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為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后盾力量。在日益競爭激勵的今天,企業單一的依靠降低成本來實現成本管理,只能夠短暫的解決問題,不是持久的辦法。在這樣的背景下,戰略成本管理作為創新且實用的成本管理方式方法開始廣泛的應用到企業中。戰略成本管理打破了傳統產品的成本和經營的核算與控制,拓寬了其成本的范疇,是以技術來戰勝成本控制,從而獲取一定的利潤,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戰略成本管理是市場經濟日益競爭的產物,更是新經濟背景下成本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筆者就戰略成本在企業中的應用提出相關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戰略成本管理 企業 應用
市場經濟的體質改革帶動了我國企業的整體管理發生了變化。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隨著市場競爭力的日益激烈,一些企業在成本管理上開始采取戰略成本管理的方式來推動企業走向新的階段。戰略成本管理作為成本管理的創新內容,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從成本控制來實現企業效益,而是更科學、更規范的通過技術、價值鏈等管理提升整個企業的綜合實力。現如今,戰略成本管理在逐漸地擴大其使用范圍。在此,筆者結合實際情況,粗略的談一下戰略成本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
一、強化成本效益觀念
(一)樹立成本“戰略”觀念
觀念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為。企業想要有效的開展戰略成本管理,首先要解決的即是成本效益觀念的問題,即,要樹立一定的成本“戰略”觀念。從意識滲透戰略成本管理觀念。在實際的成本管理過程中,不少企業將企業經營觀念制定成為成本戰略觀念,即:樹立一定的成本競爭觀念,諸如:成本管理與企業經營的關系;行業之間的競爭等等。筆者所在的企業在樹立成本“戰略”觀念方面,采取了企業培育的方式來進行的,即:對企業的全體工作人員進行戰略成本相關知識的培訓,并將其真正的運用到企業的經營中去,這樣以教育的形式來強化所有人員形成一定的成本戰略觀念,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為企業創造價值,為強化成本效益觀念,戰略成本管理的運用提供保障。
(二)統一規劃戰略目標
戰略成本管理的實現主要是依靠的是戰略目標,也叫做目標成本。而目標的成本一般屬于是企業整體的目標,是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控制的,對此,為了確保戰略目標的統一性,戰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一些企業開始嘗試將企業的整體目標進行分解,即:將成本的目標落實到每個部門,形成成本目標的責任制,分層管理目標,這樣,從上到小很容易實現戰略目標的統一性,同時,這樣的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很大程度上也明確了各個部門的責任和范圍,有助于及時的了解成本卻別,分析和糾正成本超出的原因等等,強化了成本效益觀念,為戰略成本管理的應用奠定有效基礎。
(三)統籌企業戰略定位
所謂的戰略定位就是指企業通過內外部競爭環境、競爭對手、供應商及客戶的分析,確定現階段應采用的最有利于企業的競爭戰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對同行業的競爭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夠確定企業的競爭戰略,進而統籌企業戰略定位,有針對性的對戰略進行功能的拓寬和創新,超越傳統的成本管理,凸顯戰略成本管理的作用性。
二、強化企業信息化管理,完善戰略成本管理
在信息時代發展迅猛的今天,企業想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就應順應時代的發展特征不斷的創新企業管理,即:實施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借以來完善戰略成本管理。我們知道,戰略成本管理本身屬于創新性的成本管理手段,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其細節性、精確性等等需要依靠高科技來完成的。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兩方面來強化企業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管理不同于人工管理模式,它打破了人工的局限性,通過網絡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便于掌握客戶的需求等等,能夠迅速的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想要更好的運用戰略成本管理,只有依托信息計劃的力量來完成。即:以信息技術來創新產品和服務價值,進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在今天,信息化不僅僅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是企業競爭過程中的一種手段。一般,企業競爭的優越性都是創新,而創新實現的最佳途徑在于信息化,如:現如今,企業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還是其他任何方面在開展過程中都是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可以說,信息化的到來,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的行為方式,拓寬了企業的發展道路,促使了企業業務流程的創新發展等等。信息化的創新管理模式,從根本打破了信息的局限性,以其靈活、快捷、共享等優勢降低了傳統企業成本管理決策的不穩定性、隨意性,增強了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而實現了戰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應用。
三、建立有效的戰略成本管理激勵體制
企業發展的核心在于員工,而員工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激勵性,即:以激勵來增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樣,戰略成本管理也一樣,想要有效的實現戰略成本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也需要一定的激勵體制。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整合激勵體制,即:第一,科學制定戰略成本管理績效評價周期。戰略成本管理激勵評價在考核的過程中不應該只局限于年度的業績,可以縱向發展,制定評價周期,這樣能夠促使評價更為全面,以周期的拓寬范疇來達到激勵的目的。第二,構建多元化的激勵體制。戰略成本管理評價的最終目標在于追求價值的最大化。而企業工作人員對于戰略成本管理無論在認知上還是運用上都是不一樣的,想要確保激勵的整體性,就應結合實際需求,構建多元化的激勵體制,進而為各個部門的綜合價值給予孔家。如:可以建立一定的考評指標,并配以專項的管理績效考核指標,這樣全面兼顧來確保評價的公平、公正,實現戰略成本管理的激勵作用。第三,拓寬戰略成本管理激勵內容范疇。績效考核指標是進行績效考核的基本要素,筆者認為想要提升評價的激勵效果,構建多元化的激勵體制就必須要拓寬激勵內容范疇,將考核指標基本上覆蓋了財務、客戶滿意度、內部經營和學習與成長等多個方面。運用該模型可以較為科學、合理、公平地對企業進行業績評價。
總而言之,戰略成本的有效應用能夠從根本強化企業的整體管理,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有助于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然而,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不排除企業就戰略成本管理的認知和意識較為淺薄,戰略成本管理體制不完善等等問題。因此,想要確保戰略成本管理在我國企業中的有效應用,就應從根本上滲透戰略成本意識,完善戰略成本管理,同時建立一定的戰略成本管理評價措施,借以來全方位的推動整個企業對戰略成本管理的認可和有效實施,進而最大限度的實現企業的利潤。
參考文獻
[1]樂艷芬.戰略成本管理與企業競爭優勢[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余海宗.戰略管理會計論[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3]陳柯.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高建榮(1968-),女,漢族,河北定縣人,任職于張家口市鴻澤排水有限公司的總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投融資管理、預算管理、內部控制、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