獲得銀行貸款,擴大其向中小微企業的提供融資覆蓋面,增加貸款倍數效應,部分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同時還可以對小額貸款的貸款損失進行限額補償。
四是政府出臺相關專項補助政策,促進各類金融機構擴大對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提高其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例如海南省自2009年起就出臺了3個1%的政策,對銀行、企業、擔保機構各提供1%費率補助,增加銀行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
五是積極創新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有效方式,除開展擔保貸款、小額貸款、典當貸款及風險投資外,而可幫助少數優秀企業制定融資策劃,提供融資顧問服務,到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的目的。
六是獎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推進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發展,使民間資本陽光化、合法化,發揮民間資本的最大效益。
四、給中小微企業財務負責人的融資建議
作為小微企業的財務負責人,除了記錄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做好企業的會計核算、資產管理等基礎工作外,還應配合企業負責人作好經營計劃、預算管理、投融資管理以及納稅籌劃方面的工作,幫助企業負責人充分利用財務杠桿來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
第一,根據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及實際控制人的戰略目標,作好企業籌資計劃、選擇合適的融資渠道。
第二,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規范企業財務管理,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使其會計報表及數據的真實性得到銀行、擔保機構、小額信貸機構的認可,經得起銀行及擔保機構的審查。
第三,根據公司資產占用狀況,對資產進行分類管理,對納入賬外管理的資產進行規范管理,編制財產清冊,對有效的資產可用作銀行及擔保機構的擔保措施,以增加其獲得貸款可能性。
第四,協助企業負責人維護企業及個人信譽,遵紀守法,按時繳納稅費,提高合同履約能力,維護企業個人信用。
第五,協助企業負責人作籌資預算管理,準確預測企業籌資數量,合理規劃籌資成本,作好資金使用計劃,按期歸還貸款本息,有效防范籌資風險。
作者簡介:李秀芬(1970-),女,漢族,湖南人,大學本科學歷,學位:金融學學士,2006年4月至今擔任海口市擔保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長期從事風險控制及財務管理工作,目前取得的專業資格有注冊稅務師、會計師,高級會計師(待評),研究方向:高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