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德魯·韋伯是英國著名的作曲家。作為安德魯·韋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貓》,是百老匯歷史上上演時間最長的一部作品。《回憶》是《貓》劇中最為經典的唱段,也是貫穿全劇發展的重要部分。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音樂劇;《貓》;《回憶》
《貓》劇是韋伯根據艾略特的詩創作出了歷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是一部在百老匯上演20年依然經久不衰的音樂劇巨作。《貓》劇在中國上演以后,我國便選拔了一些音樂劇的演員,準備排練《貓》。但是由于我國音樂劇人才比較匱乏,所以存在了很多的問題。
一、《貓》劇分析
在音樂劇《埃維塔》取得成功后,韋伯與伙伴萊斯分道揚鑣了,對于韋伯來說,萊斯的離去使他不得不重新尋找創作題材,這時,他想起了童年深深影響過自己的一本詩集——艾略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因此他決定將它寫成音樂劇。但當時艾略特已經去世,因此艾略特的遺孀便給了韋伯一些詩集和故事,使得韋伯找到了創作的主題。到了努恩作詞兼導演兩人共同把這部童話舞臺搬上了舞臺。
在《貓》劇中,最有名的一首歌曲就是《回憶》,但當時只是曲子,沒有歌詞。努恩又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根據劇情的內容寫出了唱詞,這首經典的歌曲就這樣誕生了。
這部音樂劇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杰里科貓家族慶賀會上,所有的貓兒們聚集在一起,希望自己能夠被派到“九重天”上獲得新的生命。并且每一只貓都講述自己的故事,所有的貓在歡快的氣氛里舞蹈,偶爾會遇到麻煩,也會碰到可怕的事情。其中有一只原來很華麗的貓格里澤貝拉,當年她經受不住外面世界的誘惑離開群體獨自闖天涯。而現在的她衣衫襤褸,貧困潦倒。她渴望回到貓的家族,然而她的同伴不肯接納她,也無法原諒她當年的背叛。她在失望和無奈中唱起了那首優美又略帶憂傷的歌《回憶》。最后,所有的貓都接受了她,并把重生的機會給了她。
《回憶》是《貓》劇中最經典的一首歌曲。在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只有在第二幕時是以最完整的形式出現的。它唱盡了一個經歷了太多風雨和痛苦的貓,追憶往事,渴望回到家人懷抱的心聲。
這首《回憶》采用了單三部曲式的結構,重復一遍后結束。一般說來,單三部曲式的結構比之其他曲式較為簡單,但它包含了音樂進行中經常出現的呈示、發展、再現的三部原則,十分適合于這類音樂劇曲目。在歌曲進入呈示部后全曲的情緒鋪墊循序漸進,給人感覺穩定。讓人感覺到“魅力貓”心潮澎湃、思緒萬千、難以平靜的心情,又似乎在問,難道命運果真如此不公嗎?當主題最后一次出現的時候,從bA調轉到bE調,歌詞也跟著出現了變化,表達了一種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意境。當“魅力貓”放出最大的音量唱起最后的悲歌時就預示著“魅力貓”最后贏得了“去九重天”獲得新生的資格。全曲的幾個部分不管是從音樂上,還是從歌詞意義上說,都帶有起一承一轉合的功能。
二、《貓》帶來的啟示
《貓》的成功不僅是商業運作的成功,更主要的是出色的音樂語言、華麗的舞臺背景、優美的舞蹈、加上演員們的出色表現、作品的時尚性,吸引了無數的追隨者。雖然中國的音樂劇也在不斷的發展著,但卻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從網上我找到這樣一組數據:
1.70%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音樂劇
2.90%的人沒看過音樂劇
3.世界經典音樂劇在王府井書店和西單圖書大廈只能賣到3-4部
4.把音樂劇當成自己第一愛好的青年人少得可憐
5.聽音樂劇的人多數抱著嘗點新鮮的心理
……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想結合《貓》劇給我帶來啟示作為比較來淺談一下。首先,是在作品的創作上,《貓》劇的劇情性并不是很強,它并沒有太多專注的思想教育。而國內的作品創作太重視題材是不是對大眾有教育意義,而忽視了作品的娛樂性。我認為音樂劇的創作是不同于歌劇等其他作品的創作的。第一,音樂劇與歌劇相比,后者會更加專業一些,藝術性太強。第二,部分唱段雖然經典但卻因為難度太大,沒有辦法被大眾傳唱。第三,一些演員的年紀與角色不符,經常是20多歲的姑娘會由40歲的阿姨來演,這是由于演唱技巧太過于專業的原因。
音樂劇在音樂或者劇情上都是比較通俗的,更容易吸引觀眾。由于音樂劇是商業運作,因此它的舞臺設計是美倫美幻的,對劇目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音樂劇的演唱表演自然。
音樂與非音樂元素的有效搭配和演員們的優秀表現。而國內音樂劇創作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人們的審美取向和觀賞情趣。作者的思想觀念陳舊,在題材的選擇上總是太專注于對大眾有無教育意義,而忽視了音樂體裁特有的娛樂屬性。
舞美設計也略顯拘謹,沒有吸引人的亮點,對劇目的傳播不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國音樂劇制作少有大的資金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設計者的想像力。有限的演出時間內,觀眾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舞臺設計,因此設計者必須做到將獨特蘊于平凡之中,從而對觀眾造成一定沖擊力,引發他們的豐富想像,為舞臺表演做好鋪墊。
三、結論
安德魯·韋伯是英國著名的作曲家。作為安德魯·韋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貓》,是百老匯歷史上上演時間最長的一部作品,是音樂劇中具有最高藝術成就的標志性經典之一。《回憶》是《貓》劇中最為經典的唱段,也是貫穿全劇發展的重要部分。它來源于劇中人物對社會,對人生的親身體驗和感受。這首作品以情感的細膩,旋律的優美,內涵的深刻而受到國內外朋友的熱烈歡迎,被傳唱至今。《貓》劇的成功給了我們這些愛好音樂劇的人們一些啟示:我國國內應注重音樂劇的發展,培養一批音樂劇人才,更新觀念,開闊視野,拓展想像使得我國的音樂劇走向光明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楊光.中國音樂劇離百老匯還有多遠[N].光明日報,1999.
[2]黃定宇.音樂劇概論[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
[3]湯曉寧.音樂劇藝術與實踐[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王清泉(1983-),男,山東諸城人,大學助教,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