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睿 許崢 秦奮 楊東陽
摘要根據1990~2012年河南省統計數據,在計算河南省碳排放總量的基礎上構建經濟增長與能源碳排放的脫鉤分析模型,研究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間的脫鉤關系。結果表明:1990~2012年河南省能源碳排放的GDP彈性值出現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趨勢,在2000~2005年出現未脫鉤的情況之后,2005~2012年彈性值持續下降,脫鉤趨勢越來越顯著。脫鉤的程度受宏觀調控和經濟政策的影響較大,在目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內仍會保持相對脫鉤狀態,但要實現絕對脫鉤還比較困難。因此河南省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做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開發利用新型能源,走低碳經濟之路。
關鍵詞河南省;脫鉤分析;經濟增長;碳排放
中圖分類號S-9;FO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2-07646-04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發展經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此同時,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1]。全球氣候變暖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廣泛關注,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嚴峻考驗之一,因為它不僅影響到了各國的經濟發展,而且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有預測顯示,未來的氣候變化仍然會向著變暖的趨勢發展,如果二氧化碳繼續以目前的速率排放,那么地球溫度可能每年上升0.2 ℃[2]。
2009年哥本哈根國際氣候大會召開前夕,中國政府首次公開承諾到2020年要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同時又要實現合理的減排目標,低碳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3]。相關研究表明,人類的經濟活動是導致資源能源消耗急劇增長、環境污染加劇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能夠有效地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使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碳排放脫鉤,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許多學者從全國的尺度上對中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進行了脫鉤分析,而對地區層面上的相關研究較少。
河南省歷來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在進入新世紀之后,河南省工業經濟迅速增長,2011年GDP達到了27 232億元,位居全國第五位,其中工業產值為14 402億元,占GDP的53%。工業的快速發展也使得能源消耗迅速增長,尤其是煤炭的消耗大幅增加。在河南省歷年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始終在85%以上,遠高于全國70%的平均值。大量的煤炭也產生了大量的碳排放,這也成為了河南省近年來單位GDP碳排放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客觀因素。根據國務院《“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河南省到201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0年下降17%[4]。同時,河南省作為我國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主體區域,若能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探索既不影響河南省經濟的發展,又能有效減少碳排放的發展低碳經濟道路,具有典型性意義[5]。
為此,筆者用河南省1990~2012年的統計數據,對河南省經濟增長與能源碳排放的脫鉤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為使河南省能更好地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脫鉤的概念關于碳排放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的熱點,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總體關系分析、碳排放影響因素分解及效應分析、碳排放與經濟增長演變特征分析等方面[3]。近年來,脫鉤分析模型逐漸用于研究經濟增長與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2]。
“脫鉤”源于物理學領域,就是使具有響應關系的兩個或多個物理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不再存在[6]。20世紀末,OECD將脫鉤概念引入到農業政策研究,并逐步拓展到環境等領域[7]。OECD環境研究領域的專家將脫鉤定義為阻斷經濟增長與經濟沖擊之間的聯系或者說使兩者的變化速度不同步[8]。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經濟增長一般帶來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的增大,但當采取一些有效的政策和新的技術時,可能會以較低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換來同樣甚至更加快速的經濟增長,這個過程被稱為“脫鉤”,一般表現為倒“U”型曲線關系[9]。脫鉤的類型劃分的方法有很多,參考王鶴鳴等的研究成果[10],將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脫鉤狀態分為絕對脫鉤、相對脫鉤和未脫鉤3種類型(圖1)。
圖1經濟增長與能源碳排放的脫鉤類別表1 經濟增長與能源碳排放的脫鉤類型
脫鉤狀態1經濟增長1經濟下降絕對脫鉤1△G>01△G<01△C≤01△C<01I≤01I≥1相對脫鉤1△G>01△G<01△C>01△C<01001△G<01△C>01△C≥0 1I≥11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